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幼专儿童歌曲创编课教改初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幼专儿童歌曲创编课教改初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高职高专儿童歌曲创编课程教学中,采用能力点贯穿教学法,注重以学生主体和教师为主导,探究了课程教学的教具、教学步骤以及考核与工作岗位的结合,并对小组划分、学习动机激发和评分标准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分析和归纳总结。

高职高专 教改 设计 实践

一、引言

每个时代的儿童都应有属于自己的歌,这一特定体裁的创作群体包括专业词曲作家、幼儿园和中小学音乐教师以及有志于儿歌创编的音乐爱好者。在业余创作群体中,工作在第一线的幼儿教师和小学教师以职场业缘为纽带,具有熟知儿童生活和心理需求的优势,是一支有巨大潜力的创作队伍。使这股力量于在校求学期间,学习较系统的歌曲创作技法,进而打下扎实的创作基础,正是儿歌创编课的教学任务所在。

我校是由三所中师合并更名,于2007年升格为国内第一所培养幼儿教师的高等专科学校,属“弱势高师”。由于录取分数段位处下游,用巴赫的话说:“我不能不抱怨……弄来很多对音乐一窍不通的年轻人,学习不可避免地每况愈下。”在我校,钢琴、声乐和舞蹈被学生视为“大三门”,乐理视唱、儿歌创编和音乐教学法则是“小三门”。要想在24学时内,使她们掌握儿歌写作的规范和技法,其难度可想而知。当下,商海钱潮严重冲击着教师为高师音乐教学改革的奉献精神。面对无利可图又费力不讨好的理论课,人人能推就推,推不掉就“走过场”,使课程形同虚设。笔者于2004年起教授这门课程,面临“描画临帖”和“创新出位”的两难选择。本着对学校、个人和学生三级负责的准则,在教学观念和方法上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二、课程部分

面对教学对象,我首先把课程目标定为“启蒙”。对创作混沌未开的原初性灵来说,“启蒙”是一种“点亮”与“唤醒”,不是“充填”与“强塞”。课程能力培养目标定为“四能”: 能根据需要创作简单的单声部歌曲;能组织或参加歌曲征集比赛;能进行艺术类教学及组织少儿参加艺术活动;能检验学生音乐类各学科知识与能力的实际应用。

1.教具

硬件准备:数码钢琴教室,配备48台学生琴、1台教师琴;多媒体电脑;投影仪;多功能电子黑板;本课程教学网站;打印机;扫描仪;摄影灯具、摄像机、照相机及相关存储设备和电池等。

软件准备:各个班级儿歌创编课程作品展示综合表、各班级作品展示评分专用信封、各班级作品展示评分签、各班级儿歌创编课程作品演唱会节目单、各班级作品联系人通讯录;课件和多媒体素材;图像视频制作软件等。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既可提供音乐听觉、视觉、触觉等全方位的感官综合刺激,又能进行课外辅导及自主学习。既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展个性化音乐教育,又全面地提高了儿歌写作的教学效率,使课时增值增容。作为开场锣鼓,不仅吸引了学生目光的探视和对课程的关注度,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为考核做好了各种物质准备。

2.教学过程

根据学生的认知过程,我将课程的教学过程划分为三大部分:认识部件、整体分析和作品调试。

(1)认识部件

简介本课程内容、性质和意义,教学方法与教学进度,考核标准与评分方法,并划分创作小组。实训内容包括:①歌词的挑选与创作;②儿歌常用曲式分析;③歌词朗诵;④旋律写作等。

(2)整体分析

实训内容从儿歌主题写作入手,到整首儿歌的写作,做到词曲珠联璧合,并学习“音乐书法”――歌(乐)谱文献的书写格度与规范。

(3)作品调试

实训内容有修改作品的能力,为歌曲编配简易伴奏的能力,小组成员间协作展演作品的能力。

3.考核

(1)平时学习情况

平时成绩,内容包括:出勤情况、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占总成绩的30%。

(2)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笔试方式考核,内容包括:儿歌创编理论及代表作品,作品分析,占总成绩的30%。

(3)作品展演

作为教改的重头戏,占总成绩的40%。每个创作小组拿出一首出自本组成员之手的完整作品参加展演。具体要求如下:

歌词:(1)题材切入当代儿童生活,内容生动活泼、积极健康,不少于四句的歌谣体;(2)歌词语言儿童话,符合当代儿童的视角和表达习惯;(3)为本组成员原创,不得抄袭。

歌曲:(1)全曲不少于8小节,时间不超过2分钟;(2)音域最好控制在八度以内,旋律通顺,不倒字,易于演唱;(3)演唱者1~3人,伴奏乐器数量及种类不限;(4)为本组成员原创,不得抄袭。

三、结果与讨论

1.创作小组

参与课程学生以班级为单位,3至4人为一组,自由组合成为若干创作小组。为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展演时可增加“外援”。以小组为单位参加作品展演所获得的成绩,作为该小组每位成员的成绩。该做法经实践检验,有利于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与人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变革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

2.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

(1)内在学习动力

①激发求知欲,培养学习兴趣。在儿歌创编的课堂上,以语言技巧鼓励学生大胆创作,通过矫曲析败提出问题。对于学生的问题,大叩大鸣,小叩小鸣。在做中学,劝勉诱进;在学中做,面赐奖激,将学生一步步引向创作的轨道。

②利用学生现有喜好,进行动机迁移,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根据多数学生喜欢流行歌曲的特点,在课中对耳熟能详的流行歌曲进行分析,通过战术“迂回”,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③树立成功的归因观。通过往届学生比较成功的歌曲创作事例,激发学生勤于学习,努力创作,进而在儿歌创作领域抒写自己的人生志趣。

