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不稳定性心绞痛伴血小板减少抗栓治疗的临床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不稳定性心绞痛伴血小板减少抗栓治疗的临床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探讨抗栓治疗对不稳定性心绞痛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76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与抗栓组,每组38例;常规治疗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抗栓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拜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治疗。结果抗栓组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的出血事件发生率,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栓组患者的各项生化指标水平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不稳定性心绞痛伴血小板减少患者中采用抗栓治疗,能有效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还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各项生化指标,且出血事件发生率不会明显增多。

关键词:心绞痛;血小板;拜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

不稳定性心绞痛是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一种,也是冠心病急性发病的一种常见症状。该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斑块破裂引发急性非闭塞性血栓导致等[1]。在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中,常伴有血小板减少者,对于该类患者抗栓治疗由于担心出血事件的发生,临床医师有所顾忌,因此对不稳定性心绞痛伴血小板减少患者抗栓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显得十分重要。本次研究对我院76例不稳定性心绞痛伴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展开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于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76例不稳定性心绞痛伴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床号码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与抗栓组,每组38例。其中,男性患者46例,女性患者30例,年龄56~79岁,平均年龄为(67.5±5.5)岁。入选标准:①均符合不稳定性心绞痛的诊断标准[2];②血小板<100×109/L。排除标准:①对本次研究药物治疗过敏者;②严重肝功能损害。

1.2方法 常规治疗组患者给予β受体阻滞剂、他汀、ACEI、硝酸酯类等常规药物治疗,抗栓组患者在常规组的基础上给予拜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首次负荷剂量均为300mg/d,次日予以拜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的剂量分别维持在100mg/d与75mg/d,连续治疗6个月;低分子肝素4250uih q12h皮下注射,连续8d。

1.3实验室检查所有患者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4d早晨抽取空腹静脉血,经离心后分离血清,并保持在80℃冰箱中,以进行和肽素、超敏C-反应蛋白(hs-CRP)、P-选择素(P-selectin)、白细胞介素-6(IL-6)等生化指标的定期分批检测。其中,和肽素、hs-CRP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散射比浊法进行测定;而P-selectin和IL-6采用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检测。

1.4观察指标两组随访6个月,观察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源性猝死发生情况,并观察患者的皮肤粘膜、内脏、脑出血等出血情况,同时对和肽素、hs-CRP、P-selectin、IL-6等生化指标进行检测。

1.5统计学分析本次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研究中的计数资料予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对比有显著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源性猝死发生情况抗栓组患者的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源性猝死发生率分别为7.90%、5.26%、2.63%、0%,明显优于常规组的18.42%、10.52%、10.52%、5.26%,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比较两组患者的出血情况两组患者的的出血事件发生率,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化指标抗栓组患者的和肽素、hs-CRP、IL-6及P-selectin 等生化指标水平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不稳定性心绞痛是一种冠心病的急性事件,也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重要部分,还是一种介于慢性稳定性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综合征。在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中,常伴有血小板减少者,导致部分患者的牙龈,鼻部、口腔等部位经常会出现出血症状,严重中还会出现消化道出血及内脏出血等[3]。由于该类患者的纤溶药物反应比较差,可激活血小板和凝血酶,从而启动凝血机制,因此引发闭塞性血栓,造成血管阻塞,从而发展成急性心肌梗死,甚至是心源性猝死。在临床中,对该病症多采用β受体阻滞剂、他汀、ACEI、硝酸酯类等常规药物治疗,但治疗效果不明确,因此选择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显得更为关键。

拜阿司匹林是临床中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其主要作用机制是不可逆的使血小板内环氧化酶的活性部位乙酰化,从而起到抑制血栓烷A2(TXA2)生成的作用[4]。由于该药物的一次用药抑制作为可在1w以上,但人体1d的血小板更新量约为10%,因此需要每日服用才能使疗效维持。氯吡格雷是一种不可逆二磷酸腺苷(ADP)受体拮抗剂,其对ADP和血小板受体的结合进行抑制,从而防止由ADP介导的GPⅡb/Ⅲa受体活化,且能防止激发纤维蛋白原和GPⅡb/Ⅲa受体的结合,从而产生不可逆性对血小板聚集进行抑制,以起到减少血栓形成的作用[5]。TXA2和ADP都是血小板聚集中的独立环节,若同时抑制2个环节,其抗血小板聚集效果更佳[6]。从机制上看,拜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联合用药的作用是协同的,且无明严重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目前,随着拜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人们发现这两种药物不仅能实现对抗血小板的有效治疗,还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从而能有效降低和肽素、hs-CRP、IL-6及P-selectin 等生化指标水平[7,8]。而低分子肝素的应用,由于其生物利用度高与半衰期延长,不会对血小板功能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能起到因血小板功能受影响而引起的出血合并症。

在本次研究中,通过给予抗栓组患者抗栓治疗,其治疗后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各项生化指标均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可见,在不稳定性心绞痛伴血小板减少患者中采用抗栓治疗,能有效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还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各项生化指标。因此不稳定性绞痛伴血小板减少患者抗栓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对于该类患者临床上应积极运用抗栓治疗。

但是本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样量少,对重度血小板减少患者出血事件发生率是否增加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韦海铸,覃敏华.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强化抗血小板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观察[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3,35(4):459-460.

[2]蒲月英,张万超,何文富.拜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及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观察[J].西部医学,2012,24(1):94-95.

[3]周建岭,马亭.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强化抗血小板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20):1647-1650.

[4]马兰月.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48例疗效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2,32(28):97.

[5]王广川,唐杨章,崔杰西.氢氯吡格雷联合冠心舒通胶囊对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后心绞痛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及LDL-C的影响[J].淮海医药,2013,31(2):107-109.

[6]张寒冰.浅谈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炎性标记物的影响[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22(11):115-116.

[7]Howard,G;McClure,LA;Krakauer,JW;Coffey,CS.Stroke and the statistics of the aspirin/clopidogrel secondary prevention trials[J]. Current opinion in neurology,2007,20(1):156.

[8]Duzenli,MA;Ozdemir,K;Aygul,N;Soylu,A ;Tokac,M,Comparison of increased aspirin dose versus combined aspirin plus clopidogrel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impaired antiplatelet response to low-dose aspirin[J].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ardiology,2008,102(4):451.编辑/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