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网络组织相关理论述评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网络组织相关理论述评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网络组织是目前被企业广泛采用的一种新型组织形式,它一直是国内外学者进行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对国内外网络组织的研究进行了系统梳理,把现有的研究成果分为内涵和类型比较、网络组织的一般构成要素、网络组织的特征研究三部分,并在最后提出了完善网络组织的关键途径。

关键词:网络组织;构成要素;完善途径

1.引言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科学技术尤其是微电子技术带来了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这使得企业的外部相关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企业必须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但传统的事业部制和矩阵制由于自身结构存在局限性,在提高产品或服务创新能力以满足市场消费需求方面明显出现滞后性,于是,网络组织的组织结构应运而生。

从20世纪50年代起,国外的学者如S.F.Nadel,J.A.Barnes等人开始引入网络的概念,旨在研究社会不同群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到了20世纪80年代,一些经济学家也将网络相关的研究方法应用到社会经济领域,并在此基础上创建了企业网络理论。20世纪90年代之后,在对中小企业发展和企业家行为的研究中,也应用到了企业网络理论,进一步发展之后,又逐渐渗透到了市场理论和组织管理理论的研究领域中。

2.网络组织不同涵义的比较研究

Miles和Snow(1986)将网络组织定义为,在价值链的各个点上做出贡献的若干企业集体资源的结合。Johanson和Mattson(1990)则认为网络组织是企业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复杂组合,是长期的、有目的地组织安排,它使企业获得长期的竞争优势。Baker(1992)认为,网络组织是一个社会网络,它渗透了正式组织的边界,消除了正式群体和部门的限制因素,形成了不同类型的人际关系。Podolny和Page(1998)从跨组织的角度来界定网络组织,他们认为网络组织是组织之间以“互相依赖”为纽带紧密联结在一起,以提高组织的可依赖程度和满足大规模的生产需要。

国内学者对网络组织理论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是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的。杨小凯等人(1998)从分工和专业化演进的角度探讨了企业分工网络的形态和规模问题。李新春(1998)系统考察了企业网络的生成与市场发育过程后,认为网络组织是组织之间的合作关系,而这种关系的实质是企业之间的分工贸易,是组织行为而非个人行为。王询(1998)在《论企业与市场间的不同形态》中指出:“企业与市场之间存在一片模糊的中间地带。在这一中间地带,各个不同的行为者之间既存在市场交易关系,也存在各种非市场的联系,而且至少有某些经济联系不是通过经济交易、而是通过非经济关系而实现。”罗仲伟(2000)认为,网络组织是以专业化联合的资产、共享的过程控制和共同的集体目标为基本特性的组织管理方式。

3.网络组织的一般构成要素

对于网络组织的构成要素问题,也是国内外学者一直以来探究的内容,经过长期研究得到的一些成果,对网络组织的理论研究是实际应用有着重大意义的指导作用。如Gulati R等人提出,网络组织由网络结构、网络成员、结点特性构成;孙国强认为,网络组织由网络目标、网络结点、经济联接、运行机制和网络协议构成。

通过文献查阅的结果发现,一般来说,网络组织的构成要素从资源观的角度出发,可以分为有形要素和无形要素,其中有形要素包括:网络结点、信息技术平台和其他有形资源,无形要素包括:网络战略目标、管理运行机制、网络组织文化和其他无形资源。如图1所示。

图1

3.1 有形要素

3.1.1 网络结点

各结点是构成网络组织的基本构件,是建立起网络组织的前提。网络结点可以是以赢利为目的的企业,也可以是非盈利社会组织(如学校、科研机构等)。网络结点的核心作用体现在它能够输送必需资源和核心技术,具有决策和信息输出的功能,同时,这一作用又决定了结点在整个网络组织中的地位,根据关键程度还可分为关键结点、重要结点和一般结点。

3.1.2 信息技术平台

信息技术平台是网络组织得以有效运行的技术条件和硬件保证,包括信息、通讯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平台的存在可以保证网络组织实现实时满足市场消费需求、及时和网络组织其他成员实现有效沟通、协调和共享,不受地理条件的限制,不断拓展网络组织的范围。

3.1.3 其他有形资源

除网络结点和信息技术平台外,网络组织内还存在其他方面的有形资源。比如除了信息流,还存在大量的物流,这是网络组织各成员实现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的基础环节。另外,一些传统的基础设施、生产设备、原材料等也是网络组织所必需的要素。

3.2无形要素

3.2.1 网络战略目标

战略目标对于任何形式的组织结构都是发展的指南,对网络组织同样如此,它是网络组织建成、运作、发展和完善的指南。只有遵循战略目标的总体指导,网络组织才能有效集合所需的资源、规范及协调好组织成员的行为从而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网络战略目标来高于并需要和网络组织成员的子目标保持一致,这需要网络组织成员的竞争和合作关系的良好协调才能实现。

3.2.2 管理运行机制

管理运行机制即是促使网络组织良好运行的调节机制,机制合理到位就会对网络组织成员的行为进行有效的协调、约束与激励,从而保证网络组织的运行状态保持健康有序。

3.2.3 网络组织文化

在网络组织的竞合过程中,组织会自发形成类似力求行为规范化、相互信任、积极合作的网络文化,加之需要共同遵守的惯例、制度、规定等,两部分共同组成了网络组织的文化与制度要素,在约束网络成员的同时也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是网络组织不断完善的精神支柱和制度保障。

3.2.4 其他无形资源

网络组织除了上述无形要素外,还包括一些在网络运行过程中发挥着作用且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形资源。例如,统一的网络组织共同享有的商标、专利、信誉、商誉等;另外还包括网络内各组织之间的商业关系。以上这些无形资源相当于为网络组织的运行添加了剂。

