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接触灌浆施工工艺综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接触灌浆施工工艺综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接触灌浆是在岩石上或钢板结构物四周浇筑混凝土,混凝土干缩后,对混凝土与岩石或钢板之间形成缝隙的灌策。其作用是:填充缝隙,增加锚着力和加强接触面间的密实性,防止漏水。本文详细描述预埋管法灌浆工艺流程,为相关工程提供指导。

关键词:接触灌浆 混凝土 施工

中图分类号: TU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施工方法

接触灌浆拟采用预埋管法。即在岸坡每层混凝土浇筑前,在岸坡岩石面上按设计图纸的要求梅花型布设出浆盒,每盒控制面积约为5m2。为便于出浆盒固定,可先在盒的位置处钻一深0.2m的风钻孔,而后安装出浆盒。每层出浆盒的灌浆支管通过水平支管与进浆主管相连。进浆、回浆主管引入浇筑混凝土之外。

2 灌浆系统布置

1. 接缝灌浆系统按设计图纸要求分区布置,一般每个灌区的高度以9~12m,面积200~300m2为宜。

2. 灌浆系统布置原则: ⑴ 浆液自下而上均匀地灌注到整个缝面; ⑵ 灌浆管路和出浆设施与缝面应畅通; ⑶ 灌浆管路应顺直、畅通、少设弯头; ⑷ 同一灌区的进、回浆管和排气管管口宜集中。

3. 每个灌区的灌浆系统,一般由进浆管、回浆管、升浆管或水平支管、出浆盒、排气槽、排气管以及止浆片组成。

4. 采用预埋管和出浆盒方式时,出浆盒呈梅花形布置,每盒担负的灌浆面积宜为5m2。灌区顶部的一排出浆盒距排气槽宜为0.5~1.0m。纵缝灌区底部一排出浆盒可适当加密。纵缝出浆盒应布置在先浇块键槽的倒坡面上。

3 开始灌浆前应进行的工作

1. 测定灌区两侧和压重块混凝土的温度。测温可采用充水闷管测温法或设计规定的其它方法。

2. 对灌区的灌浆系统应进行通水检查,通水压力一般应为设计灌浆压力的80%。

3. 当灌浆管路发生堵塞时,应用压力水或风水联合冲洗,力争通开。4. 当两根排气管或其中一根与缝面不通时,可先进行倒压水处理。

5. 当止浆片或混凝土漏水时,应采取嵌缝、封堵等有效措施处理。

6. 当灌浆管路全部堵塞无法疏通时,应全面补孔。钻孔布置和补灌措施应由建设、设计和施工单位根据具体情况商定。

7. 灌浆前必须先进行预灌性压水检查,压水压力等于灌浆压力。对检查情况应作记录。经检查确认合格后应签发准灌证,否则应按检查意见进行处理。

8. 灌浆前还应对缝面充水浸泡24h。然后放净或用风吹净缝内积水,即可开始灌浆。

9. 灌区相互串通时,应待串区均具备灌浆条件后,同时进行灌浆。

10. 应根据需要在有关的缝面上安设变形观测装置。

11. 在需要通水平压的灌区,应做好通水平压的准备工作。

4灌浆施工

1. 灌浆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灌浆压力和缝面增开度。灌浆压力应达到设计要求。若灌浆压力尚未达到设计要求,而缝面增开度已达到设计规定值时,则应以缝面增开度为准,控制灌浆压力。

2. 灌浆压力应用与排气槽同一高程处的排气管管口的压力表示。如排气管堵塞,应以回浆管管口相应压力控制。

3. 在灌区灌浆过程中,可观测同一高程未灌浆的相邻缝灌区的变形。如需要通水平压,应按设计规定执行。

4. 浆液水灰比变换可采用3:1(或2:1)、1:1、0.6:1(或0.5:1)三个比级。一般情况下,开始可灌注3:1(或2:1)浆液,待排气管出浆后,即改用1:1浆液灌注。当排气管出浆浓度接近1:1浆液浓度或当1:1浆液灌入量约等于缝面容积时,即改用最浓比级0.6:1(或0.5:1)浆液灌注,直至结束。

