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论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环境对语文教学的作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论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环境对语文教学的作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信息教育环境广义上是指影响教学活动的以网络为主体的各种外部条件。狭义上是指利用校园网进行辅助教学活动和网络教学的条件。今天信息技术网络教育已成为教育中的一部分,在各类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然这一作用也体现在语文教学上。信息技术教育,使语文教学从过去单一的教师面授发展为面授、多媒体演示教学,远程教学,实践训练等各种形式的学习。信息技术教育环境对语文教学的影响是深远的,对语文教学的推动是巨大的。

一、 信息技术教育环境有利于学生培养语文学习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中的一种自觉能动的心理状态,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语文教学中,只有激发学生的兴趣,他们才能乐于接受所学知识。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表明:能调动情感的事往往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人的情感往往在一定的情境中才能产生。多媒体是创设情境的最佳途径。它不仅能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记忆得到加强,想象力更加丰富,克服困难的意志得到加强,使智力活动的效能大大提高。多媒体的特点是图文声并茂,能向学生提供形象生动的动感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背景,能把学生带进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从而为课堂教学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以此拨动学生的心弦,荡起思维的火花,使学生以最佳状态投入学习。如我在上《雪》这篇文章导入课文时,利用了多媒体播放下雪的美景,在雪花漫天飞舞中,《我爱你,塞北的雪》的歌声同时响起,虽然是草木萌发、生机勃勃的春天,生活在南方的学生也能领略到"朔方的雪"的壮美!情随境生,大家学习的兴趣立刻被激发起来。又如教学《海燕》这首散文诗时,多媒体显示勇猛搏击于惊涛骇浪中的海燕形象时,立即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了学生的积极反应,不少学生不约而同地发出惊叹,对海燕的赞美之情油然而生。这样,多媒体把无声的教材内容变得有声有色,化静为动,带着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之中,学生的大脑皮层始终处于最积极最兴奋的状态,对课文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很自然地步入积极思维的状态之中。

二、 信息技术教育环境有利于体现语文教学的互动性。

在教室里上课当然也是互动的,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但是,这种互动是有限的,一方面它在空间上有限,它局限在教室这个空间;一方面在时间上有限,它局限在当面之时;一方面它在对象上也是有限的,它局限在师生之间或学生与学生之间。网络把这几个局限都打破了。从空间上来讲,网络是完全自由的,近在隔壁,远在天涯,都可以互动。从时间上来讲,当然可以即时互动,也可以稍后。从对象上来讲,可以面向教师和同学,也可以面向整个社会。而且这种互动是多元的,同样的信息,可以有不同的反应。学生在这种多元的互动中获得了多元视角。利用网络进行语文教学,一方面有利于教师在授课教导的同时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其领会和吸收能力,以便作出及时合理的教学调整,以期取得较佳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通过作业、测试、提问、上机练习等形式向教师反馈语文学习情况,力求在老师的指导下攻克自我的薄弱环节。由于语文学科是一门人文学科,从课本到生活,涉及的教学范围比较广,教学弹性相对较大,知识更新程度快,免不了存在教师和学生单方面忽视的知识环节,利用网络通过教学过程中的有效交流,教学信息有效反馈,新获取的知识和新发现的教学成果互补就能成为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质素人才的重要途径。如教学《山中访友》一课,我利用电教媒体,给学生创设一种特定的教学情境,学生一边听着优美的音乐,一边欣赏着大自然的优美景色,体会着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在富有磁性声音的引导下,学生被带进了作者笔下的情感世界,从而萌发了"我要读"的强烈欲望。

三、 网络环境有利于整体效能。

网络环境可以增加学生课外阅读量及课外阅读面。特别是中学语文教学提出,要引导语文教学走出课堂,注重学生课内外知识的融会贯通。在大语文观的指导下,充分利用语文教学资源,语文课堂教学打破了死扣书本、烦琐地分析课文的局面,重视学生对课文的感悟,重视学生有意识地查找资料的能力,重视学生能够有效地把已有资料运用到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去,从而利用自己已有的课内外知识去理解课文。语文教学需要的资源有两种类型,一种类型是由教师或其他教育机构有意识用网络这种形式提供给学生的,它直接针对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并且设立了专门的网络空间(即专用网站或网页)。因为它是专门提供给学校的,可以称之为"学校信息"。比方说我们教《范进中举》一课,我们需要让学生了解关于《范进中举》的历史背景、人物资料及其相关拓展知识,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通过"网络主题阅读"形式,通过互联网或校园网集中一批网络资源同时提供给学生。这些资源虽然也是教师有意识收集提供给学生的,并不是由学生自由搜集到的,但是它以原生态形式呈现,仍然保留了网络资源的特征。而且,它的量可以十分丰富,仍然给学生留下了足够的搜寻的空间。另一种类型的资源可以称之为"社会信息",它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自由地在网络上搜寻到的信息。它不是教师有意识提供给学生的,也没有专门的网络空间,它是对网络原生态资源的利用。我们可以让学生学会便捷搜索所需信息,而不必要求学生花很多钱复印大量资料。充分扩展的课堂,犹如大江大河,学生可以尽情游弋,可以超越自己、超越课本。

当然,语文教学提倡学生查找资料,课内外知识有机结合起来的时间还不长。因此在实际的教学当中,特别是课堂阅读教学中,也不乏缺乏经验的例子。比如,一些学生不知去哪查资料,不知查哪些方面的资料;一些学生查到资料后,不知道哪些对自己有用,哪些对自己没有用;课堂回答问题时,常见学生拿出自己查到的资料照本宣科地机械宣读;常见学生能够选出相应的资料,却无力针对资料谈自己的理解等等。这些都在提醒我们:系统全面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迫在眉睫。

四、信息技术教育有利于有效地进行语文的研究性学习。

网络的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通过网络自主学习的学习模式,如果教师从知识、心理、信息技术等多方面充分备课,选择一个有利于学生自主协作学习和意义建构的课堂内容,帮助和指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多种途径去寻找答案,使学生通过对这个课堂内容的研究,既能学到知识又能学会方法,还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并增强自信。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网络的开放性和无限性保证了学生通过网络实现自主学习的可能性。网络学习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教室和学习时间作了无限的延伸。在网上,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将学习内容调出来,随意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这一点是很容易理解的。学到什么程度是相对每一次学习而言的,因为网络学习完全自主,所以每一次学习学多少内容都由自己决定,这种对学习量的自主在网络学习中并不会破坏教学的整体性,不会影响到他人的学习进度。自主学习的本质是个人化学习。网络为个人化的学习提供了可能。而在网络以外,在现实的课堂学习这种形式中,这种自主性学习,几乎不可能。

当然,正像我们所意识到的,网络是一柄双刃剑,网络环境对语文教学也有一些负面影响。网络也有不利于学生的特点:网络资源丰富,但也有很多不健康、不科学的内容,可能会使学生堕入其中无法自拔;网络资源的信息内容大而泛,查找到的信息与要找的内容相关性小,学生很难一下子进入主题,容易产生迷茫;面对没有情感的机器,容易感到孤独或者形成对人际交往的障碍;网络上的东西都是虚拟的,容易给人造成不真实感。

总之,面对开放的、虚幻的、信息量庞大而又存在安全隐患的网络世界,如果没有教师的指导,学生很容易迷失其中,浪费大量的时间,却实现不了初始目标,徒劳无获。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迷航现象"。这就给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在不断的实践、研究中做到善于运用并指导学生正确运用网络环境,来推动我们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