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殿堂辉翰墨禅悦共诗风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殿堂辉翰墨禅悦共诗风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走进宝光寺,仿佛走进中国佛教建筑文化长廊。在这里,古代建筑成为寺院的“身体”,匾额楹联成为该“身体”的眼睛。佛家智慧浸润于建筑,淡淡墨香沉聚于匾额,浓浓诗意镌刻于楹联,不仅给予您空间之美,更以匾额蕴含深刻哲理、楹联富藏格律谜趣给予您心灵的滋养。

宝光寺占地143亩,坐北向南,红墙灰瓦,茂林修竹,静静地隐身在新都繁华的闹市中心。

由一塔(舍利塔)、二坊(天台胜境坊、庐山遗迹坊)、三楼(钟楼、鼓楼、藏经楼)、四殿(山门殿、天王殿、七佛殿、大雄殿)、十二堂(客堂、斋堂、戒堂、禅堂、法堂、祖堂、云水堂、伽蓝堂、念佛堂、罗汉堂、东方丈、西方丈)、十六院组成的数十座建筑,按照中轴线、两翼、的关系,有序而又灵活地分布在寺内各处,呈现原始的“塔院式”结构。刹宇崇高,庄严华丽。

宝光寺共悬挂匾额 198块,其中石刻14 块,木刻184块,可分为“寺庙堂号匾”“佛经典故匾”“僧俗赞誉匾”三大类,无论数量和质量,在全国寺院中均首屈一指。1992 年出版的《中华名匾》中精选了全国庙宇、寺观匾额157块,其中收录宝光寺匾额9块。

宝光寺共计刻挂楹联143副,其中,清刻石联64副,清刻木联9副,今刻石联13副,今刻木联57副。品读这些楹联,如同与往来先贤应对禅机。

走近宝光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山门及门前的照壁。山门共5间,设3道门,中门位于明间,供重要活动时使用。门额上嵌“宝光禅院”匾,金字黑底。两侧楹联为“龙藏远承恩,经传觉院;鸡园常说法,派衍宗门”,意为:承蒙道光皇帝的恩赐,宝光寺典藏着佛教《大藏经》。这里像印度园精舍那样,常有高僧在此讲经说法,使佛教宗支繁衍,门派兴旺。

左右两门位于稍间,供日常活动时使用。左无作门上嵌着“慧眼常明”匾,所配楹联为“出入在斯,务要了明性去;圣凡所到,须当问过心来。”右无作门上嵌着“妙庄严路”匾,所配楹联是“见闻随喜,吉祥殊胜地;究竟常乐,解脱涅门。”

殿内两边各有一尊密迹金刚塑像。后一部分左右设杨廷和、杨慎父子塑像。进得中门,殿内当心间横梁上悬着一块“宝相光明”匾,木质,漆底金字凹刻,上款“妙轮大和尚正”,落款“于右任,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刻有篆书印章。这是对宝光寺所塑佛像的赞美,也巧妙地嵌入了“宝光”二字。

第二重殿是天王殿。主供弥勒佛,左右塑有四大天王像。门楣上挂着“一代禅宗”匾,题款为“无穷老和尚属书,庚辰(1940年)秋八月营山邓锡候”。所配第一副楹联为“装成如许威严,不数木叉惠岸;参透个中秘密,依然拾得寒山。”意为:四大天王打扮得如此威武庄严,是他们的晚辈木叉太子(惠岸行者)所不能比拟的;悟穿了其中的秘密,四大天王只不过是护法天神,远不如拾得、寒山两位和尚,他们是两位菩萨应化世间的。

过了天王殿,迎面而来的是舍利塔拔地而起,全塔由基座(弥须座)、塔身、塔刹三部分构成。塔上嵌着太虚大师写的“光明藏”匾,所配“寺镇牟尼青色宝,山飞舍利紫霞光”的楹联,意为:宝光寺最敬重、最珍贵的东西,是塔宫下面所埋藏的释迦牟尼的身骨、青色宝物舍利子;宝光寺的古塔废墟上,曾经从地下飞迸出舍利发出的紫色霞光。

舍利塔的两边是钟楼和鼓楼,分别嵌着“钟敲鹤起”“鼓击龙飞”两块匾额,黑底金字。所配楹联分别为:“惊醒世间名利客,唤回苦海梦迷人”;“妙音能除三世苦,威震远澈九霄云”。

钟楼和鼓楼的下方是客堂和云水堂,分别悬挂“从那里来”“道这里入”二匾。两句皆为禅宗之禅语,字字含藏无穷机锋。“从那里来”表面为俗世间酬答语,实则为“父母未生前之本来面目”。“道这里入”,一语双关,即指在这里可以得到修行入门之法。

舍利塔后是七佛殿,供奉着过去庄严劫千佛中的最后三位佛和现在贤劫千佛中的前四位佛,分别是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婆佛、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释迦牟尼佛。该殿建于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殿前檐柱下有两个浮雕盘龙石础,是唐僖宗所建行宫的遗物,称“僖宗遗础”。

殿门正中悬“七佛宝殿”匾,两侧挂楹联“如来七佛,百千万劫超苦海;接引群生,二十四层拜诸天”。在七佛殿当心间檐柱上,还有“见几而作,作者七人,志同道同,大家息心静养;相与为善,善哉一体,先圣后圣,各自努力前行”的楹联。

七佛殿后面便是大雄宝殿,兴建于清咸丰八年(1858年)。明间中部设佛龛,龛中供释迦牟尼佛说法像,为泥塑贴金坐像,迦叶、阿难侍立两侧。明间后端供阿弥陀佛像,坐南朝北,手托莲花。