5. 为尽快使浓浆充填缝面,开灌时,排气管处的阀门应全打开放浆,其它管口应间断放浆。当排气管排出最浓一级浆液时,再调节阀门控制压力,直至结束。所有管口放浆时,均应测定浆液的密度,记录弃浆量。

6. 当排气管出浆达到或接近最浓比级浆液,排气管口压力或缝面增开度达到设计规定值,注入率不大于0.4L/min时,持续20min。灌浆即可结束。

7. 当排气管出浆不畅或被堵塞时,应在缝面增开度限值内,尽量提高进浆压力,力争达到本规范规定的结束标准。若无效,则在顺灌结束后,应立即从两个排气管中进行倒灌。

8. 倒灌时应使用最浓比级浆液.在设计规定的压力下,缝面停止吸浆,持续10min即可结束。

9. 灌浆结束时,应先关闭各管口阀门后再停机,闭浆时间不宜少于8h。

10. 同一高程的灌区相互串通采用同时灌浆方式时,应一区一泵进行灌浆。在灌浆过程中,必须保持各灌区的灌浆压力基本一致,并应协调各灌区浆液的变换。

11. 同一缝的上、下层灌区相互串通,采用同时灌浆方式时,应先灌下层灌区,待上层灌区发现有浆串出时,再开始用另一泵进行上层灌区的灌浆。灌浆过程中,以控制上层灌区灌浆压力为主,调整下层灌区的灌浆压力。下层灌区灌浆宜待上层灌区开始灌注最浓比级浆液后结束。在未灌浆的邻缝灌区宜通水平压。

12. 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灌区相互串通时,灌浆前必须摸清情况,研究分析,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后,慎重施工。

5 特殊情况处理

1. 灌浆过程中发现外漏,应立即进行堵漏处理。若无效,可采用加浓浆液、降低压力等措施处理,但不得采用间歇灌浆法。

2. 灌浆过程中发现串浆,当串区已具备灌浆条件时,可以同时进行灌浆。否则可采用以下措施:若开灌时间不长,宜用清水冲洗灌区和串区,直至灌、串区的排气管出水洁净时止,待串区具备灌浆条件后再同时进行灌浆;若灌浆时间较长,且串浆轻微,可在串区通低压水循环,直至灌区灌浆结束,串区循环回水洁净时止。

3. 灌浆过程中,当进浆管和备用进浆管均发生堵塞时,宜先打开所有管口放浆,然后应在缝面增开度限值内,尽量提高进浆压力,通开进浆管路。若无效,再换用回浆管进行灌注或采取其它有效措施。

4. 灌浆过程中,因故被迫中断,应立即用清水冲洗,保持灌浆系统通畅。恢复灌浆前,应再做一次压水检查。若发现灌浆管路不通畅或排气管单开出水量明显减少,应采取补救措施。

6 工程质量检查

1. 各灌区的接缝灌浆质量,应以分析灌浆资料为主,结合钻孔取芯、槽检等质检成果,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定:

⑴ 灌浆时块混凝土的温度;

⑵ 灌浆管路通畅、缝面通畅以及灌区密封情况;

⑶ 灌浆施工情况;

⑷ 灌浆结束时排气管的出浆密度和压力;

⑸ 灌浆过程中有无中断、串浆、漏浆和管路堵塞等情况;

⑹) 灌浆前、后接缝张开度的大小及变化;

⑺ 灌浆材料的性能;

⑻ 缝面注入水泥量;

⑼ 钻孔取芯、缝面槽检和压水检查成果以及孔内探缝、孔内电视等测试成果。

2. 钻孔取芯、压水检查和槽检工作,应选择有代表性的灌区进行。具体检查部位和检查标准,应由建设、设计、施工单位共同商定。重点宜放在根据灌浆资料分析被评为不合格的灌区,若该区检查结果较好,灌浆质量可重新评定。孔检、槽检结束后应回填密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