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飞利浦电视火线卖身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飞利浦电视火线卖身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最后一个“欧洲贵族”,进入在中国电视机市场的倒计时。

曾经无限风光的国际高端品牌飞利浦电视,不久后将会改头换面成为地道的中国品牌。在中国电视市场的最后一个“欧洲贵族”行将没落。

为了迅速在自有品牌电视市场打开局面,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CEC)控股的冠捷科技有限公司(0903.HK,下称冠捷),意图将飞利浦品牌收归囊中。

7月19日,冠捷旗下的自有品牌运营公司――武汉艾德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艾德蒙)全球采购中心总经理林绍胤向《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透露,飞利浦与冠捷已经签订了合作意向书,飞利浦计划将在中国大陆的电视业务出售给冠捷。交易完成后,在中国大陆电视市场的飞利浦品牌将会由艾德蒙负责运营。

此举意味着飞利浦在中国大陆电视市场激战多年后的涅。而冠捷的“蛇吞象”之举能否成功?目前还存在不确定性。

谈判焦点

双方签订了合作意向书,并不代表这次大规模的收购交易能够最终实施。近期,飞利浦与冠捷一直在对交易的各项细节紧锣密鼓地协商。

林绍胤向《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介绍说,飞利浦有意将其在中国大陆电视领域的相关知识产权、人力资源、销售网络、客户资源、库存等出售给冠捷。同时,飞利浦还会把飞利浦品牌在中国大陆电视市场的五年独家使用权转让给冠捷。至于上述资产的价值,双方还在核算与沟通。除了收购金额之外,在彩电业务销售网络和员工团队界定等关键问题上,双方也未谈定。

冠捷到底要接管飞利浦多少员工?双方的人事部门还在谈判中。

林绍胤向《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透露,目前飞利浦不存在只运作电视业务的单独部门。飞利浦优质生活事业部的一名员工,有可能同时负责电视、小家电及个人护理等多种产品业务,在人事架构上非常复杂。这种状况使得飞利浦电视业务的员工团队和销售网络很难清晰地从其优质生活事业部中剥离出来。

2008年1月1日,飞利浦在全球范围内将产品线整合为医疗、照明及优质生活三大业务群。当时,飞利浦将原有的“消费电子”(主要负责电视业务)与“家用小电器及个人护理”两大部门合并,正式成立了全新的优质生活事业部。对于这两大部门合并的理由,飞利浦某高层解释为“零售商越来越不会去区分电子产品目录之间的差别”。

飞利浦电视业务的员工团队,两年多来是归属其优质生活事业部统一管辖的。之前两大部门的物流配送、销售渠道网络建设、品牌推广等方面的人员都已混合在一起,很难区分和界定。这自然为目前的出售之举带来了难题。

飞利浦和冠捷正处于交易谈判的关键时刻,双方外宣部门非常低调,三缄其口。

飞利浦中国集团传讯部总监张彤华向《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表示,对“冠捷收购飞利浦电视业务”这一外界传言,飞利浦不做任何评论。飞利浦尚未对外确认的官方消息。

冠捷投资者关系联络人李翠珊向《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表示,如果相关计划被落实,作为上市公司的冠捷一定会以公告的形式告诉投资者和公众。冠捷对此消息不发表评论。

记者调查获悉,冠捷与飞利浦之间的关系非比寻常。飞利浦在中国大陆销售的电视,主要是由冠捷代工生产的。李翠珊表示,冠捷与飞利浦之间的关系,目前是供应商与客户的关系。双方一直在洽谈今后具有各种可能的合作计划。

与飞利浦合作的渠道商,尚未得到飞利浦要出售电视业务的消息。飞利浦与渠道商的各项合作政策照旧。苏宁总裁孙为民向《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证实,苏宁和飞利浦电视业务之间的合作,一直都很顺利,目前没有什么变化。

变相裁员潮

种种迹象表明,从收购成本角度考虑,冠捷并不打算全盘接手飞利浦电视业务的所有员工。这些员工今后有可能归属冠捷,也有可能继续留在飞利浦优质生活事业部从事其他产品业务,还有可能面临最悲惨的一种结局―被飞利浦裁掉。

近期飞利浦电视业务的员工团队可谓人心惶惶。《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了解到,虽然飞利浦还没有正式通知员工“即将卖身于冠捷”之事,不过,这一消息早已在飞利浦内部不胫而走,无人不知。

