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白塞病的诊断与治疗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白塞病的诊断与治疗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白塞病是一种慢性血管炎性疾病,以反复的口腔黏膜溃疡为主要特征,并可累及多个系统,包括生殖器溃疡、眼病变、皮肤损害,以及中枢神经、血管、关节的病变。

[关键词] 白塞病;治疗;干扰素

[中图分类号] R59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12(b)-012-03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Behcet disease

ZHANG Da-qian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the Medical College,Shihezi University, Shihezi 832000,China)

[Abstract] Behcet's disease is a chronic vasculitis disease, characterized by recurrent oral mucosal ulcer and can involve many systemic manifestations including genital ulcer, ocular disease, skin lesions, neurologic disease, vascular disease and arthral disease.

[Key words] Behcet's disease; Treatment; IFN

白塞病(Behcet's disease,BD)是一种慢性炎性系统性血管炎,可累及所有形态及管径的血管,以反复的口腔黏膜溃疡、外阴溃疡、皮肤损害和眼病变为主要特征,并可累及关节、肺、中枢神经和胃肠系统。本病在东亚、中东和地中海地区发病率较高,被称为“丝绸之路病”。在我国,其发病率尚无确切资料,任何年龄均可患病,好发年龄为16~40岁。BD病因至今还不明确,可能与感染、自身免疫等因素有关,目前认为激活的T细胞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TNF)在致病中起重要作用。因此,BD既不完全是遗传性疾病,也不是感染性疾病,可能为多因素性疾病。

BD主要的病理表现为广泛的动脉或静脉血管炎和受累部位血栓的形成。BD可累及多个系统,轻症患者可仅以皮肤黏膜的症状为主,但眼睛(50%~70%)、关节(50%)、血管(25%)、胃肠道(5%~10%)和中枢神经系统(5%~10%)也可受累。复发性口腔溃疡常作为首发症状出现在青春期后。20%~25%患眼睛疾病的患者可导致失明。

1 诊断

1.1 临床表现

病程中医生观察和记录到的临床表现有复发性口腔溃疡、眼炎、生殖器溃疡以及特征性皮肤损害,另外出现大血管或神经系统损害则高度提示白塞病的发生。

1.2 实验室检查

本病无特异性实验室异常,活动期可有血沉(ESR)增快、C-反应蛋白(CRP)升高;部分患者冷球蛋白阳性,血小板凝集功能增强。

1.3 针刺反应试验(pathergy test)

用20号无菌针头在前臂屈面中部斜行刺入约0.5 cm,沿纵向稍做捻转后退出,24~48 h后局部出现直径>2 mm的毛囊炎样小红点或脓疱疹样改变为阳性。此试验特异性较高,且与疾病活动性相关,阳性率60%~78%。静脉穿刺或皮肤创伤后出现的类似皮损具有同等价值。

1.4 特殊检查

神经白塞病常有脑脊液压力增高,白细胞数轻度升高。脑CT及磁共振(MRI)检查对脑、脑干及脊髓病变有一定帮助,急性期MRI的检查敏感性高达96.5%,可以发现在脑干、脑室旁白质和基底节处的增高信号。慢性期行MRI检查应注意与多发性硬化相鉴别。MRI可用于神经白塞病诊断及治疗效果随访观察。胃肠钡剂造影及内窥镜检查、血管造影、彩色多普勒有助于诊断病变部位及范围。肺部X线片可表现为单侧或双侧大小不一的弥漫性渗出或圆形结节状阴影,肺梗死时可表现为肺门周围的密度增高的模糊影。高分辨的CT或肺血管造影、同位素肺通气灌注扫描等均有助于肺部病变的诊断。

1.5 诊断标准

本病无特异性血清学及病理学特点,诊断主要根据临床症状,故应注意详尽的病史采集及典型的临床表现。目前较多采用国际白塞病研究组于1989年制定的诊断标准。①反复口腔溃疡:1年内反复发作3次。由医生观察到或患者诉说有阿弗他溃疡。②反复外阴溃疡:由医生观察到或患者诉说外有阿弗他溃疡或瘢痕。③眼病变:前和(或)后色素膜炎、裂隙灯检查时玻璃体内有细胞出现或由眼科医生观察到视网膜血管炎。④皮肤病变:由医生观察到或患者诉说的结节性红斑、假性毛囊炎或丘疹性脓疱;或未服用糖皮质激素的非青春期患者出现痤疮样结节。⑤针刺试验阳性:试验后24~48 h由医生看结果。有反复口腔溃疡并有其他4项中的2项以上者,可诊断为本病,但需排除其他疾病。其他与本病密切相关并有利于诊断的症状有:关节痛或关节炎、皮下栓塞性静脉炎、深部静脉栓塞、动脉栓塞和(或)动脉瘤、中枢神经病变、消化道溃疡、附睾炎和家族史。

