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柳氮磺胺吡啶中一个杂质的结构测定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柳氮磺胺吡啶中一个杂质的结构测定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在对我公司生产的柳氮磺胺吡啶原料药进行杂质研究时,分离提纯到一个未知杂质,并根据质谱(MS)和核磁共振(NMR)数据确定了其结构为双{4-[(2-亚氨基吡啶-1(2H)-基)磺酰]苯基}胺。

关键词 柳氮磺胺吡啶 杂质 分离 结构解析

中图分类号:TQ4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3)13-0053-03

Structure elucidation of an impurity in sulfasalazine

YAO Xubo, SHEN Li, XU Aihong

(Shanghai Zhongxi Sunve Pharmaceutical Company, Ltd., Shanghai 200331, China)

ABSTRACT An unknown impuritiy in active pharmaceutical ingredients (API) of Sulfasalazine produced by our company was isolated and its structure was elucidated as bis{4-[(2-iminopyridin-1(2H)-yl)sulfonyl]phenyl}amine based on the data of MS and NMR.

KEY WORDS sulfasalazine; impurities; isolation; structure elucidation

柳氮磺胺吡啶(sulfasalazine,1)作为一个使用历史悠久的传统药,有抗炎和抗菌的双重作用,口服后很少吸收,在肠壁中分解起治疗作用,多用于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1-2]。近年的许多资料表明,它还能抑制免疫复合物及类风湿因子的合成,从而对类风湿关节炎的免疫病理损伤发生影响[3-5]。该药用于治疗炎性肠病及类风湿关节炎已有40多年的历史。20世纪70年代后期的试验证明,该药可改善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症状并能使C反应蛋白和血沉有不同程度下降[6-7]。

柳氮磺胺吡啶是由磺胺吡啶和水杨酸经重氮偶合反应而合成的(图1)。

基于自由基机理的重氮偶合反应复杂、副产物多,因此柳氮磺胺吡啶成品所含杂质比较多,且通过后期的精制方法很难去除。我们在对本公司生产的柳氮磺胺吡啶原料药杂质进行研究时,发现其中一个未知杂质的含量在0.06%~0.08%之间。根据人用药物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议(ICH)技术指导原则的要求,对于柳氮磺胺吡啶这个日服用量超过6 g、未知杂质超过0.05%的药品必须确认结构。所以,我们分离提纯了这个杂质(2),并确定其结构。

1 仪器与试剂

1.1 仪器

AV500型核磁共振仪和micrOTOF II质谱仪(瑞士Bruker公司);Agilent 1200高效液相色谱仪(美国Agilent公司)。

1.2 试剂

1(上海中西三维药业有限公司,批号201204045,纯度97.7%);薄层色谱硅胶H(青岛海洋化工厂出品);甲醇为色谱纯,其它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超纯水。

2 有关物质的分离与制备

2.1 色谱条件

按照欧洲药典EP7.7标准中的有关物质分析方法分析。色谱柱为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5 μm)为固定相的不锈钢柱,柱长25 cm×4.6 mm。检测波长320 nm,流速1.0 ml/min,柱温25 ℃,进样量20 ?l。流动相A:pH 4.8的磷酸盐缓冲液(取磷酸二氢钠1.13 g和醋酸钠2.5 g,加水900 ml,用冰醋酸调pH至4.8,并用水稀释至1 000 ml);流动相B:流动相A-甲醇(10:40,v/v)的混合液。洗脱条件见表1。

2.2 方法与结果

取1适量,用稀氨溶液(氨水7.8 ml,加水稀释至1 000 ml)配制浓度为1 mg/ml的供试品溶液,进样量20 ?l,记录色谱图。在上述色谱条件下,1主峰保留时间为23.070 min,杂质2的保留时间为15.862 min(图2)。

2.3 2的分离制备

取我公司柳氮磺胺吡啶的精制母液,溶剂经旋转蒸发浓缩至褐色黏稠液。取5 g溶于100 ml氯仿-丙酮-甲酸(60:20:2)的混合液中,再加入10 g薄层色谱硅胶H粉,混匀,置旋转蒸发仪上蒸除混合溶剂,得吸附了样品的混合硅胶H湿粉。将此湿粉放入鼓风烘箱内烘干,得吸附了样品的棕黄色混合硅胶H干粉,重约13 g。将此混合硅胶H干粉加入已装有薄层色谱硅胶H的色谱柱(5 cm×60 cm)中,用氯仿-丙酮-甲酸(60:20:2)洗脱(必要时可增加甲酸的比例),并用硅胶薄层色谱(以氯仿-丙酮-甲酸=60:30:5为展开剂,在紫外光254 nm下检视)跟踪检测洗脱液,收集Rf值约为0.45的洗脱液,将其中的溶剂蒸发除尽,得棕色油状物2的粗品。该粗品中尚混有残余的柳氮磺胺吡啶(Rf值约为0.7),需按上述方法经过反复几次柱层析,才能去除柳氮磺胺吡啶。最后得到浅黄色粉末状固体2,HPLC含量为99.3%。

