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某宾馆连续3起食物中毒调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某宾馆连续3起食物中毒调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05年8月11、12日,象山县连续发生2起旅游团队旅客食物中毒事件和1起同一旅游团部分返乡旅客新发食物中毒事件。由同一单位连续引发3起食物中毒事件较为少见,现将调查情况报道如下。

1流行病学调查

1.1发生经过

2005年8月10日杭州市某旅行社旅客81人到我县旅游,中餐在我县县城A宾馆就餐,晚餐在某镇另一宾馆就餐。从晚上8时起游客中陆续出现以腹痛、腹泻为主要症状的病例,至11日上午自述有23人到医院就诊,根据病例标准确定最终病例为17人(事件1)。11日晚上该团21名自诉发病的旅客和部分亲属继续食宿在某镇,另外60名无症状或个别症状较轻的旅客仍回县城A宾馆,吃了晚餐后返家。12日返家旅客中从6时起又陆续出现急性胃肠炎症状表现的病例,至中午有24人到医院看过病。根据当地提供的个案调查表及其他调查资料,排除了在我县发病过的病例及可疑病例,确定暴露者为54人,按病例标准确定14人为最终病例(事件2)。

8月11日上海某旅行社组织42名游客到我县旅游,中餐也在A宾馆就餐,晚餐分别自由组合到3家小饭店就餐。从晚上20时起陆续出现急性胃肠炎症状表现的病例,到8月12日凌晨共有15人自述发病到医院就诊。该起食物中毒按病例标准确定最终病例为12人(事件3)。

1.2病人就餐史及可疑食物

从发病高峰向前追溯一个常见细菌性食物中毒潜伏期(48h),事件1中旅客共同就餐史仅有8月10日中餐(A宾馆)和晚餐(另一家宾馆)。而事件2中旅客除8月10日餐次如上述外,8月11日早餐因中毒事件分散就餐或未就餐,中餐多数在某酒店用餐,晚餐全部在A宾馆用餐。事件3中旅客共同就餐史仅有8月11日在A宾馆的中餐,晚餐分散在3家小饭店用餐(3家用餐者均有发病)。3起中毒事件有共同就餐史的用餐单位中都有A宾馆,供餐间隔在隔日或隔餐,且事件3中唯一共同用餐单位为A宾馆。从食谱调查看,被调查者均反映食用的饭菜新鲜无异常,只有A宾馆供应了5个以上的危险性较大冷菜。经对发病组与对照组进食不同食物的罹患率分析,冷菜盐水毛豆罹患率之差最高(事件1、2、3分别为50.00%、60.87%、60.00%),具有流行病学意义。因此,确定A宾馆作为3起事件共同可疑肇事单位,供餐餐次为可疑中毒餐次,盐水毛豆等冷菜为可疑中毒食物。

1.3卫生学调查

对事件中有共同就餐史的供餐单位进行调查,A宾馆有以下卫生问题:原料粗处理处与切配、烹调间未分隔;冷菜加工间紫外线灯已损坏,现场未发现消毒药物。冷菜间操作台面上存放待烹调的鲜菜和未经清洗的西瓜等水果,盛熟菜盘子与切配原料菜的盘子没有明显标记。冷柜内直接入口的冷菜、咸蟹、酱萝卜、绿豆汤等与半成品鸡腿、香干等混放。8月12日调查时,11日用剩的冷菜盐水毛豆敞口搁置在菜架上。盐水毛豆一般上午烹调好后放在厨房间冷却后再搬入冷菜间存放分装,加工一次用一天。其他共同就餐的供餐单位加工基本符合卫生要求,且均未供应冷菜。

2临床表现

潜伏期:事件1最短9h,最长19.5h,中位数15h;事件2最短7.5h,最长16.5h,中位数14h;事件3最短12.5h,最长18.5h,中位数13.5h。发病者主要症状和体症为腹痛、腹泻,伴有恶心、呕吐、头晕、自述发热(大多医院未测体温,其中1人测得38℃)等(表1)。腹痛为脐周阵痛或绞痛,腹泻为黄水样便或米泔水样便,腹泻次数在2-8次,个别多者达10余次(以首次腹泻到

事件[]腹痛[]腹泻[]恶心[]呕吐[]自述发热[]头晕[]罹患率1[]94.12[]94.12[]52.94[]70.59[]52.94[]29.41[]20.99(17/81)