本病以某一系统症状为突出表现者易误诊为其他系统疾病;以关节症状为主要表现者,应注意与类风湿性关节炎、赖特(Reiter)综合征、强直性脊柱炎相鉴别;皮肤黏膜损害应与多形红斑、结节红斑、梅毒、Sweet病、Stevens-Johnson综合征、寻常性痤疮、单纯疱疹感染、热带口疮、系统性红斑狼疮、周期性粒细胞减少、艾滋病(AIDS)等相鉴别;胃肠道受累应与克罗恩病(Crohn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相鉴别;神经系统损害与感染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膜炎、脑脊髓肿瘤、多发性硬化、精神病相鉴别;附睾炎与附睾结核相鉴别。

2 治疗

本病目前尚无公认的有效根治办法。多种药物均有效,但停药后大多易复发。治疗的目的在于控制现有症状,防止重要脏器损害,减缓疾病进展。

2.1 一般治疗

急性活动期,应卧床休息;发作间歇期应注意预防复发,如控制口、咽部感染、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伴感染者可行相应的治疗。

2.2 局部治疗

轻微皮肤、黏膜损害的患者,可采用局部治疗。口腔溃疡可选用局部抗菌、抗感染的漱口水,如1%~2%的洗必泰、消炎灵、柑橘提取物、四环素液(250 mg四环素溶于5 ml甘油中),四环素液漱口时宜保留2 min,4~6次/d。此外,还可局部外用麻醉剂(2%~5%利多卡因、0.5% ~1% 丁卡因,2~3次/d)或局部外用皮质类固醇(去炎松黏膜油膏、培氯美松软膏)4次/d。生殖器溃疡可局部外用皮质类固醇;疼痛的生殖器溃疡可局部使用麻醉剂;顽固的溃疡可局部注射皮质类固醇;眼结膜炎、角膜炎可应用皮质激素眼膏或滴眼液;眼色素膜炎需应用散瞳剂以防止炎症后粘连,重症眼炎者可在球结膜下注射肾上腺皮质激素。

2.3 系统治疗

2.3.1 非甾体抗感染药非甾体抗感染药有消炎镇痛作用,对缓解发热、皮肤结节红斑、生殖器溃疡疼痛及关节炎症状有一定疗效,常用药物有布洛芬,0.4~0.6 g,每日3次;萘普生,0.2~0.4 g,每日2次;双氯酚酸钠,25 mg,每日3次;其他如COX-2选择性抑制剂等。

2.3.2 秋水仙碱秋水仙碱1.0~1.5 mg/d治疗皮肤黏膜症状有效,可能的作用机制是抑制嗜中性粒细胞的趋化。在一项2年的双盲、安慰剂对照的研究中证实秋水仙碱(1~2 mg/d)可以减少女性而不是男性患者的口腔和生殖器溃疡的复发,对于预防红斑结节男女均有效。另一项双盲、安慰剂对照的研究发现该药对关节炎症状也有效。有学者研究发现,使用秋水仙碱(1.0~1.5 mg/d)联合苄星青霉素治疗口腔和生殖器溃疡以及红斑结节症状在减少复发的频率方面比单用秋水仙碱疗效好,但由于未对潜在的感染进行评估,故苄星青霉素的疗效还不确定。

2.3.3 沙利度胺沙利度胺可以明显减轻严重的口腔和生殖器溃疡,并且可以抑制毛囊炎样皮疹,但可引起短暂的红斑、结节发作频率增加。用量100 mg和300 mg疗效相同,但在停药后其效果只能维持较短的时间,其使用受到致畸和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的限制。

2.3.4 免疫抑制剂

2.3.4.1 硫唑嘌呤:对于治疗口腔溃疡和预防生殖器溃疡的复发均有效果,但很少单独用于治疗皮肤黏膜的症状,且对丘疹脓疱样皮疹无效,停药后易复发。用量为2.0~2.5 mg/(kg・d),可与其他免疫抑制剂联用,应用期间应定期复查血常规和肝功能等。

2.3.4.2 苯丁酸氮芥:用于治疗视网膜、中枢神经系统及血管病变。用法为2 mg,每日3次,持续使用数月直至病情控制至稳定,然后逐渐减量至小剂量维持。病情完全缓解半年后可考虑停药,但眼损害应考虑用药2~3年以上,以免复发。用药期间,应定期到眼科就诊检查。副作用有继发感染,长期应用有可能发生停经或减少、无精的副作用。

