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兴趣 积累 运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兴趣 积累 运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设计理念:在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对于阅读教学有这样一段描述:“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对于一个高年级的学生,他们在阅读中需要学会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有意识的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个性阅读,醉心于情感的畅游,得法于文本之中。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

2.学会作者的写作手法,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语言文字之中。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拟人、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

2. 通过阅读这样的文章,学会作者的写作手法,为下一次的习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过程:

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1 同学们,这几天校园的景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夏天怎样?秋天又是怎样?现在呢?)冬天给你们的感觉是怎样的?(指名)

1.2 看来同学们对季节的感悟还是比较丰富的,你还记得我们学的第四单元--韵味吗?韵味是什么,是啊,我们可以在语言文字之中细细体会。你能背诵一下你喜欢的句段吗?让我们感受到其中的韵味。(指名背诵)

1.3 同学们真是热爱生活啊,通过你们的背诵,让我们跟随袁鹰感受了枫叶如丹,在张晓风的笔下感受到她对生活的喜欢与热爱,那你们想不想再来读一读这样的文章啊?

1.4 老师就给你推荐《课外阅读》上的两篇文章,请你来用心读读,用心感悟。

【此部分运用课前的积累即学生自己喜欢的句子进行汇报导入主题的设计,可以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主动性,"我想读下去,我愿意读下去",兴趣自然产生。】

2. 指导阅读

2.1 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夏日的晚霞》,利用工具书自己学会生字生词,看看文章是如何来写夏天的晚霞。

①同学们读书很认真,书中有一些词语非常的美,我们一起来读读好吗?(课件出示)

②看来大家能够利用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真不错!那么作者是如何来写夏天的晚霞,你发现了吗?(指名回答:写作手法――三个拟人、生动、形象,动静结合……)

③这么美的文章,除了了解它的写作手法,还要积累其中的优美句段、词语,你准备积累哪些词语呢?在书上标注出来。谁来说说你画的词语或是句段?

④同学们积累了这么多,老师也想积累几句,(课件出示)谁想读读?(指名读)你能说说你的感受吗?

【阅读需要掌握方法,"法"在体会作者的谋篇布局、遣词造句中,所以教师放手让学生充分感悟,同时引导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学生的收获会像蚕吐丝、蜂酿蜜那样自然生成。】

2.2 其实《迷人的小河》也同样运用了刚才我们提到的这些写作手法,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篇文章。

①请你自己读读,看看《迷人的小河》哪些地方用到了动静结合的写作方法,做出标记。

②指名回答

③(课件出示)请你自己读读这几句,你有什么感受?(指名回答)④你能带着这种恬静、欢乐再来读读这两句吗?

⑤这篇文章你想积累哪些词语?

⑥你愿不愿意把我们积累的词语和写作手法用到你的文字之中?那就让我们来试一试吧! 老师给你准备了美丽的景物,请你用心体悟,然后选择一个景物,把你的感受写下来。

2.3 生练笔,老师巡视指导。

2.4 交流:让我们来欣赏一下同学们的大作。

【积累的最重要目的是能够学以致用,情动于中时表达出来,阅读与习作、读与写巧妙的结合在一起,语文的熏陶与感染成为学生下一个阅读的动力所在。】

3.总结

同学们,我还记得张晓风说过:“我喜欢看书,特别是在夜晚。在书籍里面,我不能自抑地要喜爱那些泛黄的线装书,握着它就觉得握着一脉优美的传统,那涩黯的纸面蕴含着一种古典的美。历史的兴亡、人物的迭代本是这样虚幻,唯有书中的智慧永远长存。”热爱读书吧!

4.拓展推荐老舍

《济南的冬天》朱自清 《春》何其芳 《秋天》宗璞 《紫藤萝瀑布》

【拓展阅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可以发展学生的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积累,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促使学生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同时提升了学生的阅读品味。】

