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初中体育课教学的智慧和成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初中体育课教学的智慧和成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许多时候,现行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不再像以往那样颇具吸引力了,恰恰相反,部分学生常常会因各种原因产生对体育课的厌倦情绪。究其原因,一是体育课堂教学模式过于程序化、刻板化和简单化,学生提不起兴趣;二是受中考目标的变相牵引,许多体育课堂教学内容只是围绕中考的几个项目展开,周而复始,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教育反而成了应试负担,学生逐渐产生了疲倦之感。为此,只有创新课堂教学模式,赋予多种教学智慧,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方能增强体育课堂的吸引力,充分发挥体育课的育人功能。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实际,针对以上存在问题谈自己的一孔之见。

一、以趣引领是构建有效体育课堂的前提

万事趣为先,兴趣乃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体育课保持持续、浓厚的兴趣,方能集中课堂注意力,积极主动地朝着老师指向的目标和布置的任务去努力,为此,学科教师务必在培养学生兴趣方面下一番苦功。一线体育课教师,应从多方面多角度努力寻求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诸多措施,使班级学生在充满智慧的教学中自由驰骋。

1.课堂导入要引发学生兴趣

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饶有兴趣的课堂导入可以瞬间吸引学生眼球,极快地抓住学生心理,使学生对本节课教学内容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进而迸发出积极的学习心理状态。作为学科一线教师,我们要想方设法创设出契合教学主题的最佳课堂导入情境,让学生较早地步入体育课学习和练习的殿堂。笔者在长期教学实际中,较好地遵循了这一原则,力求为学生创设一种富有激情、新颖的外界条件。无论是室外体育课,还是室内专题健康课,教师都尽最大可能采用合适教学的形式,创设出既迎合学生口味的生动教学情境,又提升的课堂知识的达成度。例如根据课堂不同的教学内容,有时场地可以采取正方形、半圆形的队形,有时则可以采用弧形甚至是五角形等不同常规的场景设计,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极大地提起了学生对该内容的学习兴趣。即使看似平常的准备活动,也应采取创新思维形式,让同学们有耳目一新之感。传统体育课堂的准备活动,往往由教师包办一切,“松松手”、“踢踢腿”、“集体跑跑步”之类的,尽管这些准备活动内容是必不可少的,然而,作为教师,不妨试想:能否让学生自由组合、分类自主练习呢?若能采取这样准备活动的形式,便可以预测学生的投入程度和兴奋程度了。事实上,任何活动只有唤醒学生的兴奋点,它才会出现良好效果,进而使体育课教学朝着教师预期的方向前行,这样的课堂导入方式也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教学过程需激发学生兴趣

与各门文化课一样,中学体育学科每节课都有其需达成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和情感价值观提升。体育学科教学要通过各项技能知识的传授和训练,不仅要使学生在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上得到明显提高,而且还应注意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塑造他们的优良人格。大凡面对各项运动项目,尤其是球类项目时,大多数同学都会很感兴趣,但这种兴趣常常是肤浅和杂乱无章的。比如篮球项目,尤其是男生,他们只知道拼命哄抢,大有自娱自乐之意。殊不知,篮球也是一项集体运动项目,需要发扬集体协作精神,而不是大搞个人英雄主义。作为学科教师,可以借此机会,对学生进行团结协作和集体主义教育,列举一些典型的、学生们耳熟能详的事例,这样方能达成教书和育人的双重目标。再如笔者在教学“前滚翻”内容时,场地安排是把垫子摆设在斜面上,带领学生来到布置好的场地前时,用巧妙设问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进入学习角色。问题设计如下:垫子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用处?为什么要将垫子放在斜面上等等?这时学生便围绕教师所设计的问题提出了一连串的疑问……教师则根据学生所提的问题,因势利导,来抓住重点,引出关键问题,使学生能分清主次,把知识和技能纵向连贯起来。在进行前滚翻练习时,笔者安排了自练、互练、小组组合练以及互比、互评的交替练等形式,其间教师则运用精讲示范、分层要求和整体提高等方法进行指导,同学们兴趣盎然。这样的练习安排既达到了巩固知识的目的,又培养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以法促行是构建有效体育课堂的关键

新的课程理念认为,课堂教学不再是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而应是通过教给学生学习知识的科学方法,借助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创新形式,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和感悟道理,唯有如此,才能提升体育课教学的最终实效。学科教师需要从思维和方法等方面作出努力,要求我们着力做好以下方面:

1.授之以渔,教给学生主动练习的方法

日常体育课和其他文化课程一样,是学生诸多知识门类中不可或缺的学科,既不能将日常体育课理解为放松课、调节课,也不能将体育教学简单理解为只是直接为增强学生体质服务的课堂形式,更重要的则是要教会学生自觉学习、自觉锻炼的方法,让这些方法扎根于学生内心深处,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教是为了不教”和“自练通行,自学得之”的目的。体育学科的内在知识结构虽然相当复杂,但这些知识之间往往存在着某种类似或相同的成分,例如面对初三学生中考的几个项目,教师要教给学生相关动作要领,并进行相当次数的技巧示范。同时,教师还需通过共性项目来进行比较,找出细微差别,尽最大可能地让每位学生掌握要领,发挥出最佳水准。通过诸如对比短跑与中长跑项目,跳绳与原地跳跃,铅球与掷实心球等,最终提高学生中长跑、跳绳和掷实心球的能力。在安排练习时,既要考虑到学生原有的基础甚至身体状况,又要考虑到学生自身知识体系的差异性,同时还要根据不同的内容组织相应的练习方式,所以教师在教给学生的练习方法时,应根据不同的学生特点和教学内容而确定,努力寻找它们的共性。如引导学生尝试自练来体会,让他们主动感悟动作的难易点;启发学生通过自由组合的小组练来开拓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组织和活动能力。

2.启发诱导,培养学生灵活多变的思维能力

中学体育课知识技能的传授固然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身体条件和身体素质,但后天的思维培养更是应对各项运动技能的关键所在。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思维能力也会随之发展,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将会更加深刻透彻,尤其是当学生发现学科知识的规律和动作要领的“秘诀”时,他们更能感受到这些运动项目原来是如此简单可行,从而信心倍增,成功的喜悦溢于言表,学习的主动积极性更加强烈。在初中体育课教学中,学科教师要想方设法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甚至刨根问底。鼓励学生针对某一主题发表不同的见解,尽管有时学生提出的问题肤浅甚至幼稚,但这正是我们教学中所要解决的本质问题,更是学生思维创造性的重要体现。例如,笔者在新授前滚翻教学内容时,有一位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前滚翻与翻跟斗动作一样吗?这时学生中立即出现了一阵喧哗声。有的说动作完全一样,没有任何区别;有的说动作不一样,但二者之间存在着共性,并且每位学生对自己所提问题都有一个较明确的观点。事实上,这正是我们体育课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希望出现的情境,以此为契机,教师可以对学生所提问题运用启发的方法,进行恰当的点拨,诱发他们主动思考,让学生通过积极思索去主动感知、感悟二者的异同点,最后全班达成共识,得出正确的结论。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之下的初中体育课教学,教师需充分赋予学生丰富的学习智慧和许多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重新认识体育课,逐渐学会主动思维,主动参与学习,主动练习,真正把开启体育课知识的钥匙交还给学生,唯有如此,才会从根本上改变诸多不良的体育课教学方式,提高学生身心素质,实现体育学科的教书育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