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析“学案导学”模式之现状 探学案合理设计策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析“学案导学”模式之现状 探学案合理设计策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有其优越的一面,但在执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学案与减负相违背,问题设置没有层次感,学案成了另一种的教学控制。针对这些问题,文章列举教学实践中的三个典型学案设计片断,来探讨学案合理设计策略

【关键词】学案;学案导学;合理设计

1.提出问题

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背景、学习经验,为提高学生的课堂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优化学生的学习效果而编写的学习方案。其操作的一般步骤是:课前学习――课堂研讨――课后照理三个环节,这种教学方式的功能体现在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完善学生认知结构、提升学生学习与创新能力。近年来运用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越来越受到教师们的青睐。随着改革实践的不断推进,笔者也发现了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

问题一:学案设计与减负增效相违背

在运用“学案导学”时,学案不能体现自身的价值,那么学案就成了一种累赘,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无效的作业。在实际教学中,学生课前完成了教师布置的学案内容,可教师却不能在课堂上完成常规的教学内容。对一节课而言,知识内容的总量是固定不变的,学生已经做了预习工作,教学的重心在无形之中已经前移,课堂中用于相同内容的教学时间理应相对减少,可是我们还是发现不少的教研活动课未能按原计划完成教学任务。这样,没有完成的教学内容势必拖到课后,形成学生继课堂教学之后的再次负担,这与“学案导学”减负增效的宗旨是相违背的。

问题二:学案成了一种课前的教学控制

“学案导学”的过程体现了先学后教,而现实中的“先学后教”,只是非常形式化地把“学”转化为“教”的第一步,也就是有些教师认为“非常之重要”的一步(教研活动课中,可以消除学生不能完整地回答出“定义”“定理”等的后顾之忧),学生“先学”是为了“后教”,于是教师给学生设计的学案成为了一种概念、思维的强加于人的形式,常用语有:“这就是什么”,“它就有这样的性质”,“就这么去做”,等等。从本质上讲这样的学案已经成为另一种形式的教学控制,学生的思维与创造力不但没有从教材的框架中被解救出来,连课余时间都被一分一秒的固化了,再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创新能力便是无任何意义了。

问题三:学案没有层次感,学生发展受限

教育环境下成长的学生是一个个体差异大、层次复杂的群体。在设计学案时,教师很少顾及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不同、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的浓厚程度、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均采用“一刀切”的方法。如此以来,不同层次的学生长期使用没有层次、更新与发展的学案,学生的情感与潜能在绝大多数的时间里会受到挫伤和压抑,学生的学习欲望也将被扼杀掉,教师的倦怠不降反增,最终课堂平庸变质、激情磨灭,教学方式出现了难堪的轮回。

2.分析与解决问题

问题产生的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是有教师的教学经验与观念;把控学情的能力与意识;学案设计与学生课前学习的质量;与学案同构的课堂教学技术途径;学校管理与保障制度;学生对学案本身的重视程度与操作方法;等等。而课前学习环节中的学案设计无疑是其中的核心因素,因为它直接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整体布局与进程,是“学案导学”教学方式特点与预期优势的集中体现。下面让我们对现状本质进行分析,把握学案设计发展历程的脉络,并从不同的典型案例特征中汲取相应学案设计(片断)的策略。

策略一:创设情境,提前探究,形成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常设置具有探究意义的问题情境,这些问题情境能很好地驱动教学内容的深入开展,但情境的创设、生成、发展、获得问题解决过程需要较多的时间。为解决这一矛盾,可以将必要的问题情境放在课前,让学生提前思考。

在实践中,教师要经常自我反思:情境创设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否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对内容的学习带来促进作用;问题设置是否有较强的目标性、针对性、有效性;教学内容已经前移了多少,这些内容学生的掌握情况如何,是否真的减轻学生的课堂学习压力。

策略二:概念教学,层层递进,探究本质

在实践中,对于数学预习,很多教师对学案设计也像教材一样,以演绎的方式直接呈现结论,学生通过预习知道了现成的结论。这个过程中学生失去了研究问题的热情,失去了思考问题所运用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感悟,失去了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对意志品质的磨练。因此这样的教材式的学案严重地阻碍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久而久之,学生对数学的探究了失去的兴趣,对数学学习也失去了热情。

我们在设计概念课的教学时还要注意一些问题:学案不是教材内容的复制,也不是教师课堂讲授的简单组合,而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自我反思、自主总结的方案,它的情境以及探究的过程应该是引导学生挖掘教材内容及数学思想方法的过程。学案内容应难度适宜,学案要有基础性,使学生在自学后都有收获;要有开放性,使不同学生自学后有不同程度的收获;还要有一定的挑战性,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课堂学习的兴趣。问题的设置应有目标,可观察且便于测量,这种观察与测量不仅仅适合学生的操作方便,而且也适合教师对学生预习的评价方便。

策略三:精心设计,分层递进,共同发展

实践中,教师不可能为一节课设计不同的学案,但是如果是一张没有递度、分层的学案,将会导致优秀生原地踏步,后进生无法上进。分层递进学案设计能有效地解决以上问题,因为这种学案设计是一种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学案设计方式,它强调了“因材施教,分层提高,让尖子生冒出来,使多数迈大步,叫后进生不落伍,达到班级整体优化”,分层递进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生在自己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分层递进学案设计还需注意:首先要改变理解上的差异,虽然是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但不是说学生发展一定会不同,就像平行线,永不相交;其次学案设计后续工作要做好,因为学案中没有明确区分谁做哪题、谁不用做哪题,所以有些题目学生有能力去完成的,结果偷懒,所以教师要认真检查学案的完成情况;最后分层递进学案设计要有递度,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解题意识、分析能力,等等,巧设悬疑、由易到难、层层递进。

3.结束语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以学案为载体,学案设计是否成功,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编制学案的智慧,比课堂上教学的智慧更难发挥。但相信通过教师努力钻研教材、细心分析学生个体差异、参考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及时反思与总结,学案将更有力地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让学生更能切身体会到探究数学知识的乐趣,进一步发挥师生“双主体”的共同作用,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孙雪梅.“学案导学”数学教学模式的探讨和应用.数学教学通讯,2007.01.

[2] 渐秀江.关于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几个误区.中国教师,2010.01.

[3] 耿学芳.精心设计学案,构建技术高效课堂.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08.

[4] 汪家玲,戴有刚.浅谈数学导学案的设计与使用.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