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国内外区域旅游产业集群研究进展综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国内外区域旅游产业集群研究进展综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产业集群已成为一种世界经济现象,并且是一个国家或区域竞争力和创新力之所在。在国内外旅游产业的发展研究中,旅游产业集群已被认为是现代旅游业迅速发展的标志和趋向。文章基于区域旅游产业集群研究背景,对比探讨了国内外区域旅游产业集群理论和实践研究的进展情况。

关键词:区域旅游产业集群 理论研究 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10-275-02

产业集群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它不仅构成当今世界经济的基本空间构架,还常常是一个国家或区域的竞争力和创新力的有力体现。理论上,“产业集群”把区域看作一个整体,把公司和产业看作一个系统,揭示了区域内相关产业的联系和合作,注重区域发展、创新、竞争、区域网络等,对于提升区域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实践中,产业集群理论则主要运用于传统制造行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而作为朝阳产业、无烟产业和关联产业,旅游业的蓬勃发展近年来在全世界各国中已引起高度重视。同时,旅游产业自身所具备的网络性、信息性、连贯性和综合性的特点,使旅游产业在空间上自然集聚并向相关产业链延伸,区域旅游产业集群成为近年来全球旅游业研究的热点和重点。

一、区域旅游产业集群的研究背景

“Industrial Cluster”(产业集群)的概念是最早由Michael E. Porter 教授正式提出,并于1998年在《集群与新竞争经济学》中指出:“集群是特定产业中互有联系的公司或机构聚集在特定地理位置的一种现象。”同年,迈克尔・波特还指出:“集群的因素支配着当今世界经济的地图,它是每个国家国民经济、区域经济、州内经济甚至都市经济的显著特征。”随后,产业集群作为区域经济研究的重要对象吸引了全球学术界、企业界和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并随着其理论研究的深入和实践的拓展,率先应用到了提高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和创新力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探索中。

旅游产业是一个关联性极高的产业,在某一特定的区域内,存在着以旅游目的地为核心为旅游者提供上中下游各项配套服务的各种企业,它们围绕旅游吸引物自然而然产生地理空间聚集的现象。这种特殊的现象很快引起了国外学者的重视,如Go & Williams; Hall, Cambourne, Macionis & Johnson在较早期曾探索性地提出运用集群理论来研究旅游产业。随后波特在1998年正式提出:“旅游业是集群效应最明显、最适合集群化的行业之一。国家应把旅游企业集群作为重点培植对象。”至此之后,国外学术界率先正式开始了对旅游产业集群研究。研究主要是在沿用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传统理论基础上,从宏观和微观双重的视角,围绕区域旅游产业集群一系列内涵和特点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理论和实证研究。

二、国外区域旅游产业集群研究进展综述

1.理论研究方面。国外学者基本上沿用了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传统方法,即集群示意图和“波特钻石模型”的分析方法。根据国外旅游权威杂志《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Tourism Management》和《Tourism and Hospitality Research》等关于区域旅游产业集群的文献,可以总结出国外学术界在旅游产业集群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区域旅游产业集群的内涵、作用、形成条件和培育方法、集聚机制、企业网络、竞争与合作关系、集群优势竞争和创新等方面。Gollub等人认为价值链是区域旅游集群的核心,区域旅游的发展扩大过程可通过价值链来反映。他们认为区域旅游集群主要由产出层、供给层和投入层三个集聚层次的价值链构成。随后,Sara指出旅游集群体系中除传统的分布于城市与目的地的娱乐、餐饮和宾馆等旅游企业集群外,还存在另一种类型的集群,即各种主题集群(Thematic Clusters),如各种遗产旅游、特种旅游、探险与运动旅游等。此外,Sara还以瑞典的耶尔彭和菲奈斯达伦为例,比较分析了区域旅游产业集群的发展历史和特征。

在研究区域旅游产业集群的作用方面,《The Strategy in Action》的第四章运用波特的钻石模型理论分析了南非区域旅游业的竞争力现状,并指出通过旅游产业集群能够增强旅游产业的竞争力。Sara在《旅游业集群与创新》的研究报告中指出应该把集群作为促进区域旅游产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手段。Jackson通过对澳大利亚区域旅游集群的研究指出产业集群的理论非常适用于旅游业,尤其是区域旅游的发展,产业集群可以将旅游资源丰富地区的比较优势转换为竞争优势。2005年,Jackson通过对中国西部区域旅游发展的实证研究,说明根据波特的钻石模型建立起来的区域旅游集群发展模式是提高区域旅游竞争优势的一种有效方式。由此可见,国外学者普遍肯定了产业集群模式有利于区域旅游产业的发展,它是提高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和优势的有效途径,但是对于产业集群是怎样促进旅游业发展方面还缺乏深入的理论研究。

