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婺人物语 民间婺剧演员的粉墨人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婺人物语 民间婺剧演员的粉墨人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张雪丹痛并快乐地坚守着自己的戏曲梦想,她期待有一个精彩的粉墨人生。

古老却不乏生机的地方戏,凝结了独特的地域文化,通过“以歌舞演故事”的传统表现形态,丰富了日常生活,也延续了传统艺术的历史文化价值。在浙江金华等地,历史悠久的婺剧依然在火热上演,婺剧演员在奔波转场中演绎着剧中人的苦乐生活,而摄影师的镜头又记录了演员们的真实生活。舞台上下,动静之间,呈现出婺剧的独特韵味和婺剧演员的粉墨人生

我一直拍摄外来农民工子女的灰色童年,图片大都呈灰色基调,像阴冷的冬季一样压抑着我的心情。于是,很想拍一些色彩浓郁、明亮生动的作品,于是我选择了家乡的婺剧演员。

对我而言,关于戏曲的记忆仅存于鲁迅先生的《社戏》,还有儿时看戏时必在戏台旁吃的那碗馄饨的浓香。而今已到不惑之年,我再次走近婺剧,发现它像绚烂的烟花般迷人,如一幅色彩浓郁的油画唤起我儿时的记忆。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人生如舞台,舞台似人生。在拍摄之前我不停地思考,该用哪种方式去演绎这些婺剧演员的戏曲人生?其实,简单、快乐就是他们的人生,而我的人生,也因走近他们而变得更丰富。

婺剧是浙江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俗称“金华戏”,因金华古称婺州,故而得名。婺剧表演方式古朴、粗犷,多特技、生活气息浓郁、特点鲜明、风格别致,深受当地群众欢迎。现今浙江金华的农村,每逢喜事和节庆日,都有请戏班子来助兴演出的习俗。金华有大大小小的婺剧团十多个,剧团的演员大都来自附近的乡镇,他们农忙时在家务农,农闲时就走乡串镇地演出,用“唱念做打”谱写着平凡人生的精彩乐章。

我从2011年4月开始拍摄浙江龙泉市婺剧团的婺剧演员,记录了他们50多场演出的台前幕后,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感悟。这些演员的生活很像印度电影《大篷车》里的场景,喜忧参半、苦乐并存,还有些神秘色彩,而演员生活的艰辛以及他们对婺剧表演的执着,又让我对婺剧多了一份迷恋。

32岁的张雪丹,金华市曹宅镇人,现在是龙泉市婺剧团的花旦演员。她从16岁开始就跟着来村里演出的戏班子学戏,聪明好学的张雪丹很快就掌握了花旦的表演技艺。然而,因家人的强烈反对,她只得放弃成为婺剧演员的梦想。22岁时,父亲因车祸去世,原本就不富裕的生活变得更加窘迫。后来,在母亲的撮合下她嫁给邻居的儿子。婚后,张雪丹当过幼儿园老师,与丈夫一同卖过馒头,但收入微薄。

25岁时,张雪丹进入龙泉市婺剧团,一方面是因为婺剧团的收入较高,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圆自己的演员梦。正式成为婺剧演员后,张雪丹从跑龙套开始,3年后才唱上主角,每天的收入也从50元涨到100元,之后丈夫也跟着她进入剧团,负责演出的灯光和音响。夫妇俩跟随剧团四处演出,一对儿女只得和祖父母一起生活。

贴有好丽友派包装纸的镜子已经伴随她很多年了,“ 好丽友,好朋友”这句经典的广告词用在镜子和她身上最合适。

张雪丹夫妇自从进了剧团,一年能挣五六万元,虽然辛苦,但家庭生活得到改善,两人十分知足。每天早上,张雪丹从练功、吊嗓开始一天的生活。演出一般在下午1点开始,张雪丹从上午10点就要紧锣密鼓地化妆、换装。她每天演出两场,每场3个半小时,晚上10点半演出才能结束。她说:“我们最怕在太阳底下唱戏,脸上用的都是几块钱一瓶的油彩,太阳一照,油彩会引起过敏,整张脸都火辣辣地疼。”演出的戏棚是由毡布和木板搭建的,每到夏季,棚里的温度高达40多度,中暑对张雪丹和同伴来说已经成了家常便饭,他们一般用拔痧这样的土法缓解,然后坚持演出。冬天面临的则是难以抵御的寒冷,有时候转场演出,演员们挤在一辆拖拉机上,没有座位只能坐在戏箱上,经常是刚从一个地方卸去浓重的油彩,来不及进行一次完整的深呼吸,又要在另一个地方粉墨登场……

农家小院或村里的祠堂是他们最温暖的港湾,蓝色的帐篷、泛黄的灯光,那里有他们全部的家当。墨绿色的油布是他们希望的田野,松木板搭起的舞台是他们最肥沃的土地,刀枪棍棒是他们劳作时的农具,灯光闪烁是满天的星星,粉墨和油彩是劳动时的喜悦。

戏如人生,人生如戏,这就是他们的真实生活,不光有粉墨登场时的光彩照人,更有喜怒哀乐的人间烟火。现实中我们每一个人都会经历生活带来的酸甜苦辣,悲欢离合,不管身处逆境,还是一帆风顺,我们都要善待自己,善待亲人和朋友。祝愿这些艰辛并快乐着的婺剧演员有精彩纷呈的幸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