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三化学有效复习的“化静为动”策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三化学有效复习的“化静为动”策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问题的提出

由于苏教版高中化学模块设置的原因,加之新课程又特别提倡螺旋式上升的教学原则,同样一个知识内容在化学1中讲到的,在化学2中可能再次提到,甚至在选修模块中还要继续学习.这样某些知识点学生可能会接二连三的接触到,如果高三化学复习中不讲究有效策略,把复习错误的理解为把已学的内容再讲一遍,势必会使学生产生似曾相识的疲劳感.复习中不能简单的重复,包括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学手段、课堂设计等都务必尽量多样化.只有全新的面孔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以期达到最佳的复习效果.

一、“创设富有挑战的问题情境梳理知识点”的课堂设计,激活复习欲望,使静态的课堂在挑战激情中动起来

【教学片段1】这是一节关于“二氧化硫性质”的高三一轮复习课,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

(1)认识二氧化硫的主要性质和作用.

(2)了解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知道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原因和防治方法,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师在引入时提出一组问题:

(1) 二氧化硫属于哪种氧化物?它应具有那些性质?

(2) 二氧化硫中硫的化合价有什么特点,由此说明它又有什么性质?

(3) 硫酸型酸雨是如何形成的?

(4) 你能写出二氧化硫参与反应的一些化学方程式吗?

【教学片段1分析】

我们一线教师都知道,元素化合物知识讲起来容易,学生听起来也易于接受,很多学生自认为这部分太简单,复习时常常不屑一顾,但当真正合上课本做题时,其中琐碎的知识点又让他们一片茫然.

教学片段1的教学过程虽然比较全面的将二氧化硫的性质作了概括,但这种传统的复习方式,只是简单的重复知识点,无法承载激活学生复习欲望的职能.

【教学片段2】同样下面也是关于“二氧化硫性质”的高三一轮复习课:

思考 向溶液中通入SO2,请根据下列反应现象,找出与之相应的溶质并说明SO2在反应中表现的性质.

溶液现象 溶液成分 反应方程式 SO2所表现的性质

使紫色溶液变红

使橙色溶液褪色

使紫红色溶液褪色

使蓝色溶液褪色

产生淡黄色沉淀

使红色溶液褪色

分析完上述表格后,教师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通过二氧化硫的学习,你认为可以从哪些方面去研究某个物质的性质?

【教学片段2分析】传统教学方式往往是,请学生写出SO2与相关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描述其

--------------------------------------------------------------------------------

和探究,学生们走入了钢铁工厂、废旧物品收购站等地进行调查和探究.通过这一问题,进一步扩充了实验,搭建了实验与生活的桥梁,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实验,利用实验对其进行分析和实施保护措施,获得了生活体验.

通过以上的几点,我们发现化学实验不但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径,更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方式.而只有有效的化学课堂实验教学,才能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热情,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化学学习的探究意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其良好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但是笔者深知,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实施是一个需要教师不断发展和完善的教学方式,教师需要潜心钻研,拓展课本内容以学生的情况为依托,真正实现化学课堂实验的有效教学.中的现象,并分析SO2所表现的性质.而【教学片段2】中教师大胆的打破了传统复习课的模式,采用“逆向思维”的模式,先给出现象,这正符合元素化合物推断题的特点.历年来元素化合物的推断题得分情况都不容乐观,究其原因就是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欠缺,由题目的相关信息难以联想到有关物质的性质.而【教学片段2】中的处理方式中,从课堂一开始,绚丽多彩的颜色变化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完成表格后,教师还将本节内容的学习提升到学习任何一种化学物质的普遍规律,教给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而不再拘泥于本节教学内容,将教学进行了升华.

而且表格中关于“使蓝色溶液褪色和使红色溶液褪色”这两个空,按照教师的预设,答案是碘的淀粉溶液和品红溶液.而实际学生在填写表格的过程中热情很高,课堂上对于溶液的成分,大家各抒己见.有同学提出蓝色溶液可能是滴有石蕊的NaOH溶液,而红色溶液可能是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教师并没有固守教案预设,而是及时抓住学生的思维火花,对生成的教学资源及时分析.教师请同学们互相评价,并且提出了引导性的问题:“你认为如果溶液成分换了,整个过程中现象还是一样的吗?如果现象一样,你能进一步通过什么实验确定到底是何种溶液?”到此,课堂再一次进入高潮.有学生就提出了设计方案:向蓝色溶液中持续通入SO2,若溶液先褪色后溶液变红,则蓝色溶液是滴有石蕊的NaOH溶液;将褪色后的红色溶液加热,红色不恢复,则红色溶液是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经过这样的资源挖掘,课堂就成为开放性的,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被调动起来.而且学生的设计方案也是基于SO2的有关化学性质,也不背离本节课的主题.

构建主义认为,学是与一定“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学习,既避免了知识以枯燥,呆板的形式呈现,又可以引发学生的认知需求,激发其学习动机.

二、“构建开放性的知识梳理过程”的教学形式,使静态的课堂成为智者见智的动态课堂

知识点是复习课中的核心内容,但它如何呈现在学生面前是有讲究的,知识点的呈现环节,承载着激活复习欲望的职能.为此,教师应着力创设新颖的知识点梳理形式,引领学生在开放性的问题探究中完成知识点的梳理.例如,在高三复习电化学的有关内容时,传统的知识梳理中,教师会给出以下问题:

(1)什么是原电池?构成原电池的条件是什么?原电池的正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