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弄潮儿”周厚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弄潮儿”周厚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周厚健48年来的经历无不与“海”相联:从小在海边长大、喜欢在海边散步,领军海信集团迈向海外。这就不奇怪投身企业管理13年的他,是一位风格硬朗的“弄潮儿”。

周厚健人如其名:中等个头,墩实而沉稳,步履稳健。但10年前他就大胆地构想:把海信做成国际化的公司与跨国公司竞争,并为此扎营布阵。

现在,多年的努力开始渐渐显现:海信在海外已拥有20多个子公司,100多个集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分公司,1000多个维修服务网点,产品远销全球80多个国家与地区,并在美国、巴西、印尼、意大利、中东、澳大利亚等国家设立了6个海外机构,出口额超过5亿美元。

周厚健终于可以欣慰地说:现在,我们走出去了。这种走出去并不仅仅体现在在国外建立的几个工厂,也不仅仅落实在2005年高端产品近5亿美元的出口额,而是这种快速增长的态势,以及创造这种态势的内部支撑条件。可以断言,海信的下一个5年增长大头在海外。

出口金牌

2005年对于海信而言捷报频传。2月26日,周厚健颇为激动,这一天,他亲手领取了由国家质检总局正式颁发给海信的“国家出口免验产品”荣誉证书。这意味着海信通过了严格评审,成为中国首批获此殊荣的彩电企业。

周厚健认为,这个证书的意义远大于1亿美元的订单,这是海信进军国际市场的一块金牌通行令。

根据国家质检总局专家的介绍,此次是国家颁布23号令以来进行的首次免验产品评选,制定了6大项78条严格的审核标准。它不仅要求申报企业符合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而且要求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有良好的质量信誉、连续3年出口检验的合格率在100%。在全国各行业申报免验的上千家企业中,海信顺利通过了层层筛选,最终成为新办法实施后的首批获得免验资格的企业。

还是26日,6月,夏天到来的时候,周厚健又迎来了好消息。海信在北京了用5年时间埋头自主研发的“hiview信芯”。“hiview信芯”意味着一颗真正的彩电“中国芯”的诞生,是中国彩电业核心技术的重大突破,在此之前,中国每年彩电的年产量7000万台,但7000万台没有一片核心芯片是中国人自己的。随着海信芯片的诞生,这个历史到此结束了,中国的彩电有了中国自己的芯片。 随后,海信又成功研发并且鉴定了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冰箱控制技术――适量变频技术。

1988年,当周厚健因为偶然听了一节青岛厂长经理学习班课程,而被管理所吸引的时候,他一定想不到十几年后会是这番景象:海信平板电视、TDP电视、液晶电视在中国市场上的销售额占有率、销售量占有率率先超过了国外品牌,成为第一位;中东与非洲已成为海信彩电的最重要的海外市场。在北非的阿尔及利亚,海信彩电就占到了国内出口该国总量的80%,在南非彩电市场,海信也占到15%的市场份额。

“如果国内企业在竞争中能打败国际企业,海信希望是第一个;如果国内企业在与国际企业的竞争中都死掉了,海信希望是最后一个。”周厚健曾痴人说梦般的宣言,如今听来掷地有声。

一颗技术“心”

1982年,周厚健毕业于山东大学无线电系,进入青岛电视机厂(海信前身)工作。因为很喜欢研究、解决技术问题,年仅25岁的周厚健很快成为了车间技术组长。

待到1992年走马上任厂长的时候,取得自己的核心技术成了周厚健心中追求的目标。

这个目标,与周厚健1990年在美国考察受到的冲击不无关系:他发现芯片(集成电路)的设计对电子产业的发展将起到支撑作用。回国以后,热血沸腾的周厚健当即告诉当时的电子工业部副部长张强,中国的企业一定要搞自己的芯片。但彼时海信的人力、财力、技术基础都不具备这个条件,这个梦想,也足足瘫痪了10年。

