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信息化学校的“新”家访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曾经,“家访”作为传统家校共育的主要形式之一,成为老师和学生家长沟通的主要渠道。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手机、邮件、QQ等即时通讯工具在家校共育中的作用逐渐代替了家访的形式。一个电话、一封邮件、QQ群几句聊天,是否真的可以完全替代面对面的家访,搭建起老师和家长之间的桥梁,帮助孩子更好的成长?一年前,成都市武侯区晋阳小学提出了“重拾家访”这样一个举措,他们相信家访依旧有现代沟通方式所不能取代的作用,通过家访,老师们重新走进孩子们的家庭,把爱和关心亲自带给孩子和家长。
家访不“虚拟”,寻找孩子的闪光点
2013年1月23日,成都市武侯区教育局校园周边环境管理科科长钟树明会同成都市晋阳小学校长徐泽良、副校长李绪美走访了晋阳小学4名学生家庭。他们发现,这些孩子在家里和在学校有着很大的不同,甚至有着很大的反差,对于孩子在学校里的一些表现,他们在家访中找到了根源。而晋阳小学的一些班主任在家访过程中也有了不一样的发现。
王乐乐是晋阳小学六年级五班的学生,他可是老师和同学们眼中的“捣蛋鬼”“小魔头”。上课表现差,小动作不断,下课不做作业,和同学们相处得也不好,经常在班级里捣乱,搞得整个班级不得安宁。对于这样的“捣蛋鬼”,班主任老师孙娅决定,第一个就要去他家走访,要看看到底是什么样的家庭环境、什么样的家庭教育让这个孩子如此难以管理、不求上进。孙娅知道,只有了解了原因,才能“对症下药”,来“拯救”王乐乐,“拯救”整个班级。
虽然老师已经提前和王乐乐以及他的妈妈沟通过,但是老师的来访还是让王乐乐有些局促和不安,因为他知道老师这次来肯定会“打小报告”,和妈妈说自己的各种不好的表现。事实上王乐乐的担心不是多余的,孙娅初见孩子的家长,就告诉王乐乐的家长孩子的各种缺点,妈妈不禁落泪,而此时的王乐乐,只是低着头。妈妈告诉老师,他们没想到孩子在学校会是这样,孩子在家里会帮家长做家务,十分喜爱体育运动和科技制作。在王乐乐的小卧室,乐乐妈妈告诉孙娅,房间都是由孩子自己来打扫。孙娅看到书桌上摆放着各种模型飞机和汽车等小玩意儿。她惊讶于这个以前在她眼里没有什么优点的学生居然有这么多闪光点,她竟然都不曾发现。
家访之后的日子,孙娅开始更多地关注王乐乐,鼓励他参加学校的科技制作兴趣小组和各种比赛。被认可的王乐乐仿佛变了一个人,开始愿意主动和老师沟通,和同学相处起来也不再毛毛躁躁,更让孙娅欣慰的是他愿意努力去完成作业,即便成绩提高的效果不是很明显,但至少愿意用心了。
孙娅告诉记者,后来在家访的时候她发现一些平时成绩优秀、表现良好的学生在家却胆小、依赖、自私、蛮横……孙娅也开始反思自己,“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多面的。他们在学校表现出来的‘好’或者‘坏’不过都是一方面,孩子的另一面需要老师和家长去发现,只有老师和家长多沟通、多配合才能培养一个各方面都比较优秀的孩子。”孙娅对记者说,“其实不光是我‘拯救’学生,学生也‘拯救’了我。走进孩子的家,我才真正‘看见’了他们的另一面。”
了解生源特质,对症下药
晋阳小学的学生有一半儿以上都是农民工孩子,对于这些学生来说,父母都是从外地来到成都做小生意、打工的,为了生计忙碌的父母几乎没有时间来陪伴孩子,更没有过多的精力和金钱投入到孩子身上。五年级三班的张越就是其中的一员。