教学反思:纵观现在很多孩子的读书情况,我们常常会发现这样一些现象:(一)阅读兴趣降低: 同学们课外阅读的兴趣不浓厚,主动性不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然而调查表明,越到高年级,喜欢课外阅读的同学越少。很多孩子选择完成作业后,课外完全以娱乐活动如看电视、打游戏等安排自己的休整,尤其在遇到困难比如有较高读书要求时,有相当部分同学采取的是放弃与逃避课外阅读。(二) 阅读目标缺失:课外阅读本应是一个愉快的主动的过程,在我们的设想中,高年级的学生阅读的目标意识应该更加明确,很多孩子觉得“课外阅读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或“我读课外书是父母的要求”等,课外阅读的被动性使得“我读书,我快乐”这样的体会离学生越来越远。阅读的目标除了它的功利性――提高阅读成绩外,提高语文素养、修身养性的潜移默化等效果被学生忽视。(三)阅读方法不当:读书只看大概内容,只注重情节,读一本好书的过程应该是全面吸取其精华的过程,从内容到情节到写作方法,均有学习之处,但囫囵吞枣、不求甚解的阅读方法必然会影响课外阅读的效果,同时在如何使用已学过的常用读书方法上,我们也能发现尽管不少同学能够用一些常用的读书方法,但是思考程度不高,能够综合运用的就更少。(四)阅读时间随意:在课外阅读时间的安排上,除了部分学生有一定计划外,大部分学生都习惯于放在双休日或假期中读,其余时间几乎没有,就其原因,到了高年级,为了升学,自己每天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时间已经很紧迫,加上自己家长额外布置的需要完成,所以剩下的时间屈指可数,读书太累成了大部分学生共同的心声。这种现实升学的压力迫使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随意性越来越大。(五)阅读内容单一:学生课外阅读内容单一,种类少。在内容选择上,课外阅读最多的是学习辅导类(其中主要是作文)、其次是漫画卡通类、小说类课外读物。对于其它书籍,比如《百科知识大全》、《十万个为什么》、经典名著以及其它方面的书籍,即使适合阅读,他们也不会主动选择。

在快餐文化盛行的今天,学生阅读的盲目性、单一性、知识面的狭隘会限制其思维的开放性与敏捷性,这种课外阅读状况着实令人担忧。“静下心来读书”,“读好书,好读书”才能真正让学生受益匪浅。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该怎样引导、强化孩子们的读书意识,感受其中的意义,从而变被动为主动,变平庸为高雅?这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我想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4.1 抓好课内个性化阅读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情感、经验、眼光、角度去体验作品,尊重学生新鲜的阅读感受,尊重学生对作品的初始反应,珍爱学生富有个性的理解;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联想、想象力和发散性思维;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有对各种学说进行批判、质疑的精神。对作品的解读,不要去追求唯一答案。

4.2 选择正确的阅读策略

第一,要重视积累,培养语感。阅读离不开对文学语言的品味,它不是对词语、句子等作纯语法意义上的分析,而是看遣词造句在塑造形象、表达思想感情方面起了什么作用,即重在词句的艺术审美功能,而非语法功能。所以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积累习惯的养成,通过课内阅读来培养学生语感。第二,要重视诵读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俗语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在多读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体验,体会其丰富的内涵和情感,可以达到潜移默化的目的。

4.3 明确具体的阅读要求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要注意向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阅读要求,一是要求读懂弄通;二是要求学会运用;三是要求能够创新。所谓读懂,包含三个层次:一是明白“写了什么”(内容)。这是一般的、基本的、也是起码的要求;二是明白“怎么写的”(形式)。就是侧重于方法和技巧的训练;三是明白“为什么这样写”(内容和形式的统一)。这第二、三个层次是阅读理解的深化,不仅可以强化作品思想和语言艺术的熏陶作用,培养审美意识,提高审美情趣和审美水平,还可以为写作提供有益的借鉴。在课堂里,我们教师要切切实实地进行阅读教学,提供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扎扎实实地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

纵观这节课,在选材上我就开始精心挑选。我认为,教师引导性首先就在于带领学生读什么样的书。大纲也曾指出:“对阅读有浓厚的兴趣,阅读程度适合的文章,能理解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的一些方法,注意积累语言材料。”“能根据需要收集有关材料。”课外阅读中的大多数文章,不但结构严谨、情节动人,而且里面有许多优美的语句,华丽的词藻。因此本节课我选择课外阅读上的《夏天的晚霞》和《迷人的小河》两篇文章,希望通过阅读指导,让学生在语言文字之中体会到晚霞的美丽和小河的迷人,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感受到世界的美好、生命的精彩。同时希望通过阅读这样的文章,让学生学会作者的拟人、动静结合等写作手法,既为下一次的习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学中,我指导学生自己学会生字,学会词语,积累优美的语句,并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从而联系到自己的文字如何变得生动、优美起来,让学生尝试写话,老师加以指导,从而达到阅读的真正目的。教无定法,学无定法。课外阅读的指导类型也应该是自由灵活,多种多样的,我认为“学习知识的目的全在于运用”,“教是为了不教”,只有充分把握好课外阅读的作用,搞好阅读指导,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其阅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