飞利浦电视业务的某位员工透露道,为了让出售业务顺利进行,飞利浦对部分员工提出了苛刻的劳动条件,来间接地逼迫一部分员工离职,达到变相裁员的目的。颇感震惊的电视业务团队民怨沸腾,有些人甚至已经向相关政府部门进行举报、投诉。“我已经在飞利浦工作了十年之久,面对这种不近人情的行为备感心寒与失望。我对今后的职业前景相当迷惘。”

为了节省人力成本,之前多年飞利浦未对相当多的电视终端促销员交纳社会养老保险金。一位电视终端促销员称,这是由于冠捷不愿承担过高的电视终端促销员的人力成本。该员工透露,近期飞利浦要求电视终端促销员签一份保证书,如果电视终端促销员签了保证书,就可以继续留在飞利浦工作,但是基本工资很低,并且,飞利浦不会为其补偿以前未缴纳的社会养老保险金。但如果电视终端促销员不签保证书的话,飞利浦就不会继续予以录用。面对这种不公平待遇,该员工不愿意接受,已经提出了辞职申请。

飞利浦优质生活事业部的一位原中层员工向《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表示:“仍在飞利浦工作的一位老同事,近期向我谈起过‘飞利浦电视业务要出售给冠捷’和‘计划裁员’之事。”

即使能够继续留在飞利浦的电视业务员工,心里也相当失落――从飞利浦这样的外资企业转到冠捷这样的中国本土企业之后,很有可能会在薪酬待遇上有所降低。

《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就“裁员”之事向飞利浦正面求证时,张彤华表示:“目前飞利浦对此不做任何评论。”肢解之举

声名显赫的飞利浦为何要出售其在中国大陆的电视业务?

飞利浦优质生活事业部的上述原中层员工向《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表示,飞利浦消费电子事业部一直亏损,很久之前就想出售,但没有找到合适的买家,遂在2008年初与经营良好的飞利浦家用小电器及个人护理事业部合并了。

与较高利润的医疗、照明、小家电等业务相比,利润微薄的消费电子业务早就被飞利浦视为“鸡肋”。近年来,飞利浦将消费电子业务逐项剥离。

2004年12月。飞利浦以3,58亿美元的价格将显示器OEM业务出售给冠捷。2006年8月,飞利浦以83亿欧元的价格出售了半导体事业部门80.1%的股权。2006年10月,飞利浦将其全球移动电话业务转让给CEC。2006年12月,飞利浦宣布将出售其在液晶面板公司LG,PhilipsLCD中占有的全部股份。2008年12月,飞利浦宣布与日本船井电机有限公司签订品牌使用许可协议。船井电机将在北美电视市场独家使用飞利浦品牌。2008年12月,飞利浦与冠捷签署协议,飞利浦将其显示器自有品牌业务出售给冠捷,这一交易在2009年年中正式完成。

“战略决定战术。既然飞利浦总部有逐步退出消费电子领域的计划,肯定不可能对电视业务大力投入资源。”彩电业专家、北京中怡康时代市场研究公司(下称中怡康)研究总监彭煜向《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分析道:“近年来飞利浦在电视市场占有率一路下跌,是意料之中的。”

从CRT(彩色显像管)电视到液晶电视时代,飞利浦曾经辉煌过很多年,一度还坐上中国大陆液晶电视市场头把交椅。根据中怡康的统计数据,飞利浦在2005年7月份以4.69%的零售份额夺得中国液晶电视市场外资品牌冠军。根据美国专业调研机构DisplaySearch的统计数据,2006年第一季度全球液晶电视销售量排名中,飞利浦以13.9%的市场占有率位列榜首。

不过,由于战略转型原因,越来越不受飞利浦总部重视的液晶电视业务近年来江河日下,风光早已不在。无论是在全球市场还是在中国的液晶电视市场,飞利浦都接连败退,沦落为一个三线品牌。

《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从中怡康获得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5月,飞利浦在中国液晶电视市场的零售量份额是2.58%,排名第11位。这一业绩与海信、TCL等国产品牌自然相差甚远,甚至于还远远落后于夏普、三星、索尼、LG等外资品牌。

