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以药学为特色开创科技创新工作新局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以推动医药卫生事业和医药经济发展为已任
中国药科大学的科研工作始终坚持“强化基础、加强应用,推动创新,促进联合”的指导思想,立足国际前沿,充分发挥药学、中药学学科齐全的优势,通过学科群建设,促进了学科的交叉、渗透,显著提高了科技攻关和科技创新能力。学校获得国家、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00多项,获得国家新药证书100多本,不少科技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国钧教授主持的“常用中药材品种整理和质量研究”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98年至今,承担的国家“863”项目、“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项目数,在国内同类院校和科研院所中位居前列。
进入21世纪,医药科技已成为推动医药卫生事业和医药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加入WTO后,提高我国疾病防治水平和医药产业核心竞争能力,关键在于实施教育与科技创新。新的形势对学校教育和科技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此,中国药科大学组织有关专家、有关部门对学校科技工作的发展方向、科技体制与机制的改革进行了多次讨论,确立了科技发展的总体思路:坚持以人为本,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坚持以学科建设为基础,体制与机制改革为动力,创新药物研究与基础研究为重点,科研基地建设为支撑,团队建设为保障,提高创新能力为关键,不断增强承担国家重大科研课题能力,获得高显示度标志性成果。明确了以创新药物研究为主攻方向,在注重基础研究的同时,做好应用基础研究。
服务社会是高等学校的三大功能之一。学校积极探索建立教育、科技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机制,与许多大中型医药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近5年来,科研成果已转化为生产力的科研项目有100余项,为医药企业创造了数十亿元的产值,学校获转让费近亿元。
“十五”期间,中国药科大学面向社会需要,研制了一批疗效好,毒副作用小的新药,积极为医药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争取到的横向科研经费数逐年增加,2001年~2005年共签订横向项目1659项,到帐经费1.23亿元。获药品临床批件和药品生产批件共101项,新药证书43本,其中获一类新药证书7本,二类新药证书12本。为更好地服务社会,加强中国药科大学与社会的广泛联系,“十五”期间,积极参加各项科技成果洽谈会,通过各种途径广泛宣传推广中国药科大学的科技成果、科研信息,同时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和信息,使科研工作更加有的放矢。中国药科大学还十分重视与社会和企业的合作与联系。先后与云南省、贵州省、广东省中山市等签订了长期合作意向书。利用多种渠道不断向企业传递中国药科大学的科研信息,吸引他们来学校参加合作交流。
加强学科建设 提高科技水平
中国药科大学十分注重支持创新药物及基础研究,加强重点课题的前期研究工作,组织力量攻克技术难关,为申请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奠定了良好基础。“十五”期间,主持、参与“863”项目37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面上项目共62项,以及教育部重点项目、国家新药研究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新技术项目等其他项目共一百多项,共获资助1.48亿元。
学科建设是高水平科研的重要基础。“十五”期间,中国药科大学以“211工程”建设为主线,以重点学科建设为核心,以学科群建设为途径,以创新药物理论与新技术、中药和天然药物现代化、生化与分子药学和药物制剂新理论与新技术等四个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为重点,加强学科建设。强化了学科建设意识,根据创新药物研究的需要组建学科群,按学科群配置资源,促进了学科的交叉、融合,推动集成创新。“十五”期间,中国药科大学在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学科重新申请中,药物化学、生药学、药剂学学科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点,现代中药与天然药物学学科被批准为江苏省重中之重学科。
打牢科研基础 加快创新进程
“十五”期间,中国药科大学自筹资金组建了新化合物结构测定、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新药作用机理与新靶点发现、药物代谢动力学、新药筛选、现代中药与天然药物学、蛋白质组学与功能基因研究、新药合成与纯化技术和药物制剂新技术等创新平台。在此基础上,积极组织部省级重点实验室的申报。其中,“江苏省新药筛选中心”、“江苏省创新药物代谢动力学重点实验室”、“江苏省药物制剂研发创新技术中心”获得资助。中国药科大学为组长单位承担的科技部“临床前药代动力学关键技术及平台研究”获资助1800万元;2004年6月“现代中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实验室建设任务论证,已进入正式建设阶段。
“十五”期间,中国药科大学始终把调动教职工积极性作为科技管理的首要任务,建立合理的激励与约束机制,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先后制定和完善了10个管理文件,为规范全校科研数据的管理,中国药科大学科学技术处编制了《中国药科大学科研管理数据库》,该数据库收集了全校科研项目、纵横向课题和经费、获奖项目、授权以及申请中的专利、新药证书等信息,为科研管理和各项数据的统计提供了可靠的基本素材。
突出药学特色 提升成果质量
经济和社会发展要依靠科技,科技进步要依靠创新,科技创新要依靠人才。“十五”期间,中国药科大学十分重视加强项目的验收、鉴定、科技成果申报各类奖项工作。其中,科技部“1035”项目――“新药筛选中心”完成情况获得验收专家组的好评;“1035”项目――“关附甲素的研究开发”通过验收,并获得一类新药证书;“爱普列特”项目被专家组认定为“重大科技成果”。 “十五”期间,中国药科大学获得药品临床批件和药品生产批件共101项,新药证书43本,其中获一类新药证书7本,二类新药证书12本,申请专利153项,授权51项,获得各类奖项45项,其中,在“中国药学发展奖”中徐国钧院士获得了全国唯一的最高奖“特别贡献奖”,安登魁教授获得“药物分析学科奖”,廖清江教授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现在,中国药科大学正认真贯彻国家科教兴国方针,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集全校之力,扬比较优势,谋跨越发展,促整体提高,不断抓住新机遇,迎接新挑战,构筑新优势,赢得新发展,创造新辉煌。为创建国际知名的,以药学为特色,理、工、经、管、文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