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连作晚稻宁88窄行距插秧机不同机插密度对比试验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连作晚稻宁88窄行距插秧机不同机插密度对比试验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开展宁88窄行距机插秧不同机插密度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连作晚稻88采用不同密度机插后,分蘖、经济性状和产量表现均不同。25 cm×14 cm处理产量最高,采用窄行距插秧机机插,株距14 cm有利于高产。

关键词 宁88;窄行距;机插秧;栽培密度

中图分类号 S511.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4-0024-01

为引进、推广窄行距插秧机(7寸机),探讨窄行距插秧机的增产效果,余杭区农机部门开展连作晚稻宁88不同机插密度对比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1-2]。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在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西安寺村低田畈市级粮食生产功能区内进行,前作为早稻中早39,土壤肥力中等,土壤含有机质32.8 g/kg、全氮2.1 g/kg、水解氮153.9 mg/kg、有效磷5.0 mg/kg、速效钾57 mg/kg。

1.2 试验材料

供试品种为宁88,从宁波市农科院引进。

1.3 试验设计

试验按照7寸插秧机不同株距设4个处理,即25 cm行距,10、14、18 cm 株距,以9寸插秧机30 cm行距、12 cm株距为对照(CK),每个处理种植面积667 m2。

1.4 试验过程

宁88于7月11日播种,大田用种量75 kg/hm2,7月26日机插,每穴插4~5株;基肥用过磷酸钙375 kg/hm2加碳铵375 kg/hm2,插后5 d第1次追肥,用尿素112.5 kg/hm2,插后10 d第2次追肥,用尿素97.5 kg/hm2加氯化钾112.5 kg/hm2,同时加丁苄除草;8月15日、9月5日和10月3日防病治虫3次,主要防治纹枯病、稻虱、螟虫、稻纵卷叶螟等;9月23日用粒粒饱喷施促齐穗。

1.5 调查指标

插后定点调查每个处理茎蘖数,取样考察经济性状,11月28日考察有效穗并收获,每个处理实割测产。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

宁88于7月11日播种,11月28日收获,全生育期140 d,各处理生育期相同;9月22日始穗,9月26日齐穗,齐穗期超过安全齐穗期(9月23日)3 d。因此,宁88在余杭区作连晚种植时,建议提早播种期,在7月5―8日播种,提高齐穗安全系数。

2.2 分蘖动态

从表1可以看出,落田苗随插种密度增加而增加,25 cm×10 cm处理落田苗最多;8月7―14日,25 cm×10 cm分蘖数增加最多,达150.75万个/hm2;其次是25 cm×14 cm,增加149.25万个/hm2;30 cm×12 cm(CK)居第三,增加113.85万个/hm2;25 cm×18 cm增加最少,达110.25万个/hm2;8月14―20日,25 cm×14 cm分蘖数增加最多,达143.4万个/hm2;其次为25 cm×10 cm,达89.55万个/hm2;第三为25 cm×18 cm,增加57.75万个/hm2;30 cm×12 cm增加最少,只有42.45万个/hm2;8月20―27日,30 cm×12 cm(CK)增加最多,为85.95万个/hm2;其次为25 cm×10 cm,增加73.35万个/hm2;第三为25 cm×18 cm,增加33.3万个/hm2;25 cm×14 cm分蘖数减少,说明在8月20日左右,处理25 cm×14 cm即已达到最高苗数,其余处理在8月底左右达到最高苗数,9月初开始减少。

2.3 经济性状和产量

从表2可以看出,25 cm×14 cm处理株高最高,为82.8 cm;其次为25 cm×18 cm,为82.0 cm;30 cm×12 cm处理与25 cm×10 cm处理株高相同,为80.3 cm。穗长以30 cm×12 cm(CK)处理最长,为15.98 cm;其次为25 cm×18 cm,为15.46 cm;25 cm×14 cm处理穗长为15.23 cm;25 cm×10 cm处理穗长最短,为14.62 cm,随株距的增加依次减少。有效穗数以25 cm×10 cm处理最多,为346.7万穗/hm2;其次为25 cm×14 cm处理,为268.5万穗/hm2;30 cm×12 cm(CK),为265.8万穗/hm2;25 cm×18 cm处理最少,为238.5万穗/hm2。总粒数以30 cm×12 cm处理最多,达122.70粒,其次为25 cm×18 cm处理,为112.91粒;25 cm×14 cm处理为101.31粒;25 cm×10 cm,为88.27粒;总粒数随株距的增加而依次减少。

(上接第24页)

实粒数以30 cm×12 cm处理(CK)最多,达117.22粒,其次为25 cm×18 cm处理,为106.19粒;25 cm×14 cm处理,为97.83粒;25 cm×10 cm处理,为83.62粒,实粒数随株距的增加而依次减少。结实率以25 cm×14 cm处理最高,达96.6%,其次为30 cm×12 cm(CK)处理,为95.5%;再者为25 cm×10 cm处理,为94.7%;25 cm×18 cm处理最低,为94.0%。千粒重以25 cm×10 cm处理最高,为29.7 g,其次为25 cm×14 cm处理,为29.2 g,再者为25 cm×18 cm处理,为29.0 g,30 cm×12 cm处理最低,为28.8 g。

理论产量以30 cm×12 cm(CK)处理最高,为8 973.30 kg/hm2;其次为25 cm×10 cm处理,为8 609.10 kg/hm2;再者为25 cm×14 cm处理,为7 670.10 kg/hm2;25 cm×18 cm处理最低,为7 344.60 kg/hm2。实际产量以25 cm×14 cm处理最高,为7 624.05 kg/hm2;其次为25 cm×10 cm处理,为7 412.10 kg/hm2;再者为25 cm×18 cm处理,为7 181.85 kg/hm2;30 cm×12 cm(CK)处理最低,为6 631.95 kg/hm2;25 cm×14 cm处理比30 cm×12 cm处理增产992.1 kg/hm2。

3 结论与讨论

连作晚稻宁88采用不同密度机插后,分蘖、经济性状和产量表现均不同。从产量结果看,窄行距机插的产量要高于对照宽行距(9寸)机插的产量,不论从各处理平均产量还是单个处理产量,均要高于对照。从窄行距不同株距机插的产量结果看,25 cm×14 cm处理产量最高;25 cm×10 cm处理由于密度增加,总粒数和实粒数明显减少,虽然理论产量最高,但实际产量还是要低于25 cm×14 cm处理。因此,从构建合理的群体结构,达到一个稳产、增产的产量构成角度来说,对于连作晚稻宁88常规晚粳稻品种,采用窄行距插秧机机插,株距14 cm有利于高产[3-6]。窄行距插秧机对于连作晚稻杂交稻品种的增产效果还有待进一步试验考察。

4 参考文献

[1] 谢豪军.窄行距插秧机机插对比试验[J].现代农机,2013(3):30-31.

[2] 朱洪昌.水稻窄行距插秧机械化技术试验与示范[J].农机科技推广,2012(7):45,42.

[3] 张尊忠.水稻机械化栽插技术应用推广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7.

[4] 李秋亭.豫东黄灌区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试验效果分析[D].郑州:河南农业大学,2009.

[5] 胡云天.杂交稻机插秧技术的试验与示范[J].安徽农机,2007(1):18-19.

[6] 蔡亚军,吕新源.高速插秧机引进及配套技术的试验与研究[J].中国农机化,2002(4):42-43.

[7] 王自强.水稻插秧全程机械化探讨[J].现代化农业,2013(9):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