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学再认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学再认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新课程理念的实施,给教育带来许多可喜的变化,但在教学实践中也由此出现了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比如在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时,没有摆正师与生、工具性与人文性、课外拓展与文本等关系,导致了在“形式”上花时间,而忽略教学“实效”;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自主”,而忽略教师的“主导”;为注重课堂的“人文”熏陶,忽略语文“知识”的教学;为注重“教学现代化”而忽略对“文本”的研读。鉴于此,我们只有坦城地面对实践中的新问题、新矛盾,辨证地看待,理性地思考,全面理解语文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才能使新课程的语文教学更好地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新课程 新理念 语文教学 理性思考 忽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045-02

新课程改革仿佛是一个“新生儿”在充满虔诚的期待中诞生、成长着,她为教学提供了崭新的方向和思路,给教师提供了自由伸展的空间。但她和任何改革一样,不可能一帆风顺,理想与现实的距离,在课改的实施中又“碰撞”出一些新的问题。作为第一批参加课改实验的教师,回首七年多来的探索与实践,我发现新课程中存在很多“忽略”现象。

一、注重“形式”,忽略“实效”

新课程最大的改革就是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它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努力地转变以往的教学方式,积极创设人人参与、多元互动、竞争合作的教学情境,努力形成愉悦、赏识、生动的教学效果。然而质疑的问题,不管是深是浅、有无探究的价值,师生都要进行一次次的合作探究,给人感觉学生很“忙”,课堂异常“活跃”,却常常达不到教学目标,没有“实效”。有时还注重在探究的“形式”上做变化,如:第一个问题是同桌合作探究、第二个问题是小组合作探究、第三个问题是自由找伙伴探究……不仅在合作学习上,朗读“形式”也如此多样,个人读、小组读、男女生分读等等,而为什么要这样读,如何使学生读得更好,更深入却往往置之不理,每次读的目的要求模糊笼统。有时候,为了让学生合作读,甚至把一句完整优美的语句拆开。

这些注重“形式”忽略“实效”的做法,实际上并非新课程理念所追求的。合作探究有利于集思广益、优势互补,但如果过于频繁,就会适得其反。“活而不乱”才是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追求的理想目标。新课程要求教师摈弃一些虚无的“花样”,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师、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充分自主、有效合作、适度探究,注重学习的针对性、有效性,真正实行有效教学。

二、注重“自主”,忽略“主导”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显然,随着课改的深入,课堂上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大大加强了,教师更加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曾经听过一节课,有一位教师在教学《一面五星红旗》时,老师问:“学了这课,你们有什么感想?”一位学生回答:“老师,那个人真傻,应该拿国旗去换面包,如果连命都没了,还谈什么爱国旗呢?”教师激动地回答:“多么有创意的回答!”于是为他鼓掌和他握手,学生也为自己精彩的回答沾沾自喜。而对于学生不正确的价值观,教师怎能反面加以肯定呢?“阅读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但对学生一些错误的认识,教师也应当给以明确地引导――其实这才是对学生生命的最大爱护,对学生自主性的最大尊重。

“讲”“告诉”就是“满堂灌”、“填鸭式”吗?就是“学生没有成为学习的主体”吗?不!它们之间不能简单划等号。我认为,新课程并不排斥老师“讲”。我认为:在学生思维涌动之时,老师加上精当的评点,就能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在学生自主探究之中,老师加上启发引导,就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学生自读感悟时,老师加上精妙的点拨,学生便能感悟得更深。

三、注重“人文”,忽略“知识”

现在,在公开教学上,教师总是围绕“你读了这段话,读懂了什么?体会到什么?你联想到什么?”开展教学活动(如安排朗读、学生表达等)。为突出对文章的领悟,突出课前、课中、课后对知识的拓展,突出情感的熏陶,往往忽略了对文本的生字、词语等语文基础知识的理解和书写。其中的原因也许是认为只有这样才能突出情感目标,突出“人文性”,或者是认为这一部分内容很简单,现在学生很聪明,教师不辅导他们自己也能会。其实,这些想法是错误的。正如工人修建楼房,字词相当于建楼房的砖、水泥、沙子等,没有这些最基本的材料又如何能修建楼房呢?人文熏陶,个性化体验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但我们的语文课堂不应让学生只是成为文本普通的读者,“语文老师之所以为语文老师,他的标志性工作是语文知识的教育。人文熏陶是各科都能进行的,每个老师都有责任的,课外也能进行的,只不过语文教师这方面担子比别人重一些就是了。”是呀,当语文课不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和语文能力的训练的时候,语文课还成其为语文课吗?如果语言知识之体不存,那么“人文”之种又有何附呢?把语文课上成纯粹的“语言文字训练课”或“人文熏陶课”偏执一端的做法都是不对的。只有把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结合起来,才是新课堂所追求的境界。

四、注重“手段现代化”,忽略“文本”

计算机辅助教学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常规教学手段相比,有其独特的优势。为此,教师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心制作课件,可结果并不理想。有的课件不过是课本搬家,只是起到了代替小黑板的作用;有的教师把界面搞得五彩缤纷,以为这样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结果适得其反,学生的注意力被鲜艳的色彩所吸引,忘记听老师讲课,忽略了课堂教学中应掌握的知识;有的课件因制作粗糙,链接不好,弄得讲课教师手足无措,致使课件只能成为一种点缀,甚至成为累赘。以上事实说明,计算机辅助教学要用在点子上,不能搞花拳绣腿,要注重实效。

新课程给予每一个语文教师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的平台,也给我们提出了新的思考,我们应该摈弃旧的教学陋习,继承优良的教学传统,注重新的教学理念,大胆地改革与创新,赋予教育教学更新的内涵。如此,才能从从容容地落实新一轮课改,并使语文素质教育这面旗帜,在新一轮课改浪潮的探航中更加鲜明与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