4.网络组织的特征研究

21世纪现代的组织变革都是朝着更加分权化、扁平化、柔性化、网络化和边界模糊化的方向发展。网络组织作为新型的组织结构必然具备上述的基本特征,除此之外, 还具有其他一些不同于传统组织结构的个性特征。

4.1 信息技术是网络组织形成与发展的基础

正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促成了网络组织结构形态的形成,未来也必将推动其发展。在网络组织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信息技术起到的重要作用包括:构建信息流通的路径、减少网络内各部分的信息不对称和调整各成员地位和角色的变化等。综上所述,信息技术是网络组织形成与发展的必不可少的基础部分,它负责提供理念和技术支持以确保网络组织结构中经营或学习活动的正常进行,从而为网络组织的有效运行提供保障。

4.2 信任与协调是网络组织运行的基本条件

网络组织运行的风险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中各成员之间的信任程度,且各成员之间唇齿相依的关系也必然要求一定的协调机制。这种协调包括对资源的协调、对企业间战略关系的协调和对利益的协调等。而规范的协调机制是通过网络内各成员间的一系列契约保障的,相关的书面文件是各成员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

4.3 自学习性是网络组织生存发展的重要源泉

扁平化的网络组织凭借自身的结构特征,得以建立起完善的信息交换系统,这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组织进行自学习。网络内各成员能够在共同的战略目标下各自进行技能学习并且相互之间交流传播,这正是网络组织最大的优势,同时,资源的充分共享也促进了网络组织形成明显的竞争优势。一般来说,一家企业的资源是有限的,但是整个网络组织拥有的资源却是无限的,如果能够实现最大化的资源共享,尤其是市场和顾客资源,每一个企业就相当于拥有了整个网络组织的资源,最终达到互利共赢。

4.4 超越法人实体的多边联系是网络组织的基本形式

网络组织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其法人实体不一定是单一的、独立的,它的组织模式决定了可以有联合起来的独立单元的法人实体形式的存在,例如跨边界组合形成的动态联合企业,这是一种超越常规法人实体形态的模式。

网络组织的上述的这些特征,决定了其具备的独特优点:

第一,能够促进知识与技能共享,提高企业创新能力

直线职能制以及事业部制的组织结构职能划分的部门,如研发、生产、营销、财务部门等,管理者和员工被按照知识技能进行分类和职位安排,他们都是为各自部门的利益而工作,所以很容易会只顾各自的部门利益而忽视了企业的整体目标和利益。这表现为对企业有限资源的争夺,对信息、知识和技术的保密,和其他部门只表现出竞争的姿态。而在网络组织中,在经营过程中,各企业组织内部和其他企业之间都是一种配合合作的关系,各自贡献出自己的资源,主要是信息、知识和技术。在这种交流过程中,各类信息、知识和技术在整合的基础上往往还会产生新的信息、知识和技术,即实现了创新。

第二,能够加快新产品开发速度,提高市场反应能力

整个网络结构实际上是一个由各企业组成的横向工作流程,可以更快速且有足够空间地同步开发新产品,正是由于这种所有开发步骤的同步化,减少了等待的时间,从而大大缩短了开发新产品的时间。

第三,能够满足员工需要,调动工作热情

根据马斯洛理论,人从低到高有生理、安全、社交、尊重与自我价值实现五个层次的需要。员工不应该被视为经济人,而是应该被看做社会人,是想要实现自我价值的。网络组织往往是由若干个合作的企业组成的,各成员企业之间是相互平等的,合作关系也相对稳定,这也保证了成员有更高的安全感。

5.完善网络组织的关键途径

5.1 转变观念

传统的科层等级组织有着严重滞后的思想观念,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多数管理者信息、知识和技术的观点是,认为其是一种权威的象征,只有封锁它们,才能保持他们现有的威望和权力。基于如上陈旧思想的存在,不管是管理者还是员工,都会不自觉地封锁本单位的信息、知识和技术。但是我们需要明白,集体智慧来源于个体智慧但又大于个体智慧之和。

需要转变观念的主要有:一是转变激励制度。摒弃陈旧的“计件工资制”和“计时工资制”,以有利于共享和创新的激励制度取而代之。二是加强组织文化建设。转变观念必须要加强组织文化建设,并且要让知识共享和创新放在组织文化的核心地位上。三是树立模范典型。对积极为组织目标努力工作的员工,要适时适当地给予奖励,树立他们成为企业的楷模,让他们影响到更多的员工。

5.2 提高学习能力

现代企业的关键特征就是,重点经营领域的资源,如知识和技能是一直在不断更新、流动着的,从而不断为团队甚至整个企业提供新的创造力源泉,这一切都要求企业员工必须持续不断地学习。持续的学习能力是高效和创新的网络组织成员必备的素养。获取、放大、整合知识与技能的程度及创新能力的大小与员工、工作团队、企业的学习能力的大小成正比,因而增强学习能力则自然地成为网络组织富有效率的根本保障。

5.3 提高沟通技能与效果

学会倾听和采纳别人的建议是要提高沟通技能与效果的第一步,质疑性的观点是科学进步发展的源泉,创新也常常是在有分歧的讨论中产生的。另外,在向对方提出不同观点或者进行批判的时候,要坚持对事不对人的原则,杜绝公报私仇的心理,使成员完全是出于对实现企业目标的目的而进行辩论,营造良好健康的交流沟通氛围。

5.4 加强物质技术基础设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