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析当前地市供电公司一线员工培训的现状与对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析当前地市供电公司一线员工培训的现状与对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文章摘要】

随着国家电网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不断深入,相应的机构更精简、资源更集约、管理更专业、流程更优化,这对电力企业技能人员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电网规模不断扩大,电网设备的更新、改造,对安全生产和供电服务的要求不断提高,进一步加强现场培训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结合某地市供电公司生产技能人员培训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影响制约培训效果的对策

【关键词】

供电;现场;培训;对策

2012年,国家电网公司全面推进“三集五大”体系建设,某地市供电公司在实施“三集五大”体系改革后,组织机构和人员的岗位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机构数量由48个减为25个,有16.3%的技能人员岗位发生变动,“更扁平、更集约、更专业”的要求迫使员工加快转变观念,熟练掌握岗位职责、标准化工作流程的意识,以进一步提升技能水平。

1 一线员工现状分析

目前,该地市供电公司共有生产技能人员498人,主要专业有电网调控运行、输电运检、变电运检、城区配电、城区营销、信息通信运维。生产技能人员结构现状分析:

1)生产技能人员年龄结构:55岁及以上17人,占总技能人员的3%;50-54岁21人,占总技能人员的4%;45-49岁53人,占总技能人员的11%,40-44岁77人,占总技能人员的15%,35-39岁55人,占总技能人员的11%;30-34岁60人,占总技能人员的12%;29岁及以下215人,占总技能人员的44%。

2)生产技能人员文化程度:硕士11人,大学本科255人,大学专科147人,中等职业教育38人,高中24人,初中及以下23人,在总技能人员中的占比分别是2%,50%,30%,8%,5%,4%。

3)生产技能人员专业技术等级:副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27人,初级职称266人,无职称204人,占比分别是0.2%,5%,53%,42%。

4)生产技能人员技能等级:具备高级技师资格6人,技师资格87人,高级工资格77人,中级工资格37人,初级工资格16人,分别占比是1%,17%,15%,7%,3%。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技能人员年龄结构较为年轻,平均年龄33.42岁;整体文化程度较高,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总生产技能人员的83%;相应的技术、技能水平不高,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占总生产技能人员的5%,具有技师及以上技能等级占总生产技能人员的18%。整体来看,技能人员的基本素质较高,但从事生产一线工作的经验欠缺。面临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生产任务异常繁重,唯有通过有效的培训,掌握扎实的基本技能和过硬的技术水平,才能胜任工作岗位的要求。

2 制约培训效果的因素

2.1 形式单一,缺乏评估

目前采用的培训方法主要有三种:“送出去”:即组织员工参加上级公司开展的培训,如XX专业高级技师培训班,生产技能人员II级III级轮训,技师、高级工岗位能力提升培训等。“请进来”:即聘请公司系统内在某个专业具备领先水平的专家进行现场授课,或在某个设备更新改造时,聘请厂家技术人员对新技术的应用进行讲解;“集中学习”:各班组每个月至少开展一次专业技术培训,培训内容为本专业理论知识讲解或对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的探讨。以上培训方式缺乏灵活性,往往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或检查而学,员工学习的目的性不强,浮躁、不能潜下心来学习;生产一线人员的工作内容都是现场的实际操作,而目前的培训内容较多的偏重理论的学习,没有付诸于实践,结果是员工在培训完成后还是不能胜任相关的工作。管理人员在培训结束后未能及时的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估,使得员工的能力没有得到提高。

2.2 工学矛盾凸显

青年员工,有着满腔的热情和学习的欲望,但几乎没有时间参加与实际工作联系紧密的培训,为了确保生产工作的正常、顺利的开展,据统计,能够参加国网公司组织的培训人数,平均每年每专业只有1人,每期5天;参加公司组织的生产技能人员培训,平均每年每专业有6人,每期10天。在设备、线路的改造、更新维护时,也只有少数、个别的人员能与厂家的技术人员进行直接面对面的沟通学习。一线员工长期参加脱产培训的难度不断加大。而对于年龄偏大的员工,已经没有了继续学习的时间和经历,他们认为目前掌握的技能和从事电力工作多年所积攒的经验,已经能够满足本职工作的需要。但是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的不断深入,科技水平的飞速发展,知识和技能水平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升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和岗位的需要。

2.3 目标模糊,缺乏激励

年轻的员工,入职时间都比较短,加之对企业的熟悉也有一个由浅到深的过程,所以就对个人的职业生涯比较模糊,没有明确的目标和定位,因此也就不知道学习的方向在哪里。班组在制定培训计划时,培训的内容一成不变,没有体现出不同层次、不同阶段员工培训的差异性。没有形成良好的激励机制促进员工的快速成长。

3 提高培训效果的对策

3.1 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培训机制

领导高度重视培训工作,把培训工作作为全面建设“三集五大”体系和加强员工队伍建设的一项长期工作来抓。各部门间横向协同,精心策划,周密部署,落实职责分工,明确规定对各类生产技能人员的培训项目、内容、方式和培训标准,保证各项培训工作落到实处。