大雄宝殿前嵌着济公和尚题写的“南无释迦牟尼佛”匾额。“大雄宝殿”匾由“钦命四川分巡成都锦龙茂兵备道随带军功加三级濮诒孙为当代住持妙胜立”,时间是“大清咸丰己未岁(1859年)仲秋月谷旦”。匾横5.33米,纵1.87米,是全寺最大的匾额。

大雄宝殿配有多副楹联,如第一副楹联:“宝胜号如来,灭尽根尘,始得法身至宝;光音成法界,全消因果,试看性海流光。”意为:被称作宝胜如来的南方宝生佛,灭尽了凡夫的“六根”和“六尘”,终于得到不生不灭,成就一切功德的佛身以及佛身中最珍贵的宝物。佛教所指的色界二禅天,即以光为语言的光音天,已具备了自身形态,全面消除了因缘果报,将深广如海的真理和福泽流传到后世。此联以鹤顶格加凤尾格,分别嵌入了寺名“宝光”二字。

大雄宝殿所配第二副楹联是何元普所撰:“世外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被选入中华名联。意为:超然于世俗之外的人,对一切事物的看法都没有固定的模式,认为事物总是在发展变化的。有了这种基本观念,进而知道,看来消失了的一些事物仍然以某种形态存在着,“非法”也是“法”。下联意为:天下的许多事情,了结了好像还没有了结,即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了。这时,不妨用回避矛盾、不予过问的办法来把没有了结的事情暂时放一下,把没有了结的事情当作了结的事情的态度来对待。实际上,不了结也是了结的一种办法。因为一些事情当时还不具备了结的条件和机缘,等待必要的时间,创造相应的条件,当一切机缘成熟后,事情也就了结了。像这样的生活实例是很多的。

藏经楼是宝光寺中轴线上的最后一座殿宇,位于大雄宝殿之后,始建于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为全寺最雄伟的殿宇。藏经楼上的匾额多到令人称奇,檐下居中悬挂“宸经宝楼”匾额,既是堂号匾,又是对宝光寺所藏《大藏经》得自皇家御赐的说明。在“宸经宝楼”匾之前,廊下居中处有“觉悟群生”匾,清代名将岳钟琪于1740年为宝光寺方丈恢彰和尚所书,是宝光寺现存年代最早的匾额。在藏经楼二楼檐下的正中位置,悬挂着“法云慧日”匾,赞誉这里所藏的经典像丽日晴云一样,把佛陀光辉带到娑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藏经楼的楹联更是蔚为壮观,在中廊柱上有垫江李惺题写的“贝叶香浓,三藏括三乘之秘;金绳影直,一楼与一塔齐高。”意为:藏经楼上历代用贝叶刻写的经文以及所有用纸张印刷、书写的经书,都发出浓郁的香气;佛教经、律、论三藏典籍,囊括了小、中、大三乘,即三种解脱之道的秘密。以黄金为绳索,作为度量的标尺,标尺在阳光照耀下,其影笔直;若将这座藏经楼与寺中的舍利塔相比较,都有一致的高度和名望。

藏经楼左廊柱上有楹联“放大光明,敢向无生说妙谛;得真解脱,须从华藏认如来。”意为:能在世间放出大光明的释迦牟尼佛,善于向众生解说无生无灭的真理。众生要真正摆脱烦恼业障的系缚,必须从华藏世界里去求教释迦牟尼的真身毗卢舍那佛。

藏经楼右廊柱上有楹联“竟能与羲卦麟经,并垂宇宙;应不让元亭石室,高峙岷峨。”意为:藏经楼上存放的佛教《大藏经》,完全能和道家崇信的伏羲八卦、儒家尊奉的《春秋》经典一样,同时流传天下。这座楼也应该具有扬雄玄亭、文翁石室那样的历史地位,像岷山和峨眉山高高屹立。

藏经楼的两侧为东西方丈室,也称“狮窟”“龙潭”,并有以此为名的匾额。

狮窟题“狮子窟中狮子儿,全威污地爪牙齐。有时返掷寻芳草,百兽闻之角皱眉。潘世恩”。所配楹联是“狮窟常出狮儿,吼天吼地;紫山接来紫气,亘古亘今。”狮为兽中之王,释迦牟尼佛被喻为人中狮子。据说他出生时,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作狮子吼,后来便将传承佛法的方丈和尚居住地喻为“狮窟”。此匾是潘世恩于1846年题写的。

龙潭题“灵轩夜静续灯谈,不道前三与后三。若问德山归所事,紫霞何意古龙潭。芝轩”。 所配楹联是“地震龙潭,涌出大千世界;天垂宝塔,撑持不二法门。”“龙潭”在这里是西方丈的代称,指退院方丈和尚的居所。西方丈客堂名静照亭,以宋代眉州东坡居士(苏轼)故事而得名,现在这里改作密宗殿堂

以上主要介绍了宝光寺中轴线上的主要殿宇及其匾额和楹联,除此之外,宝光寺还有多座重要殿堂,如罗汉堂、禅堂、五观堂等,限于篇幅,在此不一一陈述。单就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及匾额楹联,就已经显示出宝光寺的博大和壮阔。宝光寺的古建筑群代表着清代中后期蜀地建筑的最高水准,是研究同时期古建筑的最佳实物,其上的匾额楹联等更是研究佛学、诗文、史实、轶闻以及书法的难得资料。

责编 李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