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边际效用的多元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边际效用的多元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边际效用递减作为最重要的经济分析工具之一,它可以证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东西每增加一单位,其边际效用递减这个基本事实。同时,这一理论应用于消费和劳动生产率都非常有效。但它不证明,边际效用递减自身来源于边际效用不变这个客观事实,也不能证明,对立于它的边际效用递增也同时存在这个主观事实。

关键词:边际效用不变递减递增

“边际”这个概念的含义,是指一个整体事物额外增加的部分。在大学微观经济学的教科书里,边际效用递减是一个最为普通,也最为基础的经济学概念――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每增加同一单位物品的消耗,人们所从中得到的效用是逐渐减少的。可以说,这个理论是正确的。然而,它并不全面。

边际效用作为消费者购买额外一单位商品或劳务所获得的利益‘效用’,这个概念的含义是:消费者某增加使用一单位的产品所产生的效用或利益,与他已经拥有(或消费)的产品单位数量成反比关系。边际效用可用下面的例子来说明。一片面包提供给仅拥有7片面包的家庭,其边际效用很大,因为此家庭可因这片面包而使饥饿大为减轻,即7与8之差按比例来说很大。然而,一片额外面包提供给已拥有30片面包的家庭,其边际效用也就很小,因为30和31之差按比例来说小一些,这个家庭的饥饿程度早因原来拥有的面包而缓解。因此买者购买的产品愈多,边际效用随之递减,直到他完全不再需要额外一单位的那一点,这时的边际效用为零。”(《不列颠百科全书》国际中文版,第10卷,第505-506页,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7年版)

这就表明,边际效用是用来说明人对物的效用体验其变化状况的。并且是特指效用递减的。但真实的边际效用,是否仅仅只存在递减这一种现象呢?不止,绝对不止。它还存在边际效用不变和边效用递增(或称超边际效用递增)。

一、边际效用不变

无论是经济学,还是其他学说,都没有这提出和论证过“边际效用不变”这一问题。这是我读了钟光荣《人类的价值观念与行为》等经济理论著作后,受到启发,对这一问题作出进一步分析与论证。

第一,边际效用不变现象确实存在。我们通常所说的万事万物时刻都在不停地运动,这肯定是真理。但是,我们为什么会知道它们时刻都在不停地运动呢?这是因为我们参照了运动的对立面――静止。那么,这就可以由此及彼地看到,边际效用也是参照整体效用规模来说的。此其一。其二,在边际效用中,既然存在边际效用递减,同时,也就存在其对立面,即边际效用递增。其三,在边际效用递减与边际效用递增对立的后面,必然还存在着统一双方的共同基础。这个基础,就是边际效用不变。并且,这也是边际效用递减和边际效用递增,或超边际效用递增的容介态。同时,确切的事实是,先有边际效用不变,然后才有边际效用递减和边际效用递增,或超边际效用递增。因为,根据哲学的相对性原理,无论事物如何运动不止,它都总是从一个相对静态的情状开始的。哪怕这个静态的情状只有一瞬间,也必然如此。这也就是说,如果没有静止这一情状的存在,运动也就没有可能和不可想象。

第二,边际效用不变存在的事实根据。从最原始的微观物理学角度看,自然界任何物质的存在形式,都是由火、气、水、土四种原素组成的。公无前5世纪,希腊哲学家提出了原子概念,现代物理学证明了原子的存在。它是“元素的特征性质保持不变的最小物质单位。它也是在不释放带电粒子情况下物质能够分割的最小单位。”(《不列颠百科全书》国际中文版,第2卷,第31页,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7年版)这就证明,作为不带电粒子情况下物质能够分割的最小单位,一是每个原子的质量都是相同的。当然,质量相同,也就意味着内在的能量相同;能量相同,也就意味着效用也必然相同,并不存在谁的效用大、谁的效用小的问题。二是不同的原子排列形式,构成不同的物质存在形式,可以表明效用的性质不同。如水、气、火、土的不同物理性质所表明的不同用途等。但并不能表明效用的大小不同。因为各有各的用处。并且,不同的用处,不可通约,不可能进行比较。

