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她的直肠息肉为啥发生了癌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她的直肠息肉为啥发生了癌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八年前,年过半百的张大姐因大便带血被诊断患有“直肠息肉”,并进行了手术治疗。经对息肉做病理检查发现,该息肉为“绒毛状腺瘤”。术后,医生一再叮嘱张大姐要定期复查。但她却不以为然,直至近日因出现了坠胀、大便次数增多且带血方来医院就诊。检查结果证实,张大姐的直肠息肉已转变为“低分化腺癌”,其肠腔内已被肿瘤占据了2/3。得知这一结果后,她欲哭无泪,后悔不已。那么――

直肠息肉是指从患者的直肠黏膜表面向肠腔内长出来的隆起性病变。目前随着内镜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直肠息肉的检出率已达51%。根据直肠息肉的病理改变可将其分为新生物性(腺瘤性)、错构瘤性、炎症性和化生性(增生性)四种类型。后三种类型的直肠息肉为非肿瘤性,其癌变的可能性很小,而第一种类型的直肠息肉为肿瘤性。肿瘤性直肠息肉又可分为管状腺瘤、管状绒毛状腺瘤和绒毛状腺瘤三种类型。肿瘤性直肠息肉是由于患者的肠道黏膜细胞增生过旺,使局部黏膜隆起并向肠腔内突出生长所致。这三种类型的肿瘤性直肠息肉的癌变率分别为27%、34%和50%。也就是说,直肠的绒毛状腺瘤属于癌前病变,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在临床上,大多数直肠息肉患者的病变都不是单一的,有些患者的结肠上也会长有息肉,尤其在以直肠与乙状结肠的结合部位长有息肉的情况较多。因此,一旦发现患者的直肠上长有息肉,应进一步对其做纤维结肠镜检查,以确定该患者的其他部位是否也长有息肉,同时还应对息肉做病理检查。需要指出的是,直肠息肉患者无论采用何种治疗方法,如在肠镜下用电凝圈套切除、用热活检钳或活检钳钳除、用电凝器灼除或用激光或微波摘除等,都必须将息肉全部彻底地切除。

目前,大肠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也有明显的上升趋势。有关统计资料显示,在我国大肠癌的患者中有2/3的人患的是直肠癌。大多数的大肠癌都是从肠腺瘤发展而来的。这个过程大约需要10~15年的时间。临床实践表明,直肠息肉术后患者的复发率为10%左右,多发性直肠息肉术后患者的复发率可达30%。日本高野大肠病医院曾对6715例肠腺瘤摘除术后患者进行了6年的随访,他们每隔2~3年就对这些患者做一次纤维结肠镜检查。结果发现,约有44.2%的患者在术后又长出新的肠腺瘤。有31例患者患上了大肠癌。这些患者在10年间的癌变率为0.63%。因此,直肠息肉术后患者必须定期进行复查,以便尽早发现病情的变化,及时地进行治疗。

一般来说,如果直肠息肉患者在手术时切除的是小于或等于5毫米的小腺瘤,而且经病理检查证明该腺瘤属于轻中度的不典型增生,那么该患者将来患大肠癌的危险将低于一般人群,其10年间发生癌变的几率为0.35%。这样的患者在术后只需每年做一次大便隐血试验即可,若大便隐血试验的结果呈阳性则需做肠镜检查。如果患者在手术时切除的是大于5毫米的腺瘤,或是已发生癌变的腺瘤,或经病理检查证明该腺瘤属于重度的不典型增生,那么这些患者将来患大肠癌的危险将明显增大。其中所切除的腺瘤仅是大于5毫米的,其在10年间的癌变率为0.65%。所切除的腺瘤经病理检查属于重度不典型增生的,其在10年间的癌变率为7.78%。而这些患者在术后应每年进行一次肠镜检查。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本文开头所谈的张大姐的直肠息肉所以发生了癌变,首先是因为她的直肠息肉属于恶变率较高的“绒毛状腺瘤”,其次是她在切除息肉后没有进行积极的治疗和定期复查。这是大肠息肉患者应该引以为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