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如何打造和维护记者的信誉品牌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如何打造和维护记者的信誉品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信誉即信用和声誉。信用,是“因为能够履行诺言而取得的信任”,是过去履行承诺的正面记录,是长时间积累的信任和诚信度。声誉,则是“从他人那里得到的评价”。

对新闻记者而言,信誉、信用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在现实中采访对象对记者采取的态度是信任的还是防备的,意味着在现实中记者能否成功取得采访对象的信任而获得有效信息,意味着采访报道能否获得足够的广度和深度。

可惜的是,在当今中国,很多采访对象不相信记者、不信任媒体。不但名人害怕接受采访,一些普通人也害怕接受采访,更别提敏感人物了。

现象:名人不愿接受记者采访

现在,名人圈出现“防火防盗防记者”现象。一些名人越来越害怕与记者打交道,害怕接受采访,害怕自己的一言一行经过媒体报道后带来难以预料的影响,害怕因记者所写的新闻而“臭名”远播。

在2010年的长春电影节上,著名主持人、演员倪萍的出现,吸引了很多记者的关注,但她自始至终一直很低调,拒绝接受任何采访。当记者问她为何如此低调不愿接受采访时,她说:“我是被八卦记者伤了,我不说什么,记者也能写出花儿来,写得比我说的都好,所以我什么都不说,就是对我自己最好的保护。”

日本乒乓球运动员福原爱,曾对记者摆出一副“就是不说”的架势。有一次,《羊城晚报》记者看到一个个同行“无功而返”,问她:“中国有很多球迷喜欢你,你不想对他们说几句吗?为什么这么抗拒记者采访呢?”福原爱回答:“不是不是,我不是抗拒记者,我是害怕了。因为以前有记者采访我之后就乱写,根本不是那么回事,随便写,这样太……”

接受记者采访,原本可以增加名人的知名度,保持人气,但有些名人宁愿放弃这些好处,这是为什么呢?

福州有家媒体曾经采访易中天,易中天跟记者说了一句话,说好了不对此进行报道,但报道还是出来了。从此,易中天不再接受这家媒体的任何采访。

部分名人之所以害怕接受采访,与“记者写出的稿件与采访对象原意不符”不无关系,更与“采访对象对记者的个人信誉品牌不认可”有直接关系。

而“记者写出的稿件与采访对象原意不符”的原因,可能有以下三种:1.记者知识水平有限,导致误解采访对象;2.编辑误解稿件,后期加工失当,导致记者“背黑锅”;3.记者或编辑有意“断章取义、歪曲原意”。

对策:打造记者信誉品牌

新闻失实造成了部分采访对象对记者不信任。反过来讲,新闻记者一旦建立个人信誉品牌,对于获得采访对象的信任,获得独家采访机会,也是极其有利的。

新闻记者的个人品牌,是新闻媒体品牌的组成部分,甚至是一个国家传媒领域软实力的构成要素。享誉全球的美国“主持人之父”沃尔特・克朗凯特,一生秉持“公正、客观、准确”的新闻从业操守,曾多次被全美民众票选为“最值得信任的人”。美国总统约翰逊曾对助手说过:“如果我失去了克朗凯特,我就会失去美国。”

新闻记者的信誉品牌如此重要,如何打造维护呢?

对策一:记者的心态要端正

现在新闻单位内部普遍采取打分计酬的做法,一些记者(特别是试用期的见习记者)面对每月的报道任务压力,为了使自己的稿件能及时刊出,或者在行业竞争中胜出,可能采取移花接木、断章取义的做法,将名人的话语按自己的意愿进行修改。

这种做法不仅有违新闻操作规律,而且是职业道德缺失的表现,另外,这种做法极其有害,容易形成恶性循环,一旦该记者靠编造、曲解采访对象原意的做法而大大增加了稿件刊播的可能,那么,下次遇到作品难以发表的情形,便会再次采取编造、曲解的做法。

所以,记者仍要加强新闻专业主义修养和道德修养,端正心态,采取客观中立的态度,避免借名人效应而炒作自己。

记者应该尊重采访对象,做忠实的记录者,具备“造假就是雷区”的安全意识,努力做到:不急功近利,不沽名钓誉,不哗众取宠,不麻痹大意,不自以为是,不贪图省事,不轻信盲信,不“先入为主”,不捏造“事实”,不添加“合理想象”的细节,不歪曲报道,不片面报道。

