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居住区外部环境要素设计探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居住区外部环境要素设计探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结合案例对居住区外部环境中的绿化、铺装、设施等主要构成要素进行分析,总结其作用并提出设计要点。

关键词:居住区 外部环境 环境要素

中图分类号:F287文献标识码: A

居住区外部环境中的要素主要包括绿化、铺装、设施等几方面,是塑造环境所必不可少的,也是更能体现环境特色的部分。它们与人及其活动直接相关,甚至比空间给人的心理感受更直接。

绿化

中国古人讲: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可见古人对于居住环境中的植物有着强烈的偏好。良好的绿化布置可以起到限定空间、柔化建筑边界、减少污染和噪声、改善小气候、优化景观等作用,甚至可以通过植物的配置创造出独有的住区特色。

自然为本

对于自然的尊重是人能得到自然尊重的前提。住区中的绿地面积通常占住区总面积的30%以上,其景观意义、生态价值和对人心理行为的良性激励作用不容忽视。

新汉普郡的小住宅区斯特劳山庄,基址上原有大量长势良好的野生植物,开发商没有按常规做法将其刈除,而是尽可能对其进行保留,并增植了一些乡土野生植物。经过设计人员的精心处理,加上管理人员的定期刈除、修剪,这种田园式的开放空间很受欢迎,其景观的季节性变化和随之引来的鸟类和野生小动物使小区充满了生机,成为远近闻名的生态景观小区。[[参考文献

[] 姚雪艳.住区外环境营造与创建房地产品牌.《住宅科技》1999.5.P21]]

在1976年美国由加州大学台维斯分校研究实施的“故园村”(Home Village),树木多植果树,行道树采用杏树,既可观赏又有一定的经济效益;村宅的前后院种植抗旱的葡萄及其他可食用植物;每八幢住宅有一共享绿地,绿地内有自然排水的蓄洪池(兼作消防水池)、儿童游戏场和蔬菜公园,每220户有一小游园,内设利用太阳能的社区活动中心,这个中心有综合性的游泳池,文化活动中心,免费向居民开放。1990年调查时发现该村内成长的儿童,德智体等各方面发展比较好,普遍反映比较成熟,素质提高比较快。生态绿地为居民社交活动和增强凝聚力创造了条件。[[[] 柴锡贤.哲理·技术·住区——可持续发展住区研究.《时代建筑》1998.3.P31]]

可进入性

绿化是营造良好居住环境的前提,但不等于美好居住环境的全部。仅有绿化环境供观赏是不够的,良好的绿化设计必须使人能够亲近,处于其中——老人在树下乘凉,孩子在草地上玩耍,这样的绿化空间才是充满活力的空间。

这就要求绿化设计应与小路、硬地相结合,并结合高大乔木控制的空间范围在适当部位配以坐憩设施,使人不仅可以游赏,还可以随时坐下来休息或进行活动。成片的草坪可以有选择地选用不怕踩压的草种,如狗牙根、结缕草等,使人们可以在草地上坐坐、躺躺,充分享受与自然的亲近。

体现特色

植物种类分布与地域气候是分不开的,不同地区有其特有的植物种类。因此,植物的配置可以反映出浓郁的地方特色,起到增强居民归属感的作用。苏州桐芳巷小区大量种植玉兰、芭蕉等植物,使人联想起典型的江南园林景象,加上运用园林空间设计手法加以配置,为住区特色的塑造起到了点睛的作用。

铺装

地面铺装包括硬质铺地、小径、草坪等,不同材质的肌理、色彩、造型等元素的综合运用可以使环境更加丰富。硬质铺地主要为人提供活动、逗留的场地,还可以形成小路,是居民日常活动的主要场所,其设计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品质。

安全性

住区中的硬地和小径是人们最经常逗留和穿越的场所,必须注意其安全性,才能做到有利于人们的室外活动开展。保证安全性主要应注意以下几方面:①无论在干燥还是潮湿的条件下都应防滑;②主要路线中的铺装不宜过于凹凸不平,这样对于老年人行走会带来一定困难,特别是对于拄拐杖的老年人;③健身器材和儿童活动器材周边,应采用比较柔软的铺设材料,以利于人们活动的安全;④斜坡和排水坡不应太陡,以免发生危险。短距离的步行坡道坡度可达1:6.5,残疾人用车和婴儿车的坡道不应超过1:10,最好是1:12,同时要注意地面水要向路面的两侧排,不应顺着坡度排。