在研究区域旅游产业集群形成机理和培育方法方面,Weiermair和Steinhauser在2003年通过研究奥地利的“山地康体运动”旅游产业集群政策,指出区域旅游集群主要取决于游客的需求多样化。Julie Flowers 和Katherine Easterling用钻石理论分析了南卡罗来纳州的旅游产业集群,研究了如何通过钻石要素的培育使区域旅游产业集群“生长”;2003年欧洲旅游研究协会(ETRI)的研究学者Sara Nordin运用波特钻石理论模型分析了区域旅游产业集群的形成条件。Rick Heffernon等在分析Flagstaff认为旅游产业集群的形成受到外部和内部两大驱动因素的影响:外部驱动因素包括趋势、资源和事件;内在驱动因素包括资产和区域可以决定在哪里开发、如何开发、开发多少资源。他们还指出一个有活力的区域旅游产业集群需要从市场营销的核心形象、更多当地的旅游吸引物、训练有素的客户服务、稳定的劳动力、区域支持和领导、完善的航空服务、环境的继续美化和适宜改良等方面进行培育。

在研究区域旅游产业集群竞合关系方面,Julie Jackson和Peter Murphy通过对澳大利亚旅游产业集群的案例研究,指出区域旅游产业集群中的企业能更好地理解竞争是指以差异性和创新为基础而不是对抗性竞争活动或削价竞争。而Sara通过对瑞典两个冬季旅游目的地产业集群的研究总结出:中小企业集聚、地方性特别强、企业关系特别融洽的旅游产业集群并不利于竞争和创新,而外来资本较强且有垄断性企业的旅游产业集群则反而会带来技术、创新和促进创新的竞争气氛。由此可见,国外很多学者指出了区域旅游产业集群内的企业间缺乏沟通、合作以及对抗性不良竞争的问题,同时这也限制了区域旅游集群的优化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2.实践研究方面。进行区域旅游产业集群实践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区域旅游目的地所属企业之间的合作和良性竞争,形成区域旅游战略联盟或虚拟合作组织,促进实施“旅游产业集群战略”,强调旅游产业内部的联合,更好地完善区域旅游产业链,以提高区域旅游目的地整体竞争优势。

近年来,国外很多国家及区域性旅游管理部门开始着手旅游产业集群的实践应用。南非是较早实施“Tourism Cluster Initiative(旅游产业集群战略)”的国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1999年,南非环境事务与旅游部(DEAT)、贸易与产业部(DTI)、交通运输部(DOT)及产业发展社团(DC)联合开展了“南非旅游集群研究”(South African Tourism Cluster Study),并形成了由旅游产业集群发展战略报告(Strategy in Action Report)、地方旅游产业集群行动指南(Accelerating Local Tourism Cluster――A How to Manual)及相关材料(Additional Material)组成的成果。并在相关报告材料中指出南非旅游产业集群战略方案集中于三个水平:国家集群、主题集群和地方集群。在南非政府成功将产业集群政策应用于Fish River、Khayelitsha、Magaliesberg、Valley of the Olifants四个区域以后,国际集群协会(The Cluster Consortium 1999)成功地用集群方法分析了南非旅游业的集群现象,给出了旅游产业集群的概念,构建了南非旅游产业集群的示意图,分析了旅游吸引物、游客、供给层、辅助层各要素的特点,并用“钻石模型”对集群现状进行了评价。

继南非之后,泰国的普及岛于2002年在亚洲地区率先引入集群的理念来提升该旅游目的地的旅游产业竞争力。2005年,美国南卡罗莱纳州的竞争力提升战略规划中也提出了打造旅游集群的理念;苏格兰的Loch Lomond地区也开始规划通过集群战略将自身提升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旅游目的地。

三、国内区域旅游产业集群研究进展综述

1.理论研究方面。对比国外区域旅游产业集群研究,国内起步的比较晚。1998年,吉国秀率先提出:“旅游业是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产业集群”,指出了旅游六大要素。随后,有很多学者对旅游集聚现象进行了研究,如王瑛等提出了“旅游域”的概念:即旅游点在一定条件下形成集聚,集聚在一起的旅游点形成一个统一的旅游区。黄羊山等在讨论“区位论”对区域旅游规划中的应用意义时,分析了旅游集聚效应。邓冰等指出旅游产业在某些地域呈现了明显的产业集聚现象和趋势,通过对旅游业集聚的现象描述,归纳了旅游业集聚的特征并分析了其影响因素。