飞利浦对电视业务的凄惨现状并不在乎。分地区出售电视业务套现。是飞利浦近年来致力推动的事情。

“飞利浦正在分地区出售其电视业务,并将飞利浦的品牌在不同地区授权给不同企业。”林绍胤向《中国经济和经济化》记者介绍说。2008年4月飞利浦将北美市场电视业务出售给日本船井电机有限公司。目前飞利浦计划将中国大陆市场电视业务出售给冠捷。在其他地区的电视业务,暂时还由飞利浦亲自运作。

飞利浦“肢解”电视业务之举,相当蹊跷。

某业内人士向《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分析道,分地区出售电视业务是飞利浦的如意算盘。在北美、中国大陆等液晶电视市场,价格战竞争非常激烈,行业利润过低,飞利浦退出之后还能向接盘者收取品牌授权费,自然非常划算。在欧洲等地的液晶电视市场,竞争相对没那么激烈,飞利浦的品牌知名度和产品利润相对较高,所以并不急于出售电视业务套现。

冠捷入瓮

冠捷收购飞利浦中国大陆电视业务,表面上看起来是一件好事。

做显示器代工业务出身的冠捷,近年来液晶电视年产量突飞猛进,在2009年已增至950万台,成为全球最大的液晶电视代工厂家。但是,冠捷在自有品牌液晶电视领域中,一直是一个非常弱势的品牌。

《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从中怡康获得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5月份,冠捷的自有品牌AOC液晶电视在中国市场的零售量份额是0.03%排名第21位。销量几乎可以被“忽略不计”。

奥维咨询某电视业专家向《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分析道,之所以AOC品牌液晶电视销售量很小,有四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中国电视市场竞争很激烈,想做成功一个品牌,没有多年的积累是不可能的,第二,液晶电视企业在市场上主要比拼资金投入规模,中国市场的主流电视品牌年销售额至少都有一两百亿元,而冠捷旗下负责AOC品牌运营的艾德蒙,尚不具备那么大的资金实力,第三,在中国市场销售电视,与国美、苏宁等家电大连锁卖场的合作非常重要,而艾德蒙目前的渠道主要集中在三、四级市场,尚未在一、二级市场与家电大连锁展开合作;第四,在产业链角度来看,冠捷没有自己的液晶面板工厂,这一软肋使其在市场竞争过程中受制于人。

为了谋求在自有品牌液晶电视领域的突破,冠捷一直在寻求收购同行的机会。

去年上半年,冠捷曾经与老牌电视企业厦华(600870.SH)的大股东中华映管洽谈过收购事宜。冠捷某负责人向《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透露,在谈判中双方出现了意见分歧:中华映管想将所持厦华股份直接卖掉从而甩掉包袱,但是不愿意整体接盘的冠捷却希望将厦华的有效核心资产先剥离出进行收购。最终双方并未谈拢,收购厦华之事告吹。

在这样的窘境中,收购飞利浦电视业务之事自然为冠捷的自有品牌之路重新带来曙光。飞利浦在中国大陆市场多年来积累的庞大销售网络、丰富客户资源和较高品牌知名度,有可能使得冠捷进入到一直梦寐以求的家电大连锁渠道中,在自有品牌液晶电视市场打开局面。另外,收购飞利浦电视业务之后,冠捷的液晶电视生产规模会进一步扩充,有利于降低单台液晶电视生产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

不过,冠捷收购飞利浦电视业务的前景,不被某些业内专家看好。

彭煜向《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分析道,如果冠捷用“飞利浦”品牌在中国市场做液晶电视,那很可能会赔本。因为飞利浦品牌的所有权不是冠捷自己的,冠捷不可能一直用下去,冠捷有可能在支付高昂的品牌使用费的同时,辛辛苦苦地为飞利浦品牌塑造形象。当年,联想收购了IBM的PC业务之后,很快就在产品标识中弃掉了IBM品牌。这对于冠捷来说,应该是一个警钟。另外。冠捷收购飞利浦电视业务之后,如果想通过飞利浦的原有销售网络使自身的AOC品牌进人国美、苏宁等家电大连锁卖场,仍是很困难的事情。因为家电大连锁卖场对于AOC这样的小品牌索取的渠道费用一定会非常高。

好赚钱的业务恐怕谁都舍不得卖。在面对商机的同时,冠捷可能也会掉入陷阱。计划退出中国大陆电视市场的飞利浦,此刻可能正在私下里抿着嘴笑:终于为这块烫手的山芋找到了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