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莫让“民间语文资源”溜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莫让“民间语文资源”溜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某日在一篇文章中读到这个词——“民间语文资源”,不禁掩卷深思。如果将学校里润泽学生语文生活的资源界定为“官方语文资源”的话,那学生走出校园,迈入家庭,步入社会,那些继续为学生语文生活打造底色的资源就得称为“民间语文资源”了。

再细想,我们的语文老师对这些“民间语文资源”少有关注。如何张扬其优点、规避其弊端?采用哪些手段让我们的语文老师在这一“地盘”上少一些“鞭长莫及”的慨叹?通过实践,笔者渐渐有了自己的思考。

“轮流日记”记录“餐桌文化”的精彩

特级教师高子阳先生在他的作品《与女儿共同成长》中说:“我最喜欢与女儿聊天,从她出生开始,抱着她、看着她的小脸,不管她懂不懂,我们就开始海聊。女儿从幼儿园到大学,我们在聊天中知道成长,在聊天中懂得变化。”

我同样要求我的学生与家长多聊天,在没有太多相聚时间的背景下,我们抛弃“食不言,寝不语”的古训,崇尚英国把“餐桌当做课堂”的传统。孩子喜欢倾听父母讲述一天的见闻,更钟情于为父母讲述学校发生的故事;快乐新奇是餐桌上永恒的主题,但出现了困难全家一起想办法;有时老师的授课内容也成了一家的谈资……

不过,若想这“餐桌课堂”也有我们语文老师的身影,“轮流日记”成了我们的代言人。“轮流日记”是日记文化中的生力军——让几个孩子在同一本日记上轮流记录有意义的生活,一改为日记而日记的枯燥无味,多了表达和交流的快乐。现在,“轮流日记”的伙伴由同学换成了家人,孩子们更加兴趣盎然。家长们也乐此不疲,有的甚至和孩子抢着写日记,或在欣赏了孩子的日记后写上热情洋溢的评语。就这样,“轮流日记”有效地帮助老师与学生、家长进行多维的交流,同时不经意间就将“餐桌文化”“监管”成有效的“民间语文资源”。

“一封家书”传递“亲情文化”的温馨

在农村,不少学生家长为了生计外出打工,家里只留下“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这两个特殊的群体。“轮流日记”在这样的家庭面前只能是我们语文老师心中永远无法实现的愿景。

书信是人类沟通情感的一种古老而又真诚的方式,远在他乡的人特别企盼能经常获悉家中的情况和亲人的问候,也希望通过它排解客游他乡的寂寞。在外打工的学生家长就有这样的企盼,希望收到我们的学生他们的孩子的来信,也愿意写信给自己的孩子。此时,我们的语文老师不能弃这样的呼唤于不顾,而应该站出来为学生和他们在外打工的父母牵线搭桥,为他们的“家书”增加点“语文”的色彩。

开学初,我们把将要外出打工的家长请进课堂,对他们进行专项培训,也来学一学《语文课程标准》,尤其是“习作教学”部分;我们搜集名“家书”,组织学生阅读,并讨论交流,让孩子们明白“家书”可以写什么、应该怎样写。

就这样,鸿雁传书,你来我往,学生在和父母的通信中感受到了爱的温度,不知不觉中还拓展了习作训练的维度,延伸了习作题材的广度。

“漂流书架”彰显“阅读文化”的力量

新教育实验的发起人朱永新教授在接受一家媒体采访时说:“家长要参与孩子的阅读,不要以为阅读只是孩子的事情。实际上,很多好书父母和孩子一起阅读,效果会完全不一样。因为,只有共同的阅读才能拥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生活密码。这样的生活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共同生活。”于是,人们倡导“亲子阅读”。但这种阅读常常因父母的缘故,在还没有“修成正果”时就“胎死腹中”,早早流产。我们的家长或因为无暇,不愿挤出时间与孩子共读;或因为无趣,缺乏坚持下去的动力;或因为无方,敷衍塞责应付了事。

但当我们把在学校班级间建立“漂流书架”的做法推广到学生家庭间,书为一个班级的家庭搭建了交流的平台,也终于成了他们的良师益友。在我们的敦促下,学生家家有了小书房。在我们设计的表格上,家长和孩子工整地写上自家藏书的目录。我们知道,那目录的长短以及书籍的选择,是一个家庭对另一个家庭的“炫耀”。当然,表格上的“漂流思想”是家长孩子共读一本书之后精心打造的智慧结晶,有从思想内容上考虑的,有从遣词造句上落笔的,有从个性阅读体验上入手的,不一而足。因为,他们知道这才是真正“炫耀”的资本,这才真正彰显“阅读文化”的力量。

“文化考察”忘情“山水文化”的魅力

古人特别崇尚这样的读书生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交通发达的今天,我们更少去了古人远游的很多艰难。但即使有这样的古训和便捷,我们成人总迫于生计不愿领着孩子行走天下,我们的孩子也因为电视网络等而自愿足不出户。那就怨不得有人把当下儿童说成三毛笔下的“塑料儿童”,就是因为他们与自然、山川的疏离。

最近笔者在学校做了一个统计,统计我校有多少学生游览过距离学校不足十五公里的两处国家级旅游景区,一处是蜚声海内外的“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一处是占地4.2万亩的“黄海森林公园”。统计的结果果然让我很是失望。

近日,在某本杂志上读到上海平和学校丁雁老师的故事,这是一位热衷于带学生“游学”的老师,他常常邀请一些“志同道合”的家长一起领着孩子到祖国的名山大川进行“文化考察”。而每次“文化考察”后,学生总有“惊喜”带给他和家长。

仔细想想,我们语文老师如果也能领着家长策划远游的活动,带领学生在行走中成长,这不是将“民间语文资源”从家庭拓展到更为广阔的大自然和社会中去吗?于是,这两天刚刚学完《麋鹿》,我决定在家长中“招兵买马”,和着市政府第九届“大丰市麋鹿文化节”的旋律,与他们一起策划一次“我们的麋鹿,世界的麋鹿”文化考察活动。这个周末,我们将领着孩子向“大丰市麋鹿自然保护区”进发……

其实,“民间语文资源”要比“官方语文资源”丰富得多,如何抓住它们,还有更多的好点子等待我们语文老师在教学中发现。只有让“民间语文资源”和“官方语文资源”一道滋润学生的语文世界,我们的孩子才能体验幸福的语文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