(2)外部学习动力

①正确的评价和适当的表扬与批评,激发自尊,促成上进。以公开的表扬指明其努力的方向,以适度的批评修正其努力的方向,以达到巩固和发展学生学习动力的效果。

②开展竞赛。在学生实践各个能力点的过程中,根据教学需要,在小组间开展竞赛,通过观摩学习,磨合并提高团队协作的能力,提高创作实践的效率,增加创新的机率。

③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笔者将贯穿整个课程教学过程的三个大部分,根据学生的认知过程,继续分解为若干个小的能力点。及时让学生了解自己学习的程度和进展状况,鼓舞学生循序渐进。

3.评分标准

(1)分值比例

本课程考核注重学生平时的学习,注重实际能力的养成,考核分值比例分配为:平时30%、笔试30%、作品展演40%。其中,平时成绩包括出勤、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笔试成绩包括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核;作品展演则是二度创作的得分。

(2)二度创作的评分标准

各小组参加展演的作品,在符合歌词与歌曲既定要求的前提下,评分标准为五个等级:(1)完整地创作歌谱,并按照正确的格式抄写或打印在A4纸上,最高可得60%的分值;(2)在前一种方案的基础上,增加作品的清唱,可以事先录制好,在作品展演时播放,最高可得70%的分值;(3)在前一种方案的基础上,增加歌曲伴奏,可以事先录制好,在作品展演时播放,最高可得到80%的分值;(4)在第一种方案的基础上,现场演唱创作歌曲,并有乐器伴奏,最高可得90%的分值;(5)在前一种方案的基础上,增加本课程没有培训的能力,且这些能力对歌曲作品有一定辅助作用,即符合加分条件,最高可得100%的分值。

(3)学生参加评分

为使评分工作公平、公正和公开,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程教学的积极性,评分以班级为单位,每一位学生都有对本班(包括本人作品)所有参展作品的评分权。具体做法是:参加本课程的每一位学生,都有与该班级作品展示数量相同的评分签若干张。一个作品展示之后,所有该作品的评分签将被装进一个标有该作品小组成员的评分专用信封中,以待核分。每个作品的最终得分,是全班有效评分签的平均分。

(4)评分参考细则

为使学生的评分结果不至出现过大的偏差,特制订评分细则如下:

①歌词创编(15%):运用儿童熟悉的语言,歌词明白坦易,合辙押韵。源于当代儿童的生活,又高于生活。

②作曲技巧(15%):定调合理,遣音得体,与儿童的歌唱能力相匹配。起讫明确,音域和音程适宜,章法句意清晰准确,节奏速度、句长高潮、强弱对比等分寸感拿捏准确。

③线性思维(40%):曲调不求感心动耳,一曲成典。但求平实质朴,简约流畅,上口易记,一气呵成,适合儿童传唱,充满律动感。

④原创性(30%):必须是本组成员中的个人或集体创作的原创作品。

4.录像资料摄制

(1)录像和拍照

为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并记录下绝大多数学生珍贵的处女作,在课程伊始,即宣布期末以举办“儿歌创编课程作品演唱会”的形式进行综合能力考核,并全程录像。出场顺序通过抽签确定。每个小组表演完毕,合影留念。

通过视频编辑软件,将各小组的视频片段剪辑出来,添加班级、小组序号、歌曲作品名、作词、作曲、演唱、伴奏、表演等内容的字幕,形成各班各组单独的视频文件。通过光盘刻录软件,根据需要刻录成CD或DVD光盘,统一保存并于复制后发放到学生手中。

(3)资料的保存和发放

照片资料:主要是各组学生作品展演后的小组合影,各班照片分文件夹保存。课程结束后,直接由各班级课代表通过U盘、存储卡等移动存储工具复制,发放给需要照片的学生。

录像资料:各班的录像资料按照作品展演综合表中的顺序排列,统一格式编辑字幕,制作片头和片尾,制作成DVD视频光盘资料保存。并通过两种方式发放到各班:一是通过国内主流网络即时通讯工具的邮件功能,直接传送到学生的电子邮箱中;二是将DVD视频光盘,经各班课代表发放给需要视频的学生。

乐谱资料:所有作品一律用A4纸抄写或打印,用扫描仪扫描成图像文件,以班级为单位分文件夹保存。课程结束后,由各班级课代表通过U盘、存储卡等移动存储工具,复制并发放给本班需要保留乐谱文件的学生。

四、结论

“改革是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永恒动力”()。奉献精神是改革的原动力和出发点,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创造力和后续发展能力是改革的落脚点。在六年的儿歌创编课的教改探索中,笔者紧密结合幼专学生的实际,研创出“能力点贯穿教学法”。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歌曲创作能力为主线,通过改进教学和考核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创编歌词和曲调、编配伴奏、伴舞(律动)或情景剧,部分学生能自己动手打谱或制作展演用道具。为了贴近幼儿教师的教学实际,拉近和舞台的距离,采用汇报演出的形式考核。不仅彻底打破了学生对作曲的神秘感,完成了儿歌创作的总体教学目标,还取得了可喜的教学效果。学生在收获创作成果的同时,不仅体会到了创作的乐趣,还使这些此前一直生活在挫败中的青年,第一次有了成功的体验,所有这一切,都永久的保留在承载着她们记忆的光盘中。进而重新调整自己人生的坐标――献身幼教事业,为改善脆弱的儿歌创作生态环境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Enrico Stinchelli.不朽的指挥家.田青等译.世界文物出版社,199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