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加味逍遥散汤剂煎煮条件的初步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加味逍遥散汤剂煎煮条件的初步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目的:研究加味逍遥汤剂煎煮条件。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药材浸泡时间、煎煮时间和煎煮次数对浸膏得率的影响。结果:汤剂的较佳煎煮条件为药材浸泡30min,煎煮20min,共煎煮3次。结论:优选得到的加味逍遥散汤剂煎煮条件可行。

关键词:加味逍遥散;正交试验;汤剂

中图分类号:R94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197(2008)07-000-00

汤剂是我国应用最早最广泛的一种药物剂型,已有数千年的历史。由于其能随临床需要加减药物,具有易吸收、发挥疗效迅速、制备简单等特点,备受历代医家的推崇。现代汤剂仍是中医用药的主要形式。煎药是中药汤剂在使用前的最后一道工序。中药煎煮对药物的疗效有重要的影响,直接关系到临床效果。历代医家对中药的煎煮非常重视,李时珍曰:“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煮者卤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也无功也。”清代徐灵胎曰:“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此乎”,说明古人已认识到煎煮过程中有诸多因素影响煎煮质量。

逍遥散首载于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为临床常用方剂,由柴胡、当归、白术、白芍、炙甘草、茯苓、生姜、薄荷组成,具有疏肝解郁、健脾养血之功。原为治疗肝郁血虚、脾失健运所致的两胁作痛、头痛眩晕、口燥咽干、疲乏食少,或寒热往来、月经不调、作胀等症。当代医家在原方基础上加减广泛用于临床各科。本文对逍遥散加味方[1]进行汤剂的煎煮条件研究,寻找本试验方的最佳煎煮方法,以提高药材的利用率和临床疗效。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逍遥散加味方:当归10g、白芍15g、柴胡12g、茯苓15g、白术15g、甘草6g、煨姜6g、薄荷6g、半夏10g、鸡内金8g,各味合计93g。以上药材均购于广州市药材公司,经鉴定符合药典标准。

仪器:DL-1-15可调电炉(天津市泰斯特仪器有限公司),热恒温真空干燥箱(上海实验仪器厂),FA2004型电子天平(上海天平仪器厂)。

1.2 方法

以上述逍遥散加味方为试验对象,采用正交设计,以浸膏得率为指标,考察药材浸泡时间、煎煮时间和煎煮次数对汤药质量的影响,因素水平表见表1。

汤剂制备:按L9(34)正交表安排试验,称取处方量药材共93g置于1000mL烧杯中,浸泡或第一次煎煮加水600mL,第二、三次煎煮各加水400mL,煮沸后保持沸腾而不溢出,到规定时间后停止加热,汤液滤过合并,浓缩,定容至200mL。

浸膏得率的测定:从定容至200mL的汤剂中精密吸取20mL,置已干燥至恒重的蒸发皿中,水浴蒸干,于105℃干燥3h,置干燥器中冷却0.5h,迅速称重得浸膏W,按下式计算浸膏得率:浸膏得率(%)=[(W×200)/(20×93)]×100%。

2 结果

正交试验结果见表2,数据以统计软件SPSS11.5进行处理和方差分析[2],结果分别见表3和表4。

方差分析结果(表3)表明,C因素对浸膏得率的影响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影响因素作用C>A>B。根据表4,要得到最高的浸膏得率,以A3B3C3为最佳;但综合考虑时间、节能和较高的浸膏得率,以A2B2C3为佳,即处方量药材煎煮前浸泡30min,每次煎煮20min,共煎煮3次。

验证:由于最佳煎煮条件未包括在正交设计表的9次试验中,故对其进行了验证试验。用同一批药材,称取处方量,分别按A3B3C3和A2B2C3煎煮,浸膏得率为分别为285%和27.4%。

3 讨论

中药汤剂由于其能适应中医的辨证论治、随证加减的原则,一直以来是中药应用中最广泛的一种剂型。汤剂煎煮方法的改进,既需要考虑不断提高科技含量,又不能脱离中医药理论的指导和汤剂煎煮的实际条件。

逍遥散及其加减方在临床应用极广[2],主要以汤剂应用于临床,而其汤剂的质量很少有人研究。逍遥散最早以散剂入药,后改成丸剂(大蜜丸和水丸)[3],以确保药物完全利用,由于尚未知晓逍遥散的确切有效成分,因此本试验只以浸膏得率考察汤剂质量,也较符合汤剂的实际情况。

由于药材均有一定的吸水性[4],浸泡和第一次煎煮需加水600mL,第二、三次加400mL即可。本次试验表明,增加煎煮次数可有效提高浸膏得率,因此在煎煮汤剂时,可考虑缩短煎煮时间,增加煎煮次数以提高煎煮效率,充分发挥中药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曾高峰.逍遥散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观察[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9(2):11~12.

[2] 唐代屹,郭赛珊,梁晓春.逍遥散及其化裁方临床应用进展[J].北京中医,2000,(2):61~63.

[3] 彭怀仁.中医方剂大辞典[M].第八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385~387.

[4] 王力智,刘冰.中药煎剂药量、加水量、火候、煎煮时间和煎取量关系的实验探讨[J].中国药房,1997,8(2):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