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是是非非“电子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是是非非“电子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高老爷子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在70大寿的喜筵上,会闹出这么一场。席间,他屡次想和孙子、孙女们交流,但孩子们却并不在意,只顾着低头玩手机刷微博。老人不高兴了,甩下一句“你们就和手机过吧”,之后摔了一个盘子,生气地回了房间。原本其乐融融的家庭聚会场面,立刻变得尴尬无比。一位心理学家沉痛地说,现在有相当比例的孩子和别人说话时不看对方眼睛,这和他们长期低头玩手机或iPad有很大关系。他甚至接触过说话时用后脑勺对着他的孩子!这位专家真是大惊小怪。现在串门做客,那家的孩子往往就是个“影子”。上周拜访一位老大姐,我们聊了约两个小时,她的小外孙女只顾低头玩电玩,自始至终没拿正眼瞧我。

据了解,如今的中小学内,手机几乎已成学生的“标配”。校方虽有明令禁止,也挡不住学生“铤而走险”,在课堂上大玩手机游戏。而且,平时孩子们用手机和电脑进行“网络社交”――聊天、登录QQ空间、打联机游戏。在小学生的QQ空间,恣意描写着自己的生活点滴:爸妈的要求,老师的批评,同学的矛盾,对男孩女孩有好感……还会互相加为好友,约着节假日一同玩耍。近期一项调查显示:家长回答“小孩接触科技电子产品”的平均年龄是3.984岁,而学生回答“小孩接触科技电子产品”的平均年龄是5.841岁。这意味着,在上小学前,电子科技产品已经“占领”了他们的小脑瓜儿。难怪一些“80后”父母发出感慨:“我们真的老了。”

这边孩子兴高采烈,那边学者忧心忡忡。教育专家认为,孩子应该先接触真实的世界,再接触虚拟的世界,但现在这个顺序被颠倒过来。电子产品对儿童的负面影响十分显著:沉溺于玩手机、玩电脑,使得“人际交往”变成“人机交往”。特别是自控能力差的孩子,一旦迷上电子游戏,很容易沉湎其中,大大影响其正常的学习与生活。专家建议:家长应多让孩子打球、玩滚轴、野餐、游泳、踢球等,试图用一个更让孩子着迷的活动来代替电子产品。可是,世界很快,诱惑很多,作业繁杂,家长很忙,哪儿还有富裕的时间供“亲子消费”?儿童心理学家还发现:网络成瘾、游戏成瘾使得一些孩子变得孤单而冷漠、不知道如何与人交往。我在报上曾读到一个故事:有两位年轻人,平日在网上聊得热火朝天,恨不能马上见面。可是当二人真的坐在一起时,却不知说些什么,尴尬地寒暄几句之后,便各自低头玩起了手机。可当他们回家后,在网上又变成了亲密无间的“挚友”。学者们还发现:父母离婚、打架、酗酒、打孩子之类的家庭,孩子特别容易迷恋暴力的电子游戏,玩一些打打杀杀的游戏。他们通常像发了疯一样地使劲打游戏,以虚拟的打杀来发泄内心的不满。相反,那些家庭生活比较安定的孩子,就比较喜欢一些文学的、知识类的内容。如此说来,夫妻感情放在一旁,为了不让孩子变成“电子娃”,做家长的责无旁贷,一定要共同营造一个充满“幸福”的家庭。

开篇说的那位高老爷子摔了盘子之后,儿孙们这才抛开手机,跑到爷爷跟前安慰他,直到老爷子转嗔为喜。后来他上街遛弯儿,和老哥儿们说起这事,人家纷纷劝说:“嗨,爷爷不如手机,奶奶不如‘苹果’――现在家家都这样。”事实上,无论怎么做,我对改变现状都不乐观。众所周知,世间凡是令人上瘾的东西都具有“”性能,一旦上瘾,很难根除。更何况“电子娃”的毛病都是“胎里带来的”――须知我这代人是跟着窝头+算盘成长的,而当今的娃娃却是在可乐+电玩伴随下长大的。这些与生俱来的东西,势必影响他们的一生。那么,未来“电子娃”是一副怎样的模样?就让我们临摹一幅“画像”吧――这些未来的主人公全都戴着眼镜,表情有些神经质,对自然环境和真人不感兴趣。独处的时候,目光总是下意识地搜寻电子屏幕――哪怕是再小的屏幕。如果暂时没有,他们就陷入茫然无助的境地。只有看到手机或电脑,才会精神为之一振。如果把这算成一种“病症”,不知有没有什么“解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