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飞行技术专业学生管理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飞行技术专业学生管理模式的实践与探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由行技术专业特殊的人才培养需求,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目标下突破传统的培养模式,建立符合专业特色、契合“卓越计划”的管理制度,成为首要任务。通过对飞行技术专业通用管理模式的分析,结合卓越计划和特殊人才培养需求,从如何营造有利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飞行技术专业的学生管理制度视角,提出学生“自我管理”、柔性的“鼓励式”教育管理与“准军事化”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关键词:卓越计划;飞行技术专业;管理制度;实践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6-0251-02

为贯彻落实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等战略部署,国家在2010年6月启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该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举措[1]。

“卓越计划”代表了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能够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并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的培养质量[2]。飞行技术专业建设,作为我国民航业未来战略的发展重点,随着民航事业的蓬勃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但目前由于我国飞行技术专业建设起步较晚,加之培养难度大、成本高、周期长等特点,对该专业学生专业技能、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培养,仍处于探索阶段,尤其是在适合新形势下的培养管理制度还未形成统一的模式。

2011年10月我校飞行技术专业成为第二批“卓越计划”的试点高校学科专业。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下的大学生管理模式,需要通过寻求专业教育、教学管理、学生管理三个方面有效的契合,激发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育和管理的过程,以实现由“学生”到“卓越工程师”角色的逐渐转换,最终达到培养人才的目的[3]。

一、目前我国飞行技术专业学生管理模式分析

由行技术专业特殊的行业要求,飞行员需要具备严格的纪律意识、丰富的知识、宽广的胸怀、顽强的作风、良好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因此我国培养民航飞行员的高校及大多数培训机构,普遍实施准军事化管理制度,通过成立准军事化领导小组,设置学员队等途径,在日常管理中,严格准军事化生活制度、内务卫生制度、仪表仪容制度、队列制度、日常工作制度以及准军事化学员违纪处理办法等,从最大程度上坚持军事化管理标准。

这种以“刚性管理”为主的管理模式,具有鲜明的约束力和强制性。以规章制度为手段,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框架内行为,注重外在的约束,注重批判式教育,“以行制性”,配合奖、助学金、纪律处分等奖惩手段对学生进行管理。通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对于培养学生良好品行,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和形成不折不扣的规章意识,最终达到培养高素质飞行技术人员的目的,在一定的背景下,起了较大作用。但这种管理制度,尤其是针对现阶段的学生,从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的自我管理,忽略了学生自我学习型思维和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同时一味地批判式的教育方式,也容易扼制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建立,易引起管理者与学生之间的矛盾与对立,且随着管理在时间上的延伸,学生会进入管理的疲惫区,进而进入管理的抵触区域,甚至加速两极分化,致使飞行学员非因技术原因的淘汰率不断增高。

因此,从管理制度层面,建立“卓越工程师”计划背景下的学生管理制度,如何和准军事化管理制度相结合,如何培养飞行学员的创新能力、自我管理与自我识别能力、学习性思维和学习性能力、较高的思维水平和思想认识层次以及较高的心理素质,如何适应航空公司对飞行学员的要求,既能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又能健全学生的人格,建立一套适合飞行技术专业、符合“卓越计划”要求的管理模式便成了本文研究的重点。

二、创新“卓越计划”视野下的管理模式的探讨

针对现行飞行学员的管理制度和现状,以及现有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根据“卓越计划”和国家对人才中长期发展的要求,结合飞行技术专业特点,提出以下适合“卓越计划”背景下的学生管理模式。该管理模式拟从强化自我管理、引入激励式教育,融入准军事化管理,融教育于日常行为管理,最终促进学员的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1.强化学员“自我管理”的作用

目前我校飞行技术专业在2012级学生中,编制了一个班级为卓越工程师计划试点班。“卓越计划”背景下的飞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能否行之有效地充分调动学员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卓有成效地利用和整合自我资源,进行自我调控、自我管理与自我教育,将作为能否成为一名合格机长的先决条件。因此,在了解该班学生特点的基础上,不断地通过潜在的、柔性的管理措施和方法对学生管理进行有效引导,探索了学生自我管理模式。