张越平时少言寡语,很少和老师、同学沟通、交流,成绩忽上忽下,并且起伏很大。班主任马莉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给张越的父母打过几次电话都因为没时间等各种原因无法到学校来。马莉决定去张越家家访并告知。张越显得十分不情愿,但放学了还是带着老师一起回家了。五点钟回到家里,爸爸妈妈并不在家,张越用挂在自己脖子上的钥匙打开房门,一间不足40平方米的单间一览无余,张越没有自己的房间。“爸爸妈妈平时陪你的时间多吗?”当老师问到张越时,他的眼神一下子黯淡了,并小声回答道:“不多。”“周末爸爸妈妈陪你吗?”“也没有时间。”马莉一下子明白了原因。约好的五点半家访,等到八点多,张越的父母还是没有回来,马莉只好离开。
然而这次没有见到家长的“家访”,却给了马莉更深的触动,班上像张越这样的学生还不止一个。对于这类孩子,马莉找到了他们的症结所在。针对像张越这样的学生,马莉会找比平时更多的机会和他们聊天、谈心,每到考试的时候会鼓励他们,考好了也会有特别的奖励,长期如此,包括张越在内的这些学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他们愿意敞开心扉,和老师做朋友,学习成绩也逐渐稳定。
“其实我只是给了他们比平常多一点的关注,但是他们的进步却让我和家长们都意想不到。”马莉对记者说,“其实孩子要求的并不多,他们的父母平常太忙了,如果老师再忽略他们,他们就会觉得很孤单。希望家长多配合老师,多关注下孩子的学习和成长。”
把孩子请到家里来,让家访更“友好”
对于家访,低年级的同学似乎更不容易接受,二年级二班的班主任刘小愚老师却有她自己的一套方法来让孩子们轻松接受。
在刘小愚的班上有一个叫李波的男同学,平时胆小,害怕老师,特别喜欢上课说话,当老师跟他说要去家访的时候,李波急了,说:“不行不行!我爸爸妈妈不在家的。”刘小愚当然知道他是出于害怕才撒谎的。于是刘小愚就对李波说:“老师今天穿了一件新衣服你没发现吗?老师想穿给你妈妈看下好不好看。”见李波还是有些担心,刘小愚又对他说:“老师只是想去你家做客,和你妈妈做朋友,你不欢迎老师吗?你也可以随时到老师家里去做客的呀。”这下8岁的李波才放松了心情,放学后把老师带到了家里。
刘小愚告诉记者:“对学生们绝对不能提‘家访’这两个字,学生们会在主观上直接排斥的,要换一种方式,让他们自然而然地接受和欢迎老师家访,这也有利于老师在家访的过程中看到孩子们表现出来的最自然的状态。”
不过刘小愚说的欢迎孩子们随时到她家做客可不是开玩笑糊弄孩子们的。她会定期组织2到4个孩子一起到她家去做客。刘小愚会亲手给孩子们做菜,和他们一起做游戏、聊天。学生们会在和老师玩得不分你我的时候说:“老师,你说话算话,真棒!”“老师,其实我以前有点怕你,现在不怕了。”
听到孩子们的心声,刘小愚也不免动容,她和孩子们之间不知不觉地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再也不害怕老师到自己家里“做客”了。(本文所有学生姓名均为化名)
后记
不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便没有教育文明。晋阳小学的“重拾家访”活动至今已经持续一年多了,学校规定每个班主任每学期至少要进行两次“家访”,但是班主任都有他们自己的规划,每学期家访的学生远不止于此。家校共育作为学生教育的一个重要板块,需要老师和家长共同配合完成。“重拾家访”活动中,老师们走进孩子生活的地方,去了解他们,关心他们,一年多来取得了显著成绩,许多学生得到了更加全面的发展,在性格、举止行为、学习成绩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步。
如今的家访,在即时通讯工具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方便,家长、老师可以在家访后依旧通过QQ、电话等进行进一步的沟通和交流。只要是有利于孩子的成长,一切可利用的方式老师都会利用起来,多种方式的相结合,让家校共育有了更有力的渠道和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