此外,如果记者随意编造对名人的采访,对所属新闻单位的公信力也会造成极坏的影响,名人可能会因为一个记者的做法而拒绝其供职媒体的一切采访。

记者所提的第一个问题,往往就能让名人、专家看出记者是否内行,并因此判断记者素质过硬不过硬、文化底蕴深厚不深厚。若记者的表现使采访对象觉得准备十分不充分、十分外行,记者采访被拒绝的几率就很大。

例如,2007年6月,著名学者易中天去新疆,刚下飞机,一个记者冲过来采访:“易老师,请问你第一次来新疆有什么感受?”易中天说:“我拒绝回答你这个问题,回去做功课吧。我在新疆工作了13年,而且那么大的欢迎标语在那儿横着――‘欢迎易中天先生常回家看看’。”

为避免因为无知而造成对采访对象的误解,记者首先需要在平时下工夫,要随时注意广泛积累资料和有关知识。

当然,临时“充电”,也不为迟。若是记者采访某行业的专家,而恰巧对该行业生疏,就需要临时“充电”,及时了解该行业或被采访者生平、研究成果等。若记者采访知名作家,就需要在采访前对作家生平、爱好、著作情况有一个大致了解。

例如,易中天接受杨澜采访讲到某一个问题的时候,杨澜有时拿起他的书说:“嗯,这不就是你在书里讲到的观点吗?”然后随手就翻到那一页。这个细节让易中天印象深刻,让易中天感觉她是最用功、准备最充分的记者。

对专门采访某些专业领域(如财经)的记者而言,要么自己成为专家,要么自己找到专家。在采访开始前,记者可以请教有关专家,吸取专家智慧(请其参与设计采访问题)。此外,采访进行时和采访结束后,记者可以向采访对象当面核实,或将完成的稿件发给采访对象核实。

记者轻易相信坊间传闻、小道消息、谣言,而不向权威信息源做认真的核实,或没能核实第一权威信源,是造成新闻失实、伤害记者编辑信誉的重要原因。要避免如此过错,记者编辑就必须特别重视核实工作。

不认真核实消息来源是记者懒惰、缺乏耐心、麻痹大意的表现,是工作大忌。记者在采写过程中应该核实第一权威的信源,只有当事人、当事方亲口说出的言论才能让人信服,即使由于一些原因不能核实到第一权威的信源,也需要通过多方信源相互印证。

记者为避免编辑修改、加工稿件出错,特别是对一些比较敏感的稿件,记者可以留在办公室陪编辑一起修改,以防止编辑理解错,也可以在编辑签版前打电话给编辑,了解稿件的大小标题和主要内容是否与自己的原意有出入。媒体编辑要按照记者和名人的原意修改稿件。有时编辑改错稿件可能是由于自己对某些专业知识不够了解,因此编辑要及时与记者沟通交流。

对策四:媒体单位和主管部门要爱惜和维护旗下记者的信誉品牌

信誉是难得、易失的。费十年工夫积累的信誉,往往由于一时一事的言行而失掉。

对新闻记者个人而言,要想打造自己的信誉品牌,就要在职业生涯里,始终坚持职业操守、守信重诺,杜绝新闻失实的发生。但是,光靠记者个人的努力,还不足以打造、维护记者的信誉品牌。

新闻记者的信誉品牌,其实也是“所属新闻媒体的信誉品牌”、“新闻界整体的信誉品牌”的一部分,三者相互影响、荣辱与共。

因此,对旗下记者的信誉品牌,各家媒体和主管部门,不但应该督促旗下记者养成“爱惜信誉品牌”的意识,而且应该在新闻宣传体制、媒体运行考核机制、新闻法制、新闻职业道德建设等方面给记者“打造和维护信誉品牌”创造良好条件,而不是相反。

事实上,有些新闻单位为获得广告收入、提高发行量、讨好上级领导,不惜牺牲旗下记者的信誉品牌,有偿新闻,无正当理由毙稿,给记者强加创收任务等。类似不当行为,对新闻记者的信誉品牌的伤害,短期内并不是显而易见的,但从长远来看其后果是严重的。

参考文献:

①王皓:《倪萍:低调是因为被记者“伤”了》,《华商晨报》,2010年8月31日,C21版

②安颖 吴广崖:《福原爱有话不敢说》,《羊城晚报》,2004年12月18日,A7版,www.省略/gb/content/2004-12/18/content_815843.htm

③颜雪岭:《易中天:我还是要“防火防盗防媒体”》,《青年周末》,news.省略/c/cul/2007-09-06/110513831371.shtml

(作者单位: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