3实验室检查

事件1发生后于8月11日对A宾馆采集厨师等服务人员肛拭样品7份,刀、砧板等环节样品10份,腌泥螺等剩菜4份。对另一宾馆采集厨师肛拭样品2份,剩余食物2份。采集就诊者肛拭样品22份、呕吐物1份;事件3发生后对A宾馆于12日进一步扩大采样,新采厨师等服务人员肛拭样品9份,刀、砧板等环节样品14份,盐水毛豆等剩菜及冷菜原料5份,采集就诊者肛拭样品10份、呕吐物1份。检验项目为副溶血性弧菌、沙门菌、志贺菌、霍乱弧菌;事件2发生后当地均采集了就医病人肛拭样品,但检测项目仅为霍乱、伤寒和副伤寒、菌痢病原体培养,未检测副溶血性弧菌。结果从12日A宾馆采集的11日剩余盐水毛豆1份、冷菜间砧板1份、切配刀、砧板各1份中检出副溶血性弧菌;事件1病人9份肛拭样品、1份呕吐物,事件3病人6份肛拭样品中检出副溶血性弧菌,阳性率分别达到43.48%(10/23)、54.55%(6/11);事件2病人肛拭样品病原体培养阴性。上述样品中检出的副溶血性弧菌生物学特性一致。

4讨论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病人潜伏期、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验结果,依据GB14938-94《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WS/T81-1996《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认定事件1、事件3为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2与事件1、事件3密切相关且符合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临床表现,但因当地调查机构未对病人肛拭样品作副溶血性弧菌检测,判定为原因不明的细菌性食物中毒(疑似副溶血性弧菌中毒)。中毒原因是由于A宾馆冷菜间未落实消毒措施,食品存放及盛放容器、工具生熟不分、交叉污染,盐水毛豆存放时间过长特别是隔餐食品未重新加热,造成致病菌持续污染食物引起。

通过本次事件,以下问题值得探讨:

①在食物中毒爆发调查中经常要确定中毒起数,但如何划分起数在GB14938-94《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中没有规定,该标准规定中毒病人在较近的时间内均食用过某种共同的中毒食品,未食用者不中毒作为某起中毒的诊断标准之一。也就是说在短期内暴露于某种中毒食品(实际上食物中毒事件中毒食品往往不止1种)确定某起中毒,这在一次暴露或同一中毒食品分散供应后引起食物中毒事件作为划分起数标准应无异议。但在同一集体供餐单位连续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中,作为划分起数标准值得探讨。如对本文介绍的事件起数划分就有争议,有人认为事件为同一供餐单位短期内连续引起应合并为一起对待。但多数认为虽然中毒病人共同在短期内暴露于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的食物中,但爆发时暴露(聚餐)人群不同、暴露餐次不同、不同暴露人群中聚餐史不同,所以认为应以同一暴露(聚餐)人群发生的食物中毒事件作为划分起数的标准。

②上述3起事件中只有事件3完全符合GB14938-94和WS/T81-1996标准;事件1病人生物样品中检出副溶血性弧菌,且与次日事件3中中毒食物、工具及病人检出的副溶血性弧菌生物学特性一致,认为是与事件3副溶血性弧菌同源污染造成的中毒,结合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临床表现,仍可依据标准判定是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2虽与事件1、事件3发生密切相关,从中毒食物、工具中检出副溶血性弧菌,病人也符合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临床表现,但由于未对病人肛拭未检测该菌,根据WS/T81-1996标准而不能确诊。而根据GB14938-94标准之细菌性食物中毒诊断依据之一只要有中毒食品或与中毒食品相关的物品或病人的标本进行检验的资料(当然需要阳性结果)就可,结合其他条件事件2也应可诊断为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其结果截然不同。在食物中毒事件调查中经常会发生无剩余中毒食品,加工现场、工具等被清除,病人使用过抗生素或采样方法不当等造成三者不能同时检测出阳性致病物质,仅有部分样品检测阳性的情况。为提高查明率建议由专家组结合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病人临床表现等进行诊断评定明确病因。并建议将上述建议补充入GB14938-94标准修改中。

③随着旅游业及经济的发展,跨地区的食物中毒事件发生逐惭增多,而《食物中毒调查处理办法》对这类事件如何调查处理规定不详,往往造成调查失败。事件2中我所已告知当地监督机构应对样品检测副溶血性弧菌,但对方仍未检测,致使对判明中毒病因造成困难。随着食品安全监督管体制的调整(实行分段管理),今后对调查食物中毒等食源性疾病带来问题将更加突出[1],建议国家要修订调整相应法规。

(在事件调查过程中,宁波市卫生监督所杨芝厦、陈解华主任医师、蔡海珊副主任医师等专家给予指导,本所监督一科、石浦分所同志参与现场调查,一并致谢)

5参考文献

[1]林国建,周学群.对食品安全监管体制调整的思考与对策[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5,25(12):31-32.

(收稿日期:2006-10-08)

文章编号:1004-9231(2007)06-0266-02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