学生自我管理模式形成过程中,借用美国“心灵导师”,基督会联盟主任牧师威尔・鲍温的“不抱怨手环”行动,该行动运用心理学中积极自我暗示、自我情绪管理的原理达成不抱怨的目的。

在实际应用中,指导“卓越班”学生,要求每人佩戴一个紫色手环,当发现或捕捉到自己正在抱怨时,将紫色手环从一只手换到另一只手,并记录自己每天抱怨次数,填入抱怨卡片。第一阶段共21天,21天后总结“不抱怨”行动的初步成效。第二阶段共计30天,继续探索规避自己的抱怨行为,让学生逐步建立沉静的内心世界。第三阶段共30天,巩固阶段,让学生真正形成不抱怨的品质,建立真正平静的内心世界。

在运用上述方法的基础上,还对该项活动的效果进行了评估,并进一步挖掘了活动的意义,从而把此活动进行了拓展,形成了“自我管理任务表”行动,使学生自我管理意识的形成更加根深蒂固。活动的具体形式共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首先第一天要求每一个学生通过列表的形式写出自己能够想到的关于自己所有的优点、缺点,并尽可能地多。然后从此后的第二天开始连续几天,每天都会有一个人被选中,要求其他所有“卓越班”成员同样用列表的方式尽可能多地写出被选中人的优点、缺点,写完后第一时间投入只有管理者能够打开的盒子,一直到所有“卓越班”学员都有自己的评价和他人的评价后,管理者打开盒子,将其本人和他人的评价整理成电子文档,打印后通过信件密封方式,于“不抱怨手环”行动第36天直接交给学生本人。第二阶段,“自我管理计划任务表”制定阶段。学员根据评价结果,经与管理者讨论、交流,制定个人自我管理计划,以书面形式或计划书形式提交“自我管理计划任务表”,任务表中注明自我意识产生下的自我管理方式、方法,但在此过程中必须有管理者的参与和监督。第三阶段,付诸实践阶段,学员们根据自己制定的“自我管理计划任务表”,完成相应的要求和任务,管理者同时进行小阶段性一对一谈话和考核,直至“自我管理计划任务表”中任务全部完成。

2.拓展学生“自我管理”的阵地

学生自我管理意识唤醒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把这种意识迁移到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而要完成这种潜移默化,特别要注重学生主体意识、主体地位、主体能力三者的统一,主要反映在学生意识的自主性、行为主动性和思维创新性三个方面[3]。但并非一味地强调学生的自主,而是有调控的学生自我管理,而这种“调控”又必须建立在柔性的、潜在的渗透基础之上,否则学生主体意识、主体地位、主体能力一旦受到触动,这种自我管理的行为也会变成强制的行政约束。因此,在实践过程中,立足学生自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自我管理与自我识别能力、学习性思维和学习性能力、较高的思维水平和思想认识层次[4]。通过各种途径不断地传输自我管理的理念,努力营造学生自我教育的氛围,引入集体机制,构建宿舍环境、课堂环境下的班级集体导向式的自我管理体系,从而循序渐进,使飞行学员逐步改变内心世界,最终达到“以性施行”的目的。

在实际操作中,笔者在我院卓越班中强化了宿舍环境下的集体导向制和课堂环境下的集体导向制,通过紧扣这两个学生学习、生活的空间,使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转化成了自我管理的实际行动。第一是宿舍环境下的集体导向制。具体活动中,将学员宿舍布置为温馨的“书香性”宿舍,从环境上创造学习氛围,同时重新调整宿舍,每个寝室至少安排一个爱学习、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以点成线、以线带面,以带动整个宿舍,使整个宿舍形成一个学习氛围浓厚的小环境,从而带动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同时将“宿舍型学风建设”作为一个研究课题,让“卓越班”学员通过自己的研究,完成“宿舍型学风建设”的课题,并提交了相关的论文。第二是课堂环境下的集体导向制。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建立“课堂秩序表”,“卓越班”的每一名学员轮换填写,“课堂秩序表”内容包括请假人员、旷课人员、违纪人员、课堂积极人员,课堂听课详细记录等,并把课堂秩序表中的违纪人员和旷课人员的记录,作为各个小组“课堂秩序评比”的加分项,作为个人记录的减分项,同时做阶段性课堂学风建设通报。

