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农村人口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发掘与对策探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农村人口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发掘与对策探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我国现阶段的农村人口城市化进程中的诸多物质、社会及政策问题都很大程度阻碍了城市化的进程。而对于这些状况的对策探索是迫不及待的。现阶段应抓好经济、调整和完善户籍制度、改革和创新就与制度并且加快城市建设共同落实,让城市化进程的脚步不受粘滞。

关键词:城市化;就业制;户籍制

城市化是现代化过程中最富有生气和活力的状态之一,产业革命以来城市化浪潮弥漫全球的社会现实已充分证明其本身的普遍性。而农村人口的城市化是城市化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针对现阶段的状况,对农村人口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及对策作出研究尤为必要。

一、我国现阶段农村人口城市化的现状扫视:

总的看来,中国城市化水平不仅低于发达国家在同一工业化水平时的城市化水平,也低于目前在同一发展水平上的发展中国家。目前我国人口城市化水平为36%,比当今世界低收入国家的城市化水平还低。我国经济改革以来的一、二十年间,数以千万计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乡镇企业就业,并因此带动了乡镇企业高速度增长,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了城市化的发展,但这种替代终究是有限度的。农村人口城市化规律是不可阻挡的,限制城市化是积累矛盾,加剧矛盾,而不是解决矛盾。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转移剩余农业劳动力与城市化有机地结合起来。国内外的实践经验表明,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是现代化进程中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两个方面。从2O世纪8O年代初期以来,我国剩余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取得史无前例的进展,但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进程仍然十分缓慢,这两者之间表现出极其明显的不协调。而农村人口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转移和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是任何国家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二、现阶段农村人口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及其成因分析

回顾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城市化进程,中国目前许多大城市的发展已经离不开这些转移到城市的农村人口。但农村人口向城市化转移过程中,仍面临诸多问题。

(一)物质因素的粘滞力放慢了城市化的脚步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有限的土地资源对于迅速膨胀的人口而言是极其匮乏的。这一现象使本来有限的耕地资源更加吸纳不了农村劳动力日益增长的供给,必然造成目前我农村人口城市化问题目益突出、越来越紧迫。由于我国农村人口仍在继续增加,这种人地矛盾将不断加重土地资源对农业劳动力的压力,促成农村人口大量剩余 这是构成农村劳动力外流的强大内在推力。而城市的人口控制政策和政府对流动人口的清理、遣返等手段,又迫使在城市就业的农业剩余劳动力回到农村。这两种不同方向的挤压造成农村人口城市化问题更为突出、更为尖锐。

(二)社会因素同样也桎梏了城市化进程的速度

首先是社会总需求不足。我国近几年来经济增长明显呈现社会总需求不足;其次是人口密度过大,城市基础设施不足而形成的“城市病”。

(三)政策因素也使得农村人口城市化进程迟缓

在农村人口城市化过程中,政策因素在其中有很大影响。首先是户籍政策因素,在传统体制下,我国实行城乡分割的户籍管理制度,限制农民进入城镇,因而也成为阻滞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制度障碍;其次是人口政策因素,长期以来,由于我国执行严格控制农村人口进入城市的政策,使大量人口滞留农村。

三、现阶段农村人口城市化中所存在问题的对策探索

农村人口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加快农村人口城市化进程是目前实现我国社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积极探索其对策是必不可少的。

(一)大力发展城市经济是创造农村人口城市化的前提条件

农民进城,是城市的“吸力”和农村的“推力”这两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城市的“吸力”和农村的“推力”只是表明了我国农村人口城市化的必要性,农村人口城市化的实现归根结底取决于城市的吸收能力。这种吸收能力主要是指城市为新接纳的农村人口提供工作和生活条件的能力。而这两种能力的形成又主要取决于城市经济的发展。当然,进城农民也是发展城市经济的一支重要力量。目前,在城市建筑行业、工商企业、特别是在个体服务业,都有大量的进城农民。在许多城市中,进城农民已经成为城市建设与发展不可缺少的一支生力军了。

(二)就业制度的调整和完善

第兰产业的发展与城市化水平和城市规模有着密切关系,城市化水平越高,第三产业发展比重越大.城市规模越大,第三产业发展的条件越充分。因此,制定有效的政策措施,推动第兰产业的发展,是加快我国农村人口城市化进程和实现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关键环节。

(三)户籍制度的改革和创新

我国的户籍制度尽管已经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仍然限制着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转移。户籍制度必须进一步改革和创新。改革可以分两步走:第一步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放宽大中城市对农民户口迁入的限制;二是重新设定农村居民户口迁入城镇的条件。第二步与国际接轨,将户籍管理的职能限定于维护社会治安和人口统计两个方面,取消其控制人口迁移的职能,以身份证制度替代户籍管理,淡化户口作用,逐步撤掉就学、就业、社会保障问题上户口的藩篱,彻底打破城乡二元户籍结构,实现城乡户籍一体化。在政策上要淡化城市偏好,模糊城乡界限,取消户籍产生的城乡居民在劳动就业、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差别待遇;剥离户籍身份上的特权和不平等,将户籍制度的改革同住房、医疗、教育及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配套进行。

参考文献:

[1]左学金.中国人口城市化和城乡统筹发展[B].上海:学林出版社,2007,6(1).

[2]浒经勇.中国农村经济改革研究.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3]范义平,刘炳芳.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