体现对行为的引导

一般来讲,铺装的变化不宜过多,过于凌乱的变化会破坏住区安宁的生活氛围。但是通过铺装的不同,可以表达对行为的引导。舒适美观的路面鼓励人行走,而粗糙不舒适的路面可以阻止人们穿越。通过不同材质铺装的变换,可以表达功能的变化,起到引导人行为的作用。在温耐尔福[[[] 刘延枫,肖敦余编著.低层居住群空间环境规划设计.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1]]思想指导下的道路设计中,为了方便自行车、婴儿车、轮椅等使用道路空间,在车行和人行的区域之间没有使用通常的处理手法——高差,而是通过两种质地的铺装,加上护柱的限定,提示了不同的领域。

硬质铺地与自然元素渗合

硬质铺地渗水性差,反射阳光,过多集中的硬地面积容易使人产生干燥、炎热的感觉。因此,为了提高环境质量,增加舒适性,可以在不影响使用的前提下在适当部位加以处理,使硬地和植物、水景等自然元素相渗合,进行调节。

如在集中的硬地内适当植以树木,不仅缓解了空旷、干燥的感觉,增加了空间的趣味性,同时树木的遮阳和调节小气候的作用更可以提高这一空间的利用率,为人们在空间中逗留、活动提供更为优越的条件。另外,还可以在非主要行走的部位,将普通的地砖改为草皮砖,或者草地中的小径以踏块的方式铺设等,这样既改善了硬质铺装的渗水性,又使环境增加更多自然元素,提升了环境品质。

设施

住区中的设施包括座椅、灯具、标示牌、电话亭、饮水池、垃圾箱、护柱等等,是公共空间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设施的良好设计,包括位置、形式、整体风格等,是达到交往活动方便、舒适的必要条件之一。

位置适宜

首先要为设施选择适当的位置,根据人普遍的行为习惯,座椅一般可以布置在路边、凹处、树下、儿童活动器材周围、靠近入口处等等位置。分为单个布置和成组布置,安静、适合独处和亲密往的位置布置单个的座椅,而在活动器材周围或其它适合多人交谈的位置则应提供成组的座椅,要考虑不同交往规模的需要布置不同类型的座位形式,以满往活动的多样性。

在公共活动区、儿童游戏场、住区入口附近应适当考虑电话亭、公共卫生间、标示牌等公共设施的放置,提供人们使用的方便。

尺度得当

设施的形式及尺度随所在空间的性质也应随人行为、心理需求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公共绿地和庭院空间中的设施在尺度上就存在较大区别,较开阔的公共活动区公共设施要考虑景观效果,要求形式新颖大方,尺度较大;而庭院中、住宅入口附近则需要尺度更亲切的设施,这在座椅、灯具、标示牌等的设计上都应有所体现。

考虑特殊人群的需要

老人、儿童和残障人士在使用空间和设施方面较普通人存在一定差别,因此设施的设计要考虑到这些人群的特殊需要。

例如,在座椅的布置上适当安排,在普通座椅附近留出可供停放轮椅的位置(图1),这样就方便了老人和残疾人与他人进行日常交流。儿童游戏场附近的照明器具应注意放置在不易被球破坏的位置上;场地附近要有放置衣物和工具的场所。公用电话除了一般成年人使用的高度外,还应该考虑设置高度适宜儿童和乘轮椅者使用需要的特殊高度电话机。

在设施的细部处理上也应体现这一点。例如,台阶或坡道的两侧扶手应设置两根,矮的一根供儿童和乘轮椅者使用,高的一根则提供高龄者使用。在扶手接近结束的部分,还有必要采取适当手段加以提示(图2),以保证安全使用。

结语

在进行居住环境元素的规划设计时,应从居民使用设施的实际要求出发,主要以设施的内容、使用时间与频率,分布的距离、位置以及与整体环境相对关系来考虑。根据人的行为心理及人体工程学的要求,研究人们在居住环境里进行各种活动所需要的空间尺度、人流特点、各种空间的接近程度等等,使各种设施符合人活动的需要;同时,还应根据其各自特点,进一步深入研究使用者的心理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使之能进一步满足人们亲近自然、追求个性等等情感上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