显然,我们将其应用于现实生活中,也是如此。以面包为例,就会看到,同样大小和同样质量的面包,第一个的营养成分有多大,第二个的营养成分也就同样是多大。那么,第三个、第四个,无论边际面包数量增加到多少个,每一边际单位面包的营养成分都是相同的。当然,营养相同,效用也就必然相同;效用相同,价值必然相同。在每一个面包效用都相同的情形下,假设某人在一般情况下,一日三餐,每餐正好吃3个。就是说,他的胃的最大容纳量是三个。这就是他所消费的面包数量不变。这就说明,这个人所吃的面包,其营养成分绝对不会是第一个面包高于第二个,第二个高于第三个。而是三个面包的边际营养成分,都一样和都不变。

第三,边际效用不变存在的条件。世界上没有无条件存的事物,也没有无事物存在的条件。这样,边际效用不变存在的条件,也就是同一性。一是同一原子数量的效用是同一的。增加多少原子量就相应增加多少效用量,这种均势是不变的。二是某一效用需求体即时所需求的效用,其饱和量是一定的。这个一定,也是即时不变的。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一个即时需求的饱和量,也是不变的。

二、边际效用递减

最早发现边际效用递减的人,是德国经济学家赫尔曼-海因里希-戈森。他提出,(1)“如果我们连续不断地满足同一种享受,那么这同一种享受的量就会不断递减,直至达到饱和。”(2)“如果我们重复以前已满足过的享受,享受量也会发生类似的递减;在重复满足享受的过程中,不仅发生类似的递减,而且,初始感觉则出现更早。重复享受进行得越快,初始感到的享受量则越少,感到是享受的持续时间也就越短。”这就是后来的“戈森第一定律”。“为使自已的享受达到最大化,人们必须在充分满足最大的享受之前,先部分地满足所有的享受,而且要以这样的比例来满足:每一种享受的量在其满足中被中断时,保持完全相等。”这就是后来的“戈森第二定律”。(戈森著:《人类交换规律与人类行为准则的发展》的《译者前言》第2页,陈秀山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12月第1版)后来,杰文斯、瓦尔拉斯和门格尔,又从不同的角度,论证了边际效用递减的真实存在。因此,边际效用递减,也就成为经济学最重要分析工具之一,一直沿用至今。

第一,边际效用递减存在的基本事实。从人对物的效用消费看,边际效用递减是一种效用衰减的动态现象,是和边际效用不变的客观静态现象相对的。它不仅表现在人对同一消费对象物的效用体验上,而且还表现在人的劳动生产效率上。以人的消费为例。假设某人在最饥饿时消费面包,第1个吃下去的效用最大,比如说是5,即饱5成;第2个吃下去的效用次之,比如说是3,即增加3成,共计饱8成;第3个吃下去的效用更次之,比如说是2,即增加2成,共计饱10成。此时,他解饿的效用已完全满足。于是,我们就得到:5+3+2=10;反过来,就是:5-3=2,3-2=1。如果以连续方式计算,就是:5-3-2=0。但必须注意的是,这个0,是指总效用已经满足,再增加边际效用就要产生负效用转折的临界“0”同时,也是10。就是说,从由饥到饱的总效用增加上说,5、3、2的边际累退和总量累进,最终达到了10的饱和度和满足度。但从每1单位的效用来说,则是不相同的。第2个面包的效用比第1个面包的效用低2成(5-3),第3个面包的效用又比第2个面包的效用低1成(3-2),比第1个低3成(5-3)。这样,也就出现了5>3>2的依次边际效用递减。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形下,每增加一边际单位的劳动,同样会发生边际效用递减,也是事实。对此,克拉克在《财富分配论》中,作了详尽的研究,钟光荣在《人类的价值观念与行为》中,也作了进一步的论证。这就说明,边际效用递减确实是存在的,并适用于分析许多经济现象。如边际成本、边际利润等等。