直到海信迈出了国际化的步伐,周厚健也才得以继续自己的梦想。他看到自己面临这样一个市场:以2004年为分水岭,中外家电企业的第一次艰苦较量基本结束了。中国部分本土企业顽强地生存下来。“第二轮的较量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竞争的区域扩大到世界。二是以技术为核心的博弈才真正开始”。

数字显示:从90年代开始,中国靠巨大的也是增长迅速的市场潜力和低廉的劳动力成本迅速崛起为家电大国。目前,全球60%的家电“最终产品”都产自中国。 但是“这仅仅是一个生产数量的百分比,而并非是一个技术含量上的百分比”。

中国是个制造大国,但是,尽管中国有很多很大的生产规模的企业,却只能加工,不能创造。周厚健对于中国是世界的工厂的说法有他自己的思考,这个思考近乎残酷:“加工和制造的区别在什么地方呢?加工是有人给我图纸,我按照图纸做出来。制造是从这个产品的诞生就能够设计它,然后把它再设计成一个产品,制造出来。中国很快成为世界制造工厂的理由我认为并不充分”。而海信希望成为一个制造厂,加速技术升级,找到海信在国际上的立足之地。

精神第一

1992年周厚健上任青岛电视机厂厂长,此时正是中国彩电业的第一个严冬。而“新官”放的第一把“火”却是人事大整顿:首先开除20个偷工厂物料的工人。随后,一次性将干部从147人精简至99人。在几十年波澜不兴的国企,周厚健的举动无疑受到了质疑和非议。但他始终认为,对于品德不合格的人,不能提供一次机会。

十几年前周厚健的这几把“火”,实际上暗合了现在所推崇的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之后,周厚健一直延续着这样的思路,比如将留下来的干部送到山东大学进行培训经营管理等等。

在周厚健的眼里,人代表着一种精神,而精神则是胜利的根本。

周厚健闲暇的时候喜欢在家看会儿电视,前段时间中央台热播的历史题材剧《亮剑》就让他很有兴趣。他不仅仅看得津津有味,还从中看出了一些管理企业的想法:剧中的男主角尽管大字不识几个,却总能旗开得胜。“这实际上归结为我们心中总在呼唤,或者我们心目中都需要一种精神,就是果断出手,勇往直前,把我们的能力发挥到极限”。心中总充满着一股历史责任感和激情:“以我的理解,这种精神和激情,有时候比专业、比知识更重要。很多人成功后,大家发现有的人未必脑袋多聪明,未必知识面多宽,但是他总能把事做好。什么原因呢?是共性原因,他们都有《亮剑》的精神。”周厚健还热心地建议朋友们有空也看看《亮剑》。

海信研发芯片,依靠的也是一种精神。海信芯片在5年多前开始研发,历经了1600多个日日夜夜。周厚健把这个阶段形容为“5年看不到头的极度挑战”,“我们承受着难以想象的寂寞与枯燥,实际上这是非常寂寞,非常枯燥的。”周厚健说:“精神是我们取胜的根本原因”。

也许是凛冽的海风吹多了的缘故,也许是在近十几年的市场搏杀所带来的感悟,周厚健一直十分清醒。有了成绩的时候,他首先看到的是挑战和困难。而且,他也从不避讳提及这些困难。在周厚健看来,海信自身还有很多问题,比如营销这个瓶颈一直束缚着海信的发展。同时,周厚健也不满意海信的资本经营,他甚至曾在媒体面前坦言:“今天的海信还处在产品经营阶段,没有上升到品牌经营以及资本经营的更高级阶段。”

现在,海信集团下属的系列子公司均已陆续完成改制,目前只有海信集团仍为国有独资企业。对于一点,周厚健非常肯定,那就是在过去和现在,海信从来没有过进行MBO的想法。海信对于周厚健而言,是与海外跨国公司一争天下的梦想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