3.引入“鼓励式教育”,与“准军事化”管理刚柔并济

准军事化管理制度在良好的生活作风、学习风气养成,锻炼学员的意志品质,良好规章意识养成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但其中刚性管理模式、约束性和强制性也易形成矛盾对立,而鼓励式教育能够营造一种宽松、和谐、愉快的氛围[5],通过多样化的手段、方式激励学生,使其在外部认可中形成自我认同,并促使自我完善。鼓励式教育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成就动机,提高学生抱负水平,有助于学生积极行为改变[6],若将鼓励式教育模式应用于准军事化管理制度,二者配合,刚柔并济,逐步形成准军事化管理的鼓励式教育模式,并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创新与调整,通过一年来的实验与实践,效果较为明显,也对准军事化管理制度进行了科学的补充和完善。

值得指出的是准军事化管理中虽然也有奖学金等奖励制度,但其内涵要远小于鼓励式教育模式,鼓励式教育模式蕴于准军事化管理中应进行制度层面的分层、量化,应把握度量,其评价方式也应广泛、多样化、多元式。笔者在工作中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取得了良好的收效。

首先是鼓励式教育模式与准军事化管理的分层、量化。从制度层面,鼓励式教育、准军事化管理应具有一定的层次,且应由低到高,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努力的方向,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是制度的宠儿,没有被抛弃,最终形成全员鼓励式,做到人人都有闪光点可以得到外界认同,进而形成自我认同。同时还应对每一层级量化,使制度层面更加具体,容易操作,也使目标更加明确。为此,实际工作中,将鼓励式教育模式分为学校、学院、学生队三个实体层级,同时配合通报公司、通报家长、通报学生全体三个通报层级,相同层级的鼓励式教育处理和刚性教育处理可以相互抵消,同时每一个低层级累计一定数量可以上升为高一层级的教育处理。

其次是鼓励式教育模式与准军事化管理的度量问题。对于管理模式的选择,不能一味地追求鼓励式教育模式,也不能一味地追求准军事化的刚性教育模式,过度的鼓励教育和过度的刚性教育都会形成疲惫效应,进而影响管理效果。二者之间应该有一个度,而是否能够让每一个学生既有压力又有动力是作为实践的唯一检验标准。

最后是评价体系内容与评价方式的广泛性、多样化、多元式。笔者在实际操作中除分层、量化,把握度量外,在鼓励式体系内容方面,设置得更为广泛,在校内外活动参与、内务卫生、班级队列、课堂秩序、个人德智体美、集体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应有所体现;同时还建立了多样化、多元式的评价方式,以此保证了鼓励式教育模式与准军事化的管理效果。

本文通过对飞行技术专业通用管理模式的分析,结合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目标的理解,在突破传统教育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在培养学生“自我管理”意识以及行动上,探索了如何营造有利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飞行技术专业的学生管理制度,并在“卓越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期待从事相关教育和指导的老师加强交流,共同提高并促进卓越计划的实施。

参考文献:

[1]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32(2):47-55.

[2]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Z].2010-06.

[3]任娃.关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下学生管理模式的思考[J].教育理论研究,2012(10):110-111.

[4]夏冰,郑秋生,苗凤君.卓越工程师计划与学生过程管理[J].计算机教育,2011(10):31-34.

[5]黄杰波.浅谈如何在教学中更好地运用鼓励式教育[J].科技资讯,2012(2):189.

[6]兰利.赏识教育的功能及实施方法[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