对比国外学者的分散研究,国内著名的产业集群研究专家王缉慈等于2003年底发起了集中化的产业集群虚拟研究平台――“中国地方产业集群研究网”(www.省略/)。在网站中众多学者就旅游产业集群是否存在、旅游产业集群的概念、形成条件、旅游产业集群的特征、产业关系、旅游产业集群的创新等问题进行了交流与讨论,其中争论的焦点是旅游业作为服务业最重要的产业是否能适用集群理论进行研究。同时,国内学者关于旅游产业集群的研究文章也日益增多。国内学术界公认研究旅游产业集群的第一篇文章是尹贻梅等2004年发表的《旅游企业集群:提升目的地竞争力新的战略模式》,文章首次从区域集群的角度给旅游集群以定义。2005年,王兆峰教授以“旅游产业集群实现区域旅游竞争力提升”为内容,申报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并成功获得立项,这是国家级基金首次对“旅游产业集群”进行研究资助。

随后有更多国内学者进行了关于区域旅游产业集群的研究,重点集中于论证区域旅游产业集群的科学涵义和系统框架,探讨区域旅游产业集群的基础理论如集群特征、形成、类型、竞争优势及内部结构,以及构建区域旅游产业集群的理论体系。但是,对于集群内企业间关系、集群内部的竞合机制、集群发展模式、集群形成机理和集群创新等方面理论和案例的深入研究缺乏。

2.实践研究方面。国内研究者在进行区域旅游产业集群实践研究时,主要是通过分析了该区域旅游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对策。例如,2005年,麻学锋等提出了武陵山区旅游产业集群发展对策,指出旅游产业集群是提升武陵山区旅游业竞争力的一种新战略模式;2006年,张梦以大九寨国际旅游区为例,对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随后,省市级区域旅游产业集群理论研究也随着单一旅游风景区的研究开始发展起来,如2006年王树雄,于正东对湖南旅游业在转型时期如何提升旅游产业竞争力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湖南旅游产业集群的空间构架及措施。2007年,廖可贵从旅游产业集群的概念和打造旅游产业集群品牌的可行性入手,在当前武汉旅游产业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打造武汉旅游产业集群品牌的各影响因素。2007年,张轶慧,梁旭从旅游产业集群竞争力架构入手,具体分析了河北旅游产业集群的架构问题和发展对策。2007年,徐红罡和相阵迎在对旅游产业集群理论简要综述的基础上,以珠海市为案例,实地调研和深入访谈分析珠海旅游产业集群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并构建了珠海旅游产业集群的构成要素示意图,利用“钻石模型”评估珠海旅游集群的发展现状。文章丰富了国内关于旅游产业集群的实证研究,指出珠海旅游产业集群已经初步形成, 并且是一种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2008年,吕白羽提出了湘鄂渝黔边旅游产业集群构建的对策,并指出了旅游产业集群是提升湘鄂渝黔边旅游产业竞争力的战略模式。2008年,王瑜分析了福建省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必要性及优势条件,提出福建省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对策建议:确定旅游产业集群主题、制定旅游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加强旅游产业集群的治理等。2009年,高乐华以山东省为研究对象,从旅游产业集群识别、经济社会效应评价、动力机制等方面对山东省的旅游产业集群和发展战略进行了系统的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研究。

此外,国内许多省市级政府部门也在本区域的“十一五”规划中提出了打造旅游产业集群的战略构想:比如,福建省公布的“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培育四大旅游产业集群”;河南省“十一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到了“大力发展十大旅游产业集群”的构想;山西省“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提出“形成中心旅游城市、旅游产业集群、重点旅游景区、旅游城镇四级建设格局”;呼伦贝尔市“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提出:“加快发展旅游业,构建旅游产业集群,全面提升旅游业产业素质和竞争力”。

3.其他研究方面及主要研究方法。国内学者除了上述理论与实践研究以外,还针对区域旅游产业生态集群化、旅游产业集群空间结构和区域旅游产业集群品牌方面进行了初探性研究。

在研究方法方面,国内学者主要采用定性描述、总结归纳和实证案例分析的方法来讨论区域旅游产业集群,有少部分研究涉及到应用简单的经济理论和数学模型进行定量分析。

四、小结

区域旅游产业集群研究已经受到国内外学者以及政府的广泛关注,并成为现代旅游业迅速发展的标志和趋向。通过国内外区域旅游产业集群研究进展情况的对比,可以总结出国内区域旅游产业集群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国外的研究还存在一定差距,特别是在研究深度上缺乏深入和创新,研究范围上不够开阔和突破,研究可操作性欠缺,并且典型性的案例研究也比较少。

参考文献:

1.白靖宇,张伟峰,万威武.国内外产业聚群理论研究进展综述[J].当代经济科学,2004(3)

2.唐娟.旅游产业集群国外研究综述[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5)

(作者简介:陈苏,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战略管理 湖北武汉 430000)

(责编:贾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