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小城镇在城市空间连绵趋势下的发展策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小城镇在城市空间连绵趋势下的发展策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笔者以首山新城融入辽鞍一体化为例,研究城市空间连绵趋势发展下,“首山新城”面临的城市空间发展问题。分析“首山新城”现状发展的优势和潜力,列出四项“首山新城”融入“辽鞍一体化”的发展策略。实现“首山新城”与辽阳、鞍山相互融合、互动互利、促进共同发展、增强整体竞争力。

关键词:小城镇城市空间发展;一体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F29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8-0105-02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各国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城市空间发展已经呈现出城市区域化、区域城市化的基本态势。大都市区逐步发展成熟,核心城市在不断向外扩张中,相邻城市之间出现空间连绵。在核心城市继续集聚的同时,城市扩散功能更加突出,辐射力作用于更广大的地域。在这一阶段,区域内的产业布局经过调整更加合理,核心城市之间的分工协作关系更加密切,各具特色的城市之间形成一个关联度很强的有机整体。区域城市群的整体竞争力大幅度提升,成为区域的经济增长极。

一、“首山新城”面临的城市空间发展问题

1.辽鞍一体化、首山新城的背景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大背景之下,整个辽宁省随着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经济社会联系的日趋紧密、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城市建设、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举措的统筹,逐步呈现出以沈阳经济区、辽宁沿海经济带为引擎,以贯通沿海与腹地的沈大经济带为战略轴线,带动辽西北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双擎一轴联动”空间发展格局。

“辽鞍一体化”即辽阳市和鞍山市一体化发展,两市建设有着明显的优势和基础。两个城市山同脉,水同源,路相通,界相邻,从地缘上看具有得天独厚的一体化优势。城市间具有密切的经济联系,相关互补的产业体系,在产业和技术人才上具有一体化的基础。“首山新城”位于辽宁省中部的辽阳县,是辽阳县城所在地。根据《辽宁省“十二五”规划》纲要,首山新城是全省优化城镇空间布局,中部城市群重点推进建设的37个新城新市镇之一。

2.面临的问题

(1)生态资源没有统一保护与利用。有限的水资源不仅要满足本地用水需求,还长期承担着向鞍钢、鞍山市供水的艰巨任务。此外,引兰入汤、引汤入鞍等大型区域调水工程皆从辽阳县经过,但水库的水却不供应给辽阳县,导致辽阳县充分无法充分利用自身的水资源。

(2)无限度接纳外来的污水废渣。鞍钢在从辽阳县城获取水源的同时,却将产生的废水、废渣直接排放至兵马河,导致兵马河常年处于严重污染状态。而地下水的污染更是造成辽阳县城饮用水不达标的直接原因,已经对辽阳县人民生活造成极大影响。

(3)产业结构单一,产业发展过度依赖大城市,同质竞争。辽阳县是传统的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单一。因邻接鞍山、辽阳两大重工业城市,在区域产业分工中处于产业配套和废弃物排放地的角色,导致辽阳县产业发展严重依赖大城市,产业大多处于产业链的低端,自身经济发展能力缺乏。

(4)城市规模小,资源集聚能力低。辽阳县城位于鞍山和辽阳两大城市之间,自身规模小,公共服务设施缺乏,第三产业服务水平较低,县城的吸引力下降,资本、人力、技术等生产要素都流向大城市,最终导致辽阳县资源外流,集聚能力非常低。

二、“首山新城”发展的优势和潜力

1.发展优势

(1)山水相依,生态环境优美。“鞍山有山无水,辽阳有水无山”,而辽阳县山水具形。千山山脉自东方蜿蜒而来,形成首山龙踞辽阳之首;太子河、浑河等水系由东向南汇入辽东湾、渤海,形成凤舞之师。县境内地形丰富多样,东部山区森林覆盖率较高,具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和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这些山水资源使辽阳县城发展为生态宜居城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耕地广布,土质肥沃。辽阳县土地面积为2511.3平方公里,合376.69万亩。林地和耕地构成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首山新城所在的西部平原区是主要的耕地分布区,耕地面积约占全县总面积的25%,人均耕地面积1.88亩。首山东侧的首山农场22平方公里管辖区域全部为国有土地,土质肥沃,地下水位高,透水性较弱,适合作物生长,是辽宁省的重点产粮区之一。

(3)历史悠久,多元文化。“先有辽阳后又沈阳,先有辽阳县而后又辽阳市”。辽阳县在中国东北地区具有唯一性,是中原文化春秋战国时进军东北的第一根据地,也是后金走出长白山后建都之所,迄今已有2500年的历史。这里是道教和佛教圣地,有清风寺等多处寺庙。多彩文明交融,奠定了辽阳县城独特的历史文化地位。

2.发展潜力

(1)交通便捷,未来枢纽。辽阳县城位于沈辽鞍营经济发展带的中部,与周围经济发达的大城市(沈阳、鞍山、辽阳、本溪、营口)、沈阳桃仙国际机场、营口港和鲅鱼圈港联系便捷。境内有高速公路2条(G15沈阳-大连,G91本溪-辽阳-辽中),国道1条,省道5条,其中沈大高速和本辽辽高速在城区附近设有出入口,使辽阳县城能够快速融入沈阳经济区一小时经济圈。未来,沈大高速铁路、沈辽城际铁路建成后将更加便捷辽阳县与沈阳、鞍山、营口的联系,强化辽阳县作为辽中南地区的商贸物流枢纽的地位与作用。