第二,边际效用递减事实的扩展。边际效用递减,不仅发生在人的消费和劳动效率这两个方面,而且也发生在其他所有事物的这两个方面。其实,万事万物对效用的利用,都存在边际效用递减。比方说,对棉花危害最大的病虫害是红蜘蛛,而杀死红蜘蛛最特效的,是“1059”这种剧毒农药。但观察发现,在同一片棉田里,使用这种农药杀灭红蜘蛛,第1年的效果最好,可以达到干净、彻底、全部消灭的目的;到第2年,效果就要差一些。有的卷叶中的红蜘蛛就杀不死了;到第3年,效果也就更差一些。有的密集度高的叶片上的红蜘蛛,还有一部分杀不死。这是为什么呢?从现象上看,是“1059”杀灭红蜘蛛的边际效用递减,即使用该农药,每增加一年,其效果就降低一些,也即边际效用递减一些。只不过,这不是以一单位一单位增加而至的边际效用递减,而是一年一年的边际时间增加而至的边际效用递减。但是,当我们反过来进行观察时,就会发现,原来,真实的事实是寄生在棉叶上的红蜘蛛,产生了对“1059”的抗药性或耐药性,并且,这种抗药性或耐性一年比一年增强。而“1059”本身的边际药效并未发生任何变化。于是,这就导出了另外一个问题。

第三,边际效用递减是发生在客体是上的主观反映。“1059”本身的边际药力效用,排除生产质量变差的问题外,在质量相同的条件下,自身并不存在边际效用递减。而发生边际效用递减的,虽然是棉叶上的红蜘蛛的死亡率越来越低。但相反的是红蜘蛛所产生的、对“1059”的边际抗药性效用或边际耐药性效用的递增,或超边际递增。但从表象上看,它反映的事实则是,“1059”对红蜘蛛的杀灭作用越来越小。这一情形和此前的面包(虽然这两个例子放在一起并不恰当,但其事理却很恰似)的情形一样,3个相同面包自身的边际效用是不变的。假设某人最大需求和满足量是3个面包不变,而产生边际效用递减的,则是心理产生的感觉:第1个>第2个>第3个。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事物的效用,是在被利用时表现的;边际效用递减,则是利用效用的主体,对被利用的客体效用的主观感受。我们以前所观察到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则是被颠倒了的事物现象规律,而非本质规律。所以,边际主义大师门格尔认为,体现效用的价值是纯粹主观的东西,不无道理。还有,马歇尔著名的小孩摘草莓,其边际劳动效率递减的例子,也可以证实这一点。

三、边际效用递增

“边际效用递增”是“边际效用递减”的对称。也可以称为“超边际效用递增”。在钟光荣提出这一概念以前,著名的澳籍华裔经济学家杨小凯,已发展出了经济学的超边际分析方法。对此,经济学界推崇备至。所谓边际效用递增,或者说超边际效用递增,就是跳出效用受体的主观感受性范畴,从效用客体本身的实际效用进行考察。对此,我们得到的客观事实是,边际效用递增,或超边际递增同样存在。

第一,从每一边际单位效用和由其所积累的效用看。因为边际效用递减是一定规模的事物,随着边际量的增加,每一单位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这样,也就造成了原有规模的每一单位的平均效用下降。边际单位增加越多,平均效用下降越多。而边际效用递增则是相反的情形。一定规模的事物,每增加一单位边际量,原规模每一单位的平均效用不变,其规模累积效用,按平均每一单位的效用量增加,绝不发生平均效用下降的情况。无论边际单位如何增加,都不会发生边际效用递减。不发生边际效用递减,相对于边际效用递减来说,事实上就是边际效用递增,或超边际效用递增。我们仍以面包例,也就不难看出。假设每个面包的效用都是5,某人吃第1个的效用是5,吃第2个的效用也是5,吃第3个的效用还是5。那么,其累积效用就是15。而我们吃面包者的感受或感觉则是5-3-2,累积效用为10。显然,15比10增加了5。这就是边际效用递增,或超边际效用递增。

