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主动改革才能不丧失机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主动改革才能不丧失机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12月16日闭幕,会议要求深入研究体制改革顶层设计总体规划,明确提出改革要有总体方案路线图、时间表。这一鲜明而踏实的“主动改革”信号,在近一阶段各类改革表述中尤为引人关注。

改革就是让更多的人看到希望和享有幸福感。现在关键是要主动改革,而不能被动改革,“否则就会威胁到执政安全”。这是一种面对现实的清醒态度。

在某种意义上说,改革就是在与危机赛跑。战略机遇期的“时间窗口”稍纵即逝。如果不在关键的具有决定意义的时期深化改革,我国不仅会错失机遇,30多年改革开放累积的成果也可能逐渐消弥。当前,围绕改革,各种利益群体进行路径角力和博弈,改革面临复杂局面和多难选择:想改革但又怕改革,说改革但不改革,要改革但改不动,这一切证明,深化改革确已进入攻坚期。

决策层已经深刻认识到中国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可持续问题:GDP考核让经济发展付出资源、环境透支的代价,经济结构不合理矛盾显现;收入分配不公,区域、城乡、行业间贫富差距过大;官员腐败前仆后继。此外,改革开放已30多年,民营企业虽然与国有企业同处市场,但资源配置、金融支持等方面,却长期得不到公平待遇。面对诸多现实困局,深化改革已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途径,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要推动新一轮改革,至少要清除以下四个阻力:

首先,一些极端社会思潮干扰改革方向。历史证明,许多国家的改革机遇都是被左的或右的极端思潮左右而贻误。这些错误思潮形形,但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狭隘且裹挟民意,使改革决策陷入双难之局,如不辩证利弊、有效引导,对深化改革大局非常不利。

其次,一些部门以改革名义整合部门私利,消极应对改革政策,导致部分领域改而无效、改而微效的“假改革”。如大部制改革到了地方政府这一层面,一些部门只是简单合并,职能、功能、效力等并不到位,冗员也未有减少。另有一些“假改革”以加强监管之名,审批不减反增。还有些“假改革”表现在政府减少审批,行业协会却增加审批。

再次,一些领导干部担心改革风险大、难度大,因自身能力不足,或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惧怕改到自己头上。一位地方官员说,最怕的不是改革本身,而是怕身边的领导不表态、不支持。网民热议的“中国第一个乡政府”,在网上公开包括每一笔接待费在内的乡级所有财务,被认为是防止公款吃喝和基层腐败的有益探索。但该乡书记却遭到部分领导批评,对他的态度是“不管、不动、不提拔”,匪夷所思。

最后,部分利益群体担心改革触动现有利益格局,而不愿改革。当前,政府与市场边界模糊,才造成权钱交易,特殊利益固化。既得利益群体不愿主动改革,是因为在政府与市场之间有自由进出的“旋转门”,还有权力寻租的市场,有高收入的保障,使利益格局不断被固化。在一种利益固化的形势下,有些改革问题,民众企盼多年但终未获解。

改革是发展的最大红利,改革成败决定着发展机遇的有与无、虚与实。新华网近期展开的大型网络问卷调查显示,高达89.02%的受访者认为,深化改革对于抓住战略机遇期“至关重要”和“比较重要”。与30多年前的改革相比,今天的中国,改革有了更加坚实的基础,未来10年,能不能抓住战略机遇期,就看改革能否有实质性的推进。如果缺乏足够的改革勇气、智慧和魄力,机遇期就可能失去。

深化改革、进一步改变执政方式和惯性思维,能赢得民心。纵观世界一些大党大国的衰落,一个根本原因就是在实质性的改革方面停留于修修补补,最终因改革停滞而走入死胡同。面对“躲不开、绕不过”的体制机制障碍,如果消极应对,可能稳定一时,但“危机”就会跑在“改革”前面,矛盾更多、危险更大,让国家丧失发展机遇,最终落入“转型期陷阱”。

“治大国如烹小鲜”,我们必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社会可承受的程度和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在深化改革中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利益整合与社会凝聚能力、廉政与自身净化能力。唯有如此,才能引领中国攻克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难关,抓住并用好战略机遇期,进一步巩固执政和发展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