2.3.4.3 环孢素:环孢素[10 mg/(kg・d)]在减少眼部疾病的发病频率和严重程度方面优于秋水仙碱(1 mg),其维持剂量为3~5 mg/(kg・d)。小剂量环孢素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白塞病较单用环孢素效果更好,而且肾脏毒性更小。单用环孢素或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视力可以保持原状或进一步改善达4年以上,但环孢素因产生耐药而使疗效降低,停药后症状反跳。有人认为,磁共振检查发现有神经系统症状和病变的患者是使用环孢素治疗的禁忌人群,当眼睛病变严重时可以联合使用环孢素和硫唑嘌呤。

2.3.4.4 环磷酰胺:在急性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或肺血管炎、眼炎时,与泼尼松联合使用,可口服或大剂量静脉冲击治疗(每次用量0.5~1.0 g/m2体表面积,每3~4周1次)。使用时嘱患者大量饮水,以避免出血性膀胱炎的发生,此外可有消化道反应及白细胞减少等副作用。

2.3.4.5 柳氨磺胺吡啶:有眼色素膜炎但没有视网膜受累的患者经口服柳氮磺胺吡啶1.5~3.0 g/d,同时联合中等剂量皮质类固醇[0.5 mg/(kg・d)]治疗1~2个月,症状可缓解。

2.3.4.6 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每周7.5~15.0 mg,口服或静脉推注用药。用于治疗神经系统、皮肤黏膜等病变,可长期小剂量服用。不良反应有骨髓抑制、肝损害及消化道症状等,应定期检查血常规和肝功能等。

2.3.5 干扰素-α(IFN-α)在开放性研究中发现,IFN-α治疗皮肤黏膜损害和脓疱性病变有效,剂量为3 000 000~1 800 000 U/次,3次/周。在一项开放实验中证实,IFN-α可减少关节炎症状发生的频率。IFN-α治疗BD有效,对难治的后葡萄膜炎可以长期保存视力,但对皮肤黏膜症状多数只能部分缓解。

2.3.6 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可用于治疗严重的口腔及生殖器溃疡、急性发作的眼部病变、神经系统症状、严重的血管炎和关节病变。开始剂量相当于泼尼松1.0~1.5 mg/(kg・d),病情控制2周后逐渐减量。若病情危重,可行冲击治疗。

2.3.7 抗TNF-α药物抗TNF-α药物最早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和Crohn病,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抗TNF-α药物也试用于治疗BD。

2.3.7.1 英利昔单抗(infliximab):为抗TNF-α单克隆抗体。近期的临床研究表明,英利昔单抗治疗所有的白塞病快速、有效。11例对常规治疗抵抗的BD患者分别接受英利昔单抗3 mg/kg(1例),5 mg/kg(9例)和10 mg/kg(1例),分1~4次静脉给药,疗程6个月。其中,2例患者有严重的皮肤黏膜症状,3例有严重的胃肠道症状,6例视力受损L2 。经治疗后均取得了明显的好转或完全治愈,且患者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在另一项11例对免疫抑制剂治疗效果不佳的难治性白塞病患者中,9例有严重的眼睛病变,1例患脑部血管炎,另1例有严重的皮肤黏膜病变和关节炎,这些患者除了最后1例患者失访以外,其他患者对短期的英利昔单抗治疗均有良好的效果,而且无不良反应。

2.3.7.2 依那昔普(etanercept):属抗TNF-α的单抗家族。一项双盲、安慰剂对照的试验显示,依那昔普治疗BD的皮肤症状有效,40例男性患者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症状病变,在停止使用其他药物4周后,随机接受依那昔普或安慰剂25 mg皮下注射,2次/周。依那昔普治疗后,很多患者的口腔溃疡、结节和脓疱样皮肤损害及关节炎均有明显改善,多在1周后起效。治疗组中40%患者口腔溃疡不再复发,而对照组仅有5%。依那昔普治疗可以导致血沉和血清C反应蛋白降低。而且有些患者在停药后3个月症状出现反复。

2.3.8 氨苯砜口服氨苯砜100 mg/d可有效缓解口腔症状和皮肤损害,如患者出现乏力或血红蛋白下降,应减量至50 mg/d。

2.3.9 米诺环素米诺环素能减少外周血单核细胞产生过多的IL-1、IL-6,口服米诺环素100 mg/d,持续用药3个月,能有效地缓解生殖器溃疡,但对口腔溃疡无效。

2.3.10 己酮可可碱服用己酮可可碱600 mg/d,同时联合瑞巴派特(rebamipide,抗溃疡药)300 mg/d,可使个别患者的皮肤黏膜损害、眼部损害及口腔溃疡缓解。

2.3.11 免疫调节剂Roobert等学者认为,对无眼部及神经系统并发症等严重损害的患者可首先试用转移因子(TF),以尽量避免应用皮质类固醇和免疫抑制剂等副作用较大的药物。左旋咪唑每周150 mg也可改善部分患者的溃疡症状。