那么,这里就出现了一个问题:这个人的满足度和饱和度是10,怎么会出现15呢?于是,我们必须将15换算成10。这样,每个面包的边际效用就是3・333……。显然,这和此前的5+3+2,再除以3,每个面包的边际效用也为3・333是一回事。但是,从效用的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分别一看,就会发现,二者绝对不是一回事。因为前者从一开始到最后,每个面包的边际效用,就是自然相同和客观不变的;后者则是第1个最大,第2个次之,第1个最小,而人为地主观平均的。这就是客观边际效用不变,和主观边际效用递减的关键区别。

第二,从人对财富与价值心理边际占有效用看。经济学最重要的概念是“理性经济人”。其实,所谓理性经济人,实际上就是“目的经济人”,即人的每一种经济意识和每一种经济行为,都是有目的的。这个目的,就是对财富与价值的获取与占有。而这种获取与占有的心理边际效用或效应,又是超边际递增的。根据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人从生物性需求,到享受性需求,再到自我实现价值的需求,最本质的是对财富与价值需求与占有的无限性。这种无限性,就是心理边际占有效用的递增,或心理超边际占有效用的递增。因此,中国人自古就有“人心高似天,做了皇帝想神仙”,“人心不足蛇吞象”的形象比喻。

例1,当某人还是家徒四壁的穷汉时,他的心理边际占有效用需求是吃饱穿暖,家里有必要的用具;但当这些已经满足时,他的心理边际效用需求又递增为获得一定的资产,并形成资产收益,比方说10亩土地出租的租金收入;当这一目的达到时,他的心理边际效用需求又递增为获得更多的资产,并形成较大的收入流,比方说100万元的资产及其收入。这样,他心理边际效用需求,也就还会继续向千万,亿万、十亿、百亿……,无止境地占有递增下去。按照这一事实逻辑演译下去,全社会的财富与价值,以及整个地球,甚至整个宇宙,以至更大的自然范围,就会为一人所占有(当然,事实上不可能,但人的心理超边际占有效用却是这样)。

例2,假设某人有100万元的资产规模及其收益,另外增加的部分为边际效用。同时,每增加1万元的边际效用,就会相应地增加平均收益率所获得的平均收益。那么,他对资产及其收益边际增加量的获取,就会由开始的一万元一万元地增加,而逐步转变为2、4、8、16、32、64、132……,以至更大倍数的边际效用或超边际效用增加。于是,我们就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人对财富与价值的心理边际占有效用或效应,是以几何级数或以乘数效应递增的。

第三,从与边际效用不变和边际效用递增的关系看。站在自然客观边际效用不变的本质立场上观察,我们就会发现,边际效用递增,是人类特有的经济现象。因为,万物只有即时需求,而无长远需求,所以,它们虽然连续消费某物反映出边际效用递减,但绝不会发生长远和无限获取的心理边际占有效用递增,或超边际占有效用递增。然而,人就大为不同了。人因为有思想和能思考,既有即时需求,又有长远需求;既有有限需求,又有无限需求。所以,人在心理本质上的无限需求,决定了人对财富与价值的边际占有效用,必然也是无限递增的。同时,这又是反边际效用递减的。

四、探讨多元边际效用的意义和目的

从以上分析得知:1,边际效用不变,是客观每一边际单位的效用相同性不变。而且,每增加一边际单位效用所累积的总效用,以及每一单位的平均效用也是不变的。这种不变,不是指增加或减少的过程和增减变量的不变,而是指可变中的不变。这是问题的关键。并且,边际效用不变,是产生、消费边际效用递减和人的心理边际占有效用递增的原因和根据。2,边际效用递减,是万物,特别是人这个客观主体消费他物效用的主观感受。但这又是客观事实。尤其是当消费效用达到饱和时,再行增加消费所产生的边际负效用,证明了哲学意义上的物极必反。3,边际效用递增,是人类特有的效用现象,相对于自然的边际效用不变,万事万物消费的边际效用递减来说,是一种被异化了的边际效用现象。正是因为这种被异化了的边际效用现象,给我们造成了许多经济理论和经济实践的巨大麻烦,所以,我们才有深入探讨多元边际效用意义和作用的必要。