坚持"先培训、后上岗"制度,增强生产技能人员参与培训的内在动力和积极性,促进生产技能人员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同时使员工转变培训观念,将“要我培训”转变成“我要培训”,员工主动的接受培训,参加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从而创建更优的绩效。

建立“问、练、查、评”的培训常态机制。“问”是指采用技术问答、现场提问的方式,在每一个工作现场至少掌握一个密切相关的知识点。“练”是指采用事故预想、现场演练等方式,每月在现场停运设备或培训设备上至少有针对性地进行一次实操练习。“查”是指采用培训标准定期评估的形式,检查各专业生产技能人员是否达到应有的技能水平。“评”是指每年开展一次现场培训典型经验评选和,促进优秀成果共享,推进现场培训管理水平共同提升。

3.2 制定系统的培训计划,明确培训目标

众所周知,培训计划在企业培训管理活动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是在培训需求分析的基础上,从企业总体发展战略出发,根据企业各种培训资源的配置情况,对计划期内的培训目标、对象和内容、培训的规模和时间等一系列工作做出的统一安排。培训计划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不仅关系到培训需求分析成果的落实,也关系到企业员工整个培训过程的顺利实施和运行,从根本上保证培训目标的实现。

按照专业分类以及工作经验等级将班组一线员工进行Ⅰ、Ⅱ、Ⅲ级划分,分别为进厂3年以内非工作负责人、工作负责人、班组管理人员(安全员以上),根据各专业岗位技能现场培训的各项要求,编写“岗位技能培训标准”,分专业、分技能等级对每一层级所需掌握的现场技能进行详尽的阐述,使每一个员工都明确个人当前的技能水平和应达到技能水平,明确学习的目标。

3.3 丰富培训形式,有效激励员工

师带徒。以“师徒合同”为基础,明确师徒职责和徒弟在考核期内的培训目标,规范“师带徒”考核评价工作,进行定期考核,对徒弟的转正定级考试成绩和日常表现进行考核计分,凭借师徒二人的年度总计分评选优秀师徒并进行经济奖励,确保“师带徒”活动质量。

作业前培训。针对大型、复杂及特殊重点工作,围绕作业方案、作业指导书、安全措施、作业质量要求等,在开工前进行培训辅导,确保作业人员熟悉工作流程、要求、内容及危险点,保证作业安全和质量。

轮岗交流。制订培训、考核、选拔等一系列轮岗措施,在联系紧密的专业之间率先开展小范围轮岗,通过不同岗位之间的交流协作,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在保证“五大”体系建设有序平稳实施的同时,使员工找准适合自己发展的岗位,提高工作绩效。每一个技能人员在培养期内要至少进行两个专业的轮岗学习,同一专业不少于两个班组的轮岗经验。

3.4 合理利用资源,解决工学矛盾

提高两个实训基地的利用。结合春秋季和全年检修计划,分专业组织生产人员在“多功能一体化变电运维实训基地”和“输电线路实训基地”进行技能培训,模拟检修工作,实施全方位实操技能培训,为技能人员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条件和学习环境,较好的解决了工学矛盾的问题。

加强内训师资队伍的建设。聘用内训师,满足单位内部生产技能人员培训工作的需要。同时建立内训师管理制度,对内训师的培养进行规划,通过强化专业理论、技术知识、技能操作、教学方法与技巧等方面的培训,不断提升内训师资能力,从而促进生产技能人员培训质量的不断提高。

3.5 促进培训成果的转化及应用

组织各班组、各专业人员积极开展培训成果的转化推广和应用工作。通过技能竞赛,技能鉴定检验培训效果,以赛促培;分阶段对培训的师资、参培员工以及员工通过培训掌握的技能在现场工作中应用的效果进行全方位评估,适时改进培训计划、课程设置,教师配备等;开展扎实有效的经验交流、论文评选、成果等活动,使之成为总结交流经验和展示推广成果的重要平台;结合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对优秀的成果进行奖励,进一步激发员工创新成果,并及时补充到制度当中,使其规范化,制度化。

通过采用这些有效的措施,合理的安排培训,并及时掌握培训的进度,进一步激励员工的培训积极性,切实提高某供电公司生产技能人员的培训效果,确保企业生产经营与各项工作计划的顺利进行,从而打造出一支素质过硬的职工队伍,为电力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人力资源大师德鲁克说过:员工的培训与教育是使员工不断成长的动力和源泉。人力资源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遵循培训管理规范,加强考核并不断创新,实现“人才强企”适应电网发展需要,全面提高电力生产技能人员素质!

【参考文献】

[1]彭剑锋主编.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07.

[2]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02.

[3]张丽萍,吴群.实训与实际结合 提高电力培训的实训效果.中国电力教育,2011(24):39-40.

[4]石金涛.培训与开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5]赵若燕.加强企业员工培训的建议.现代企业文化,2009.

[6]赵曙明.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7]赵春霞.关于企业员工培训的几点思考.中国集体经济,2008.

[8]王相平.企业员工培训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商场现代化,2007.

[9]陈燕春.论电力企业如何做好基层员工的技术培训.现代商贸工业,2011.

[10]林凤娟.对电力系统生产技能人员培训的思考.科技信息,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