2.3.12 净化的牛视网膜S抗原1例病程12年的白塞病患者,每次服用净化的牛视网膜S抗原30 mg,每周3次,逐渐减为每周1次,在随后的2年中,虽未继续服用环孢素A及强的松治疗,但眼部病变发作次数明显减少。目前,净化的牛视网膜S抗原的临床疗效正在研究之中。

2.3.13 血浆置换法该法能作为紧急措施使危重病情得以缓解,还可延长缓解与复发的间隔时间。

2.3.14 中药治疗中药可平衡阴阳、调节免疫、改善微循环、促进溃疡修复、疏通心肾、护脾散邪、活血化瘀,可以达到上焦热清、中焦热化、下焦二便排毒,从而达到愈后不复发的目的。在西医诊断的基础上,采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方法,运用固定的方药,解释本病的基本矛盾,同样也可获得较好的疗效。专方、专药对疾病的治疗有一定的针对性,例如甘草泻心汤是治疗本病最常用的方药,经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方中的生甘草具有类激素作用,但少有激素的副作用,所以专方专药会为我们开发新药提供一定的思路。

2.3.15 手术治疗重症肠白塞病并发肠穿孔时可行手术治疗,但肠白塞病术后复发率可高达50%。复发与手术方式及原发部位无关,故选择手术时应慎重。血管病变手术后也可于术后吻合处再次形成动脉瘤,故一般不主张手术治疗,采用介入治疗可减少手术并发症。眼失明伴持续疼痛者可手术摘除,手术后应继续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可减少复发。

3 预后

本病一般呈慢性,多数预后较好。缓解与复发可持续数周或数年,甚至长达数十年。在病程中可发生失明、腔静脉阻塞及瘫痪等。男性患者血管、神经系统及眼受累较女性多且病情重。本病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胃肠道受累偶有致死。

总之,白塞病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治疗应因人而异,目前许多新疗法尚需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宗文凯,崔盘根.白塞病的某些治疗进展[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2005, 31(1):25.

[2]叶任高,陆再英.实用内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2.

[3]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白塞病诊治指南(草案)[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3, 7(12): 762-764.

[4]唐晓霞,于立群,崔刘福.白塞病研究进展[J].临床荟萃,2005,(12): 707-708.

[5]丁有荣.中西医结合治疗白塞病的临床体会[J].中国医学杂志,2007,5(3):46-47.

[6]杨学林,徐新山,陈俊岭,等.白塞病诊治进展[J].现代诊断与治疗,2005,16(1): 62-63.

[7]赵建宏,郭士海.白塞病37例临床分析[J].济宁医学院学报,2004,27(2):48.

[8]陈岚,叶岚,陈兴平,等.58例白塞病回顾性分析[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3, 19(1):25-27.

[9]李芹,寿涛,张虹,等.白塞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探讨(附48例分析)[J].中华综合医学杂志(河北), 2003,5(1):21-22.

[10]马志红,郭雨凡,周航,等.白塞病的治疗[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2, 23 (1):45-47.

[11]常宝珠,夏隆庆.白塞病的治疗进展[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1,30(6):403-405.

[12]欧吉伟.中西医结合治疗白塞病的体会[J].广东医学, 2001,22(10):956.

[13]Sakane T,Takeno M,Suzuki N,et al.Behcet’s disease[J].N Engl J Med,1999, 341:1284-1291.

[14]Hirohata S,Kikuchi H.Behcet’s disease[J].Arthritis Res Ther,2003,5:139-l46.

[15]Evereklioglu C.Managing the symptoms of Behcet’s disease[J].Expert Opin Pharmacother,2004,5:3l7-328.

[16]Goossens PH,Verburg RJ,Breedveld FC.Remission of Behcet’s syndrome with tumour necrosis factor alpha blocking therapy[J].Ann Rheum Dis,2001,60:637.

[17]Robertson LP,Hickling P.Treatment of recalcitrant orogenital ulceration of Behcet’s syndrome with intliximab[J].Rheumatology (Oxford),2001,40:473-474.

[18]Hassard PV,Binder SW,Nelson V,et al.Antitumor necrosis factormonoclonal antibody therapy for gastrointestinal Behcet’s disease:acase report[J].Gastroenterology,2001,120:995-999.

[19]Tmvis SP,Czajkowski M,McGovem DP,et al.Treatment of intestinal Behcet’s syndrome with chimeric tumour necrosis factor alpha antibody[J].Gut, 2001, 49:725-728.

[20]Munoz-Fernandez S,Hidalgo V,Fernandez-Melon J,et al.Effect of infliximab on threatening panuveitis in Behcet’s disease[J]. Lancet,2001, 358:l644.

(收稿日期:2007-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