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规律生活功常练 体悟《内经》学圣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史济柱,生于1918年,著名老中医,主任医师,上海市中医医院专家顾问委员会委员,上海市闸北区中医医院名誉院长。曾先后任上海市中医学会理事兼外科学会副主任,理事会顾问,上海市卫生局高级技术职称评审委员,《上海中医药杂志》《中医年鉴》编委。1995年获“上海市名中医”称号。1991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4年确定为上海市继承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1997年上海市闸北区政府授予“卫生工作突出贡献奖”。
前不久,在史老家里,笔者不仅受到老夫妇的热情接待,而且还有幸享受了别开生面、高品位的款待,聆听了中学英语教师杨荣娟师母为我们弹奏的雄浑的钢琴曲。琴瑟和鸣,其乐融融,这是怎样的一种家庭氛围啊。
史济柱出生于浙江余姚的一个四代世医之家。从曾祖史丽生行医以来,到史济柱是第四代。现在史氏第五代,范围已扩展到家属以外的多名学术继承人。
在史老家里我们还见识了史氏家族的历史渊源和传世珍藏,有清代名画家改琦的麻姑献寿图、清代无名氏手绘史氏祖先“走马郎中”史丽生的画像,以及线装藏书。
学用传统经典《内经》
采访中,史老首先提及中医经典《内经》中的四种类型人物――与道同行的真人、通达于道的至人、顺从于道的圣人、符合于道的贤人。史老说:“真人、至人,是指出世之人,至高至善的人。而圣人、贤人,才是入世的人,但他们懂得天文气象历算,比较善于摄生养性、恬淡虚无、是对名利无所追求的道德修养的人。因为真人、至人距离我们太远,不能企及,无法参照,所以我们应该以圣人和贤人为表率,参照大多数人的生活方式和养生之道。一部《黄帝内经》就是一部关于圣人和贤人的养生经验总结。”
古人的养生经验应该遵循。《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载文说:上古时代,那些深明修炼道理的人,他们的教诲我们都应该遵循:对于四时不合时宜之虚邪贼风,应该回避;思想上要保持清净无为,无欲无求,使真气居藏于内,精神内守而不耗散。如果这样做到了,那么病还会从哪里来呢!其中“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史老的解释是,效法于阴阳的道理,按照养生道理作出自己的安排和打算。“不妄作劳”,是说不要随随便便,任意地胡作非为,胆大妄为。也可解释为,不要去做超越自己体力和能力的事情。“食饮有节,起居有常,”这两句,看似简单,要能做到实际上比较有难度。
流水而不腐,形劳而不倦
生命在于运动。史老提及华佗创作五禽戏、提倡“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运动防老理论,同时又提出适宜运动的观点。他认为,其实华佗最懂得辩证法,一方面指出人需要劳动锻炼,一方面又强调劳动锻炼必须与体力相适应:“人体欲得劳动(劳作和运动),但不当使极(疲惫而衰竭)耳”。这与《内经》“形劳而不倦”的观点是完全一致的。
史老认为,老年人的体力、记忆力和各个脏器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减退,锻炼身体一般应该选择活动量不是太大的方法和项目,如太极拳、八段锦、广播操等。锻炼气功十八法,是史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多年寻找而最终选择的一项运动。从1996年开始,当时从市总工会所办的虹桥气功疗养院的气功班上学得。先在和平公园锻炼,至今已有10多年,从未间断。气功十八法不同于练功十八法,前者必须与呼吸练气结合,以意念带动运气,带动肢体运动,运动强度和幅度不大,具有比较广泛的适应性。
起居有常,饮食有节
就是生活有规律,饮食进补宜清淡。早上5点起床。6点开始空腹锻炼气功十八法。根据季节不同,场地有所选择和变异。夏天,到公园锻炼,那里树木葱茏,花草繁茂,空气清新。在虹口公园里还有许多人在唱歌跳舞。到那里既可进行有氧锻炼,顺便可以观赏人们文娱活动,愉悦身心。春秋两季,不去公园,仅在离家不远的户外进行活动;时至冬季则在家里阳台上运动。一般情况下,中午稍事休息,晚上9点半就寝。
饮食方面,他认为老人有其特殊性,膏粱厚味容易生痰、生湿、生热,所以主张以素食为主,多吃素菜,但也不能偏嗜,要求饮食多样化,最好荤素搭配,以满足人体对多方面营养的需要。史老的荤菜以鱼虾为主,但强调新鲜,必须是活的鱼虾。肉类吃得相对较少,肉瘦肉,切肉丝做小荤,爱吃火腿、肉松。晚上进食,为了减少脾胃负担,不仅吃得比较少,而且经常以吃粥为主,以肉松下饭。
适当进补也是需要的。史老平时也吃一点野山参,每次1.5克,用水炖服,饮汁,炖三汁饮三次,然后连渣服下。冬令也适当服一点自己配方的膏滋药。
和谐家庭,营造温馨
与夫人性格互补。夫人性格比较活跃,丈夫则比较宁静;行动方面,丈夫比较爱好运动,妻子则偏少活动,所以气功锻炼必须由丈夫带动妻子。丈夫爱好阅读,过去年轻时候,曾经熟读四书五经,能够背诵,几个孩子,他们记忆所及,说他们的父亲,善于背诵四书五经。
孩子们都已经成家立业,都有自己的天地,作为父母的,不应该去干预他们的生活。直到偌大个家里只有老夫妇时,他们方才把活动空间转移到房门以外。这样的好处是,减少了两代之间的摩擦。对于营造和睦的家庭氛围是有好处的。
老人仍然禁不住地称赞自己的孩子们,他们有一儿二女,对二老都比较孝顺。近三年来史老居住的天潼路一带老房子都在拆迁,给老人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子女们得知此情,即争着把父母接到自己家里去,把最大的房间让出来,给二老安居,不让老人有异地而居的不自在,特别在女儿家里,女儿每天除了忙自己的工作,下了班还要赶回来,为老人买菜做饭,让老人享受家庭氛围的温馨。这点点滴滴,邻居看在眼里,由衷地称赞他们“老来好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