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您有“心理失眠”吗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您有“心理失眠”吗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笔者从北京各大医院了解到,心理门诊所接待的患者中至少90%存在失眠,甚至有些长期失眠患者自己乱服安眠药,加重了病情。

据了解,75%的失眠症患者存在“心理失眠”。这种失眠完全是由心理负担过重所致。在出现失眠之前,他们大都经历过一次或多次应激性事件,例如人际冲突、信任危机、缺乏社会支持、对他人的依赖得不到满足等,或一事在心,久拂不去,白天干扰多,晚上便涌上心头。对老人来讲,较多的是家庭冲突、夫妻吵架、子女不孝、邻里不和,或一个具体问题久未解决,如子女下岗,孙辈学习不好或面临考试、升学、转校,子女的婚姻或职业变动……老人心理脆弱,一点风吹草动,都可以成为应激源,成为失眠的重要原因。

在失眠慢性化的过程中,人的个性、对失眠的认识、睡眠行为起重要作用。调查研究发现,很多人都遭遇过短暂的失眠,最后形成长期失眠的只是少数。这部分人具有相同的个性特点:内向、敏感。具体表现为情绪不稳定、容易冲动,对自己的身体和工作能力缺乏自信,抗精神压力的能力不足,一有未解决的心理冲突就会影响睡眠。在对待失眠的问题上,过分关注周围环境。

若有重要事情或发生了很不愉快的事件,可能引起短暂失眠。若情绪很平静,还存在长期失眠的人,就要查查“睡眠心理”了,因为这些人往往对失眠的认识存在着误区。老年人常见的睡眠心理误区有:(1)每天晚上必须睡足8小时,否则便是失眠。睡不到8小时,便认为是因失眠而导致的“睡眠不足”。(2)为了“保证睡眠充足”,试图控制睡眠,晚上即使不困也要早早上床,把睡眠当一项任务来完成,早上床睡不着,便带来失眠恐惧。正是这些认识误区,使这些人对睡眠过分关注,进而引起对睡眠产生紧张、恐惧,从而导致失眠。在上床后经常为害怕睡不着而担心,这在医学上称为对睡眠的“预期性焦虑”,这种情绪焦虑会导致人体生理代谢机能增强。晚间情绪焦虑水平越高,这些生理代谢机能就越强,结果导致失眠。

还有一种主观失眠者,其实他是睡着了,但自以为未睡着,经常向别人诉说:我一夜只睡2~3小时或1~2小时,甚至一夜未眠,但在医院里经常可观察到,“患者”连续睡8小时,还打呼噜,甚至对夜间发生的事(隔壁失火等)一无所知。但他不承认自己睡着了,主观感觉与事实相去甚远,用多导睡眠图可记录睡觉的真实情况,当记录到已睡的客观情况时叫醒他,他会说他还没有睡着,这种现象称为“缺乏睡眠感”,由于缺乏睡眠感,导致对睡眠敏感,过分夸大自己失眠的程度。

另外,人们对睡眠时间的需求差异很大,在时间差异面前,睡眠质量比睡眠时间更重要。你不必计较每天晚上睡了多少时间。“只要质量好,长短别计较”,要以白天的精神状态为准,只要感到精力充沛就行了。

要克服“心理失眠”,就要注意保持心理健康、心境的平稳以及对睡眠的客观态度。心境是一段较长时间内的情绪倾向,例如1~2个月好情绪占上风,就是心境好;坏情绪占上风,就是心境不好。心境和情绪都是影响睡眠的因素。要区别自己的失眠是生理性的、心理性的,还是病理性的或者是综合性的,再对症施治。另外,用自我暗示法可克服失眠,方法简便,行之有效。

据《医药养生保健报》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