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终止瘢痕妊娠的安全性探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终止瘢痕妊娠的安全性探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 探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终止瘢痕妊娠安全性。 方法 选择本院和周边医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00例子宫切口瘢痕妊娠患者为试验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口服米非司酮,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甲氨蝶呤50 mg(在超声引导下经阴道注入)。评定两组治疗6个月的疗效,记录其不良反应。 结果 两组的治愈率、失败率、包块消失时间、血β-HCG转阴时间及白细胞降低、肝酶升高、口腔炎、消化道炎症、发热等不良反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甲氨蝶呤;米非司酮;瘢痕妊娠;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 R71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12(a)-0074-02

近年来,随着剖官产手术的不断增加,瘢痕妊娠的发病率呈逐渐升高趋势。有2或2次以上妊娠、剖宫产者,胚胎在原有子宫切口处着床,肌层粘连,甚至穿透子宫,出现子宫破裂,导致瘢痕妊娠[1-3]。该疾病作为剖宫产术后主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约为0.05%[4]。为更好地提高妊娠患者的生存质量,本研究采用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子宫切口瘢痕妊娠,探讨其效果,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和周边医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00例子宫切口瘢痕妊娠患者,年龄22~41岁,平均(29.1±3.3)岁;伴有不同程度的阴道不规则出血,平均出血时间(25.2±2.4) d;停经平均时间为68.8±12.4) d。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停经及出血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患者均经阴道彩色B超诊断为瘢痕妊娠,具体标准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宫颈形态正常:内外口紧闭,未有妊娠组织连接;②宫腔内空虚:未有妊娠囊与宫腔连接;③妊娠物位于子宫前壁峡部剖宫产瘢痕处;④绒毛着床部位肌层血流丰富,呈低速低阻型流速曲线;⑤妊娠物与膀胱间的子宫肌层变薄,分界不易辨别。所有对象妇科检查宫颈外口未见明显扩张,子宫峡部增粗,前壁膨出,着色不明显,子宫饱满感。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米非司酮,口服,50~60 mg/次,2次/d,连续3 d。观察组在上述治疗方法的同时给予50 mg甲氨蝶呤,经阴道超声引导下注入。患者每周行阴道B超检查、血常规和人体绒膜促性腺激素(β-HCG)检测。

1.4 观察指标

两组治疗6个月的疗效;不良反应。

1.5 疗效评价

妊娠试验结果阴性,B超示子宫下端切口包块改善,无出血症状为治愈;B超示心脏原发性搏动,伴有内出血及β-HCG量增加为失败。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的比较

两组的治愈率及失败率、包块消失时间、血β-HCG转阴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治疗效果的比较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观察组的白细胞降低、肝酶升高、口腔炎、消化道炎症、发热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n(%)]

3 讨论

瘢痕妊娠的发病原因目前尚不明确,子宫内膜炎及其收缩过度等均可影响该病的发生[5-8],子宫内膜损伤也是比较重要的因素[9-10]。若不及时治疗,一旦出现子宫破裂、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时治愈较为困难,严重者将危及生命。

米非司酮作为活性较强的一种抗孕激素药,针对囊胚坏死、蜕膜组织变性等病症均有效[11-12]。甲氨蝶呤则具有较高的二氢叶酸还原酶亲和力,阻止蛋白质、RNA的合成,并促进叶酸向四氢叶酸的转化,抑制细胞分裂。传统的保守治疗多为全身用药,由于肝肾代谢、全身作用等,药物易于聚集,不良反应较为明显。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在孕囊内直接注入[13-14])作为保守治疗的主要药物,较为全面地渗入滋养细胞内,效果明显。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的治愈率及失败率、包块消失时间、血β-HCG转阴时间及白细胞降低、肝酶升高、口腔炎、消化道炎症例、发热等不良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瘢痕妊娠,效果较为可靠,不良反应少,其可作为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在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陈明晖,谢洪哲,许玉芳,等.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切口瘢痕妊娠的效果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2):1333-1334.

[2] 李靓,张晓平.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子宫瘢痕妊娠的临床分析[J].安徽医药,2009,13(1):76-77.

[3] 戴晓怡,宋建东,刘芳,等.米非司酮联合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瘢痕妊娠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3,36(3):69-71.

[4] 李燕雄,陈永忠.药物流产联合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六例[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2,35(3):55-56.

[5] 李红梅.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用于子宫切口瘢痕妊娠中的效果评价[J].基层医学论坛,2013,(16):2121-2122.

[6] 韩秀青,高丹丽,李桂荣,等.子宫切口瘢痕妊娠42例临床分析[J].中国综合临床,2011,27(8):868-870.

[7] 韩晓玲,杜美玲,汪向红,等.经阴道超声介入配合药物治疗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J].放射学实践,2011,26(5):557-559.

[8] 吴跃芹.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六例临床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24):2743-2745.

[9] 李兰兰,刘红霞,孟媛媛,等.剖宫产瘢痕妊娠1例[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4(9):140.

[10] 杨瑞英.氨甲蝶呤和米非司酮联合用药治疗子宫切口瘢痕妊娠的疗效[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6):2493-2494.

[11] 周倩珺,李婵,陈健华,等.米非司酮与甲氨蝶呤联合宫腔镜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的疗效分析[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2,32(3):378-379.

[12] 余进梅.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加刮宫术用于终止瘢痕妊娠(10~14周)78例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10):87.

[13] 高海红.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终止瘢痕妊娠的安全性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1):76-77.

[14] 汤晓逊.米非司酮在子宫切口瘢痕妊娠(CSP)治疗中的独立效果[J].中国卫生产业,2012,(12):16,18.

(收稿日期:2013-07-29 本文编辑:许俊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