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慎用“西方”这个概念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慎用“西方”这个概念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跨大西洋的距离远比我们想象的远

西方”是相对于“东方”的概念。许多西欧人以自身的欧洲为中心,把欧洲之外的地方叫做“东方”。而在我们看来,“西方”长期以来又是个帝国主义的文化(哲学)、政治和战略概念。“西方”是个经常被使用,甚至是滥用的,而且歧义迭出、模糊不清的概念。中国要在世界上实现真正的和平崛起,就需要破除对“西方”的误解,需要“去西方化”。

过去百年,如同世界上其他民族一样,中国人经历了许多的“欧风美雨”,从“八国联军”到朝鲜战争,“西方”的存在让我们刻骨铭心。然而,这些从中国与欧美互动中得到的“西方”观念,不是没有问题的。有的人把“欧美”或者后来的“美欧”当作是“西方”,可能问题不算大。但有的人在许多情况下,却把“英美”、“说英语的国家”错误地当作了“西方”。

在相当程度上,“欧美”或者“美欧”确实等于“西方”。由于历史原因,“欧美”是欧洲加上“欧洲的延伸”―――北美,不少欧洲人和美国人甚至认为“美国是个欧洲国家”。后来,这“欧美”逐渐成为了“美欧”,因为欧洲,确切说是俄罗斯之外的欧洲,变成了美国主导下的“西方”的一部分。在冷战结构下,美国与西欧组成了所谓的“安全共同体”,即北约,但欧洲却处于分裂状态。

在冷战中,一些原来在地理和历史上根本不是“西方”的力量,比如日本,也成为“西方”的一部分。这表明,由于世界政治的中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从伦敦、巴黎和柏林转移到华盛顿和莫斯科,冷战后又从莫斯科高度“集权”到华盛顿,“西方”已经异化为不折不扣的美国的精神、政治和战略概念,远远离开其本来的含义。

美国担心欧洲“另起炉灶”

随着欧洲联盟的进展,“西方”的概念正面临危机。面对日益加重的“蓝色”(欧洲联盟的旗帜),本来一直没把欧洲一体化当作一回事儿的美国人,不得不思考欧洲统一对“西方”,主要是美国的政治和战略含义。欧洲统一是“西方”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变革。

面对“非西方”国家人口、经济增长和军力的增加,美国人的“吓唬”对一些欧洲人还真的挺管用,这些欧洲人对维持所谓“跨大西洋”体制十分在意。但是,欧洲人无论如何也不愿意放弃的是欧洲一体化。对待北约,常常也是应付差使,比如向阿富汗派兵。欧洲人(英国人除外)用自己的货币,希望使用新能源,希望拯救地球环境,希望实现以“规则”为基础的“全球治理”,希望采用外交手段解决冲突(如伊朗问题)。这一切,与美国的“帝国”战略存在着矛盾。欧洲联盟走向“独立自主”的共同外交政策是曲折的,但终究是不可避免的。

这是一个困难的过程。且不说,英国因为与美国的“特殊关系”暂时不会让欧盟走太远,而且原来的“东欧”国家、现在的“中欧”国家,如波兰和捷克等非常“亲美”,它们进入欧盟实际上使欧洲统一的过程更加复杂。欧洲要根据自身统一的利益、价值来决定共同外交政策难度更大。一旦美国干涉,欧洲人在许多问题上就不得不退步。例如,美国人反对欧盟解除对华武器禁运,欧盟就不得不屈服。现在的欧洲人,是既屈服于自己复杂化的新机制和新结构,又屈服于美国的压力。

中国人不能照搬美国人的“西方”观念

“西方”的变化,不仅是因为欧洲的一体化,更是因为全球化的进程。在美国,全球化的结果是,美国在世界权力格局中的相对地位下降。

这些年来,不少西方著名学者频频惊呼“西方在衰落”。他们表达的实际上是对西方优势丧失的忧虑。这同时也表明,作为美国的政治和战略工具的“西方”概念也在逐步失去其意义。

对中国人来说,不管美欧在对待中国问题上有多少一致,都要做到不迷信、不屈尊、不神话、不照搬美国人的“西方”观念,而要对美欧关系做出独立的判断,准确把握“西方内部”的关系,要看到欧洲是欧洲,美国是美国,如此复杂而巨大的“西方”怎么也不可能是铁板一块。正因为如此,中国与美国和欧洲才存在着“三角”关系。这一点即使在欧洲还很不统一的20世纪70年代就出现了,到今天,中美欧的互动就更加显著。

展望未来,如何在这个互动中把握自己,不为“西方”之美国概念所蒙蔽,更好地区别美欧,是中国外交战略的一大课题。

(摘自《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