(2)资源型产业基础好,新兴产业成长快。辽阳县城和刘二堡镇的钢铁及钢铁制品加工发展基础好,具有资源型城市的特点,电子材料、汽车配套等新兴产业成长快。但钢铁及钢铁制品加工产业独大,企业规模较小,且产业深加工程度不高,产业结构单一,对就业带动相对有限。

(3)县城拓展空间大。辽阳县城南北两侧被辽阳市和鞍山市所夹,空间受限。同时,县城现状建设用地主要集中在长大铁路东侧,铁路和东部山体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县城的用地扩张。随着建成区的快速扩展,城市有跨越铁路和首山向东西侧扩展的趋势。西侧的刘二堡镇和东侧的首山农场有大片土地,恰好为辽阳县城未来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三、“首山新城”融入“辽鞍一体化”的发展策略

1.生态环境一体化

辽阳县的东部和辽阳市的弓长岭区都有山区自然资源,旅游发展条件较好,在环境保护和旅游服务设施方面具有协调的基础。应加强弓长岭与寒岭在矿产开发、产业布局和生态环境整治的协调与合作,与下达河、河栏在生态环境和水源保护方面协调,重点发展有机农业与休闲度假旅游,建设山水林泉相融的高端生态旅游地。

坚决取缔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钢铁企业,加大扶持符合产业政策且能够实现达标排放的钢铁企业的力度,优化钢铁产业结构,推动辽阳县钢铁行业的升级,打造绿色钢铁产业。按照规模化、集中化原则,建立企业集中区,将现在分散的企业集中于一个区域,集中建设污水处理设施,解决分散的企业污水直排问题。

2.产业经济一体化

辽阳县的主导产业是有色金属、特种钢材、黑色金属精深加工和轻工业,与辽阳市重点发展芳烃及化纤原料的产业定位有所差异,而与鞍山以钢铁为主的产业结构相契合。与辽阳市的对接主要通过提升文化教育、休闲宜居、农副产品供给等方面的城镇功能,加强对辽阳市的综合配套服务,与辽阳市的石化产业形成错位发展,减少产业同质竞争。

兴隆工业区、刘二堡工业区重点与鞍山市达道湾工业区对接。在沈大高速公路两侧辽阳与鞍山接壤处的刘二堡工业区和鞍山达道湾工业区,共同建设占地约50平方公里的互动发展工业集中区,以冶金、金属加工、铜精深加工为主,协调各自产业分工,形成产业链与产业集群,提升综合效益。可以利用穿越的鞍山市北环线,实现输电、给水、供热等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避免重复建设,集约发展。

3.公共服务一体化

提高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努力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卫生需求,全面提高卫生综合保障能力。完善医疗服务体系,重点建设具有学科优势的县级现代化医院,提高服务质量和能力,建立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所紧密型合作方式,支持农村医疗卫生发展,带动全县医疗质量的提高。

4城市建设一体化

以铁路为界统筹用地布局,工业仓储用地向铁西集中,铁东主要布置生活服务用地,形成铁西产业走廊和铁东城镇密集带。以自然山水分割各功能组团,形成生态廊道,避免城市和产业沿着交通走廊蔓延式发展,同时作为各组团的生态屏障。

就用地布局而言,城市主导风向为南风,所以生产用地应该尽可能在城镇的北面发展,但是由于城镇现状大部分工业已经布局在南面,影响了生活居住环境,因此规划中应强调合理的生产生活用地分区,同时结合自然山水格局,创造宜居环境,建成具有经济活力和宜居环境的城市。

鞍山市北部与辽阳县中心城区接壤,均以沈大铁路为界分为东西两块,西部主要为工业区,东部主要为生活用地,因此在规划辽阳县中心城区用地布局时,考虑202国道沿线产业带的对接、中心城区在沈营线两侧城市建设用地的衔接,避免交叉干扰。

辽阳市区和辽阳县城相邻,城区的发展边界重合,辽阳市西南片区的生活功能将对辽阳县城的发展产生吸引集聚效应,因此在规划时可考虑将首山生活功能向北向东推进,跨越北辽辽高速公路和首山与辽阳市区相衔接,具体体现在首山新城与首山农场的衔接。

四、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辽阳、鞍山两市突破传统行政区划限制,在经济、社会和自然生态环境等方面实现共同协调发展已经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首山新城作为沈辽鞍城际连接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辽阳与鞍山相互融合、互动互利、促进共同发展、增强整体竞争力的关键区域。首山新城要全面融入“辽鞍一体化”。“全面融入”的意义不仅仅是城市建设用地的连接,还包括生态环境、产业经济、基础设施、城市建设、公共服务等多个系统。

参考文献:

[1]陆大道.区域发展与空间结构[M ].科学出版社,1995.

[2]姚士谋,朱英明,陈振光等著.中国城市群(M).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合肥,2001.

[3]张京祥.城镇空间组合[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钟鑫(1984-),女,辽宁沈阳人,讲师,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