第一,认识边际效用的三个基本规律。一是纯粹客观的边际效用不变规律,呈现出水平线前进的绝对性态势。这是最基本和最本质的规律,也是分化和衍生其他边际效用规律的总规律。二是客观和主观相结合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呈现出向下滑行的相对性趋势。这是由客观边际效用不变规律分化和衍生的规律。这一规律发生于万事万物,必然都是如此。但是,在人的消费和生产这两个方面,反映得最为突出。三是纯粹主观边际效用递增规律。呈现出向上跃升的上行绝对性趋势。这也是客观边际效用不变规律分化和衍生的规律。但这一规律只发生在具有聪明和智慧的人类的身上,它是自然规律的异化,是人类特有的心理和行为规律。

第二,认识边际效用的对立和统一。我们完全可以将边际效用递减和边际效用递增,看成是边际效用不变范畴这个矛盾的两个方面。假设从一个原始的起点出发,我们就会看到:由边际效用不变的水平线,边际效用递减的下行线,边际效用递增的上行线,组成的是一个由边际效用水平线(即中心线)牵制的“剪刀叉”。然而,当边际效用递减为零,再行增加边际效用时,就会产生边际负效用。这时,这也就意味着这一边际效用,必然要回归到客观边际效用不变的水平线上来;然而,当心理边际占有效用达到最大化,即再无边际效用可占有(充分假设条件下)时,同样意味将再行增加的心理边际占有效用为零和为负,也必然要回归到边际效用不变的水平线上来。这样,真正的对立,也就在这时达到统一了。

第三,实践边际效用的三个基本规律。事实证明:一是自然和客观的边际效用不变,体现着一视同仁和一律平等,体现着自然的公平与正义。二是客观主体反映的主观边际效用递减,歪曲了自然本来效用的同一性和平等性原则,体现着不公平和不公正。三是人类特有的、人的主观心理边际占有效用递增,或超边际效用递增,是对自然本来的效用同一性和平等性的根本违反,体现着极端的不公平和不公正。有鉴于此,在经济实践中,我们就可以看到,边际效用不变,是万物和人类必须共同遵守的法则;边际效用递减,是万物和人类客观主体的主观反映,而不可克服自我保存法则;边际效用递增或超边际效用递增,则是人类特有和异化了的社会通则。但是,我们必须看到的是,如果人类让这一特有和异化了的通则放任发展,必将产生极其恶劣的后果。

第四,应用边际效用的三个基本规律。这就是要我们以客观的边际效用不变,为自然公平与正义分配财富与价值的根本法则,切实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促使富人边际消费效用递减为零后的再行消费,即浪费,转向边际效用最大化区间流动。这个边际效用最大化区间,就是广大缺衣少食的穷人。如现在的索马里、埃塞俄比亚等地大量的难民和穷人。二是要将私有制激励起来的、人的心理边际占有效用无限递增的、少数个人对自然和社会财富与价值的大量占有,由国家及其政府将其调剂相当一部分出来,返还给丧失了自然公平享有的生产资料和土地的穷人。

为此,我们一定要使全社会都认识到,这种返还,是任何个人和任何社会组织,都不应持任何异议的。至于政府是采用资源货币化的财富转移分配方式,还是以社会福利保障分配方式,那只是一个形式问题。然而,最为重要的是,这种分配必须做到做好。才是问题的关键。这样,我们就能使边际效用递减和递增,统一到了自然不变的水平线上来,实现社会财富与价值分配的相对公平。这也就是我们深入探讨边际效用多元性的真正目的所在。

参考文献:

[1]《不列颠百科全书》国际中文版,第10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7年版。

[2]钟光荣著:《人类的价值观念与行为》,中华诗词出版社,2008年2月第1版。

[3][德]赫尔曼・海因里希・戈森著:《人类交换规律和人类行为准则的发展》,陈

秀山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12月第1版。

[4][美]萨缪尔森、诺德豪斯著:《经济学》,第18版,萧琛主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年1月第1版。

[5][美]曼昆著:《经济学原理》,梁小民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8月第1版。

[6][英]马歇尔著:《经济学原理》,廉运杰译,华厦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