3 杂质2的结构解析

2在ESI质谱条件下的质谱主峰为m/z 482.096 2 [M+H]+,与推测的分子式为C22H19N5O4S2的分子量481.087 8相符,可以确定2的分子式为C22H19N5O4S2。

从核磁共振氢谱和碳谱可以看出该结构是完全对称的结构(表2),存在两个对位取代的苯环和两个类似于吡啶环的结构。

在1H-1H COSY实验中,δH 7.74和δH 7.18相关,这8个氢可以确定为两个对位取代苯环上的氢;δH 8.03与δH 6.85相关,δH 6.85同时又与δH 7.66相关,δH 7.66同时和δH 7.09相关,根据化学位移和耦合常数规律,可以确定δH 8.03为芳香环上N邻位的氢,即为H-6,6’,δH 6.85归属为H-5,5’,δH 7.66归属为H-4,4’,δH 7.09归属为H-3,3’。

HSQC实验中,δH 9.16和δH 11.60的氢没有对应的相关碳的信号,可以确定为活泼氢的信号。δH 9.16归属为H-14, δH 11.60归属为H-13,13’,谱图中δH 11.60的峰积分值偏小,是因为这个峰比较宽导致积分值不准确。

NOESY实验中δH 9.16和δH 7.18相关,可以确定δH 7.18为H-9,9’,11,11’的信号, 而δH 7.74就可以确定为H-8,8’,12,12’的信号。

HSQC实验中,δH 7.74与δC 128.47相关,δC 128.47归属为C-8,8’,12,12’; δH 7.18 与δC 116.27相关,δC 116.27归属为C-9,9’,11,11’; δH 8.03与δC 144.74相关,δC 144.74归属为C-6,6’; δH 6.85与δC 115.88相关,δC 115.88归属为C-5,5’;δH 7.66与δC 139.36相关,δC 139.36归属为C-4,4’;δH 7.09与δC 113.06相关,δC 113.06归属为C-3,3’。

HMBC实验中,δH 7.66和δH 8.03与δC 153.14相关,δC 153.14归属为C-2,2’;δH 7.74与δC 145.33相关,δC 145.33归属为C-10,10’;δH 7.18与δC 132.75相关,δC 132.75归属为C-7,7’。

综合以上信息,将2的结构解析为双{4-[(2-亚氨基吡啶-1(2H)-基)磺酰]苯基}胺(图3)。

致谢

本文中的质谱委托复旦大学检测,核磁共振谱委托上海医药集团中央研究院检测,结构解析得到了上海睿智化学研究公司的帮助,特此鸣谢。

参考文献

[1] Sircar JC, Schwender CF, Carethers ME. Inhibition of soybean lipoxygenase by sulfasalazine and 5-aminosalicylic acid: a possible mode of action in ulcerative colitis[J]. Biochem Pharmacol, 1983, 32(1): 170-172.

[2] 濮永杰, 柳汝明, 唐尧. 奥沙拉嗪与柳氮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与安全性的系统评价[J]. 中国药房, 2010, 21(20): 1899-1902.

[3] Neumann VC, Grindulis KA. Sulfasalazine in rheumatoid arthritis: an old drug revived[J]. J R Soc Med, 1984, 77(3): 169-172.

[4] Pullar T. Sulfasalazine and related drugs in rheumatoid arthritis [J]. Pharmacol Ther, 1989, 42(3): 459-468.

[5] Weinblatt ME, Reda D, Henderson W, et al. Sulfasalazine treatment for rheumatoid arthritis: a metaanalysis of 15 randomized trials [J]. J Rheumatol, 1999, 26(10): 2123-2130.

[6] 王鸣军, 陈志伟, 沈月平, 等. 来氟米特与柳氮磺吡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观察[J].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 28(2): 277-279.

[7] Chen J, Liu C. Is sulfasalazine effective in ankylosing spondylitis? A systematic review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J]. J Rheumatol, 2006, 33(4): 722-731.

(收稿日期:2013-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