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舒肝补肾活血法治疗黄褐斑57例的临床观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舒肝补肾活血法治疗黄褐斑57例的临床观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 舒肝补肾活血; 黄褐斑

[中图分类号] R758.4+2[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7-223-01

黄褐斑是一种临床常见的以面部色素沉着为特征的皮肤病,笔者使用中药内服治疗,收集近3年的57例病人进行观察,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患者57例,均为门诊患者,年龄16~45岁,病程1个月~6年,平均病程1.4年。皮损发生部位:蝶形型为35例,面上部型4例,泛发型18例。发病诱因:日晒诱发10例、精神因素诱发18例、化妆品使用不当诱发8例、口服避孕药诱发8例、原因不明者13例。其中有48例患者既往曾进行过治疗,均未治愈,治疗期间均未使用其它药物治疗。

1.2 诊断标准:黄褐色或深褐色斑片,对称分布于颜面部、颧部及颈部,成蝴蝶型,也可累及前额、鼻、口周及颊部。

2 治疗方法

2.1 基础方药:柴胡12g、当归15g、赤芍10g、桃仁20g、丹参30g 、红花10g、川芎10g、白芷10g、降香10g、菟丝子20g、山茱萸10g。

2.2 辨证分型为

2.2.1 肝郁气滞血瘀型:皮损为浅褐色斑片,大小不一,伴烦躁易怒,情志不遂;月经先后无定期,经血暗紫,经前乳胀,舌质暗红苔薄白,脉弦。治宜疏肝理气,解郁调经。基本方加郁金10g、枳壳10g、泽兰10g、木香10g、茯苓15g、丹皮10g。

2.2.2 肝郁脾虚湿郁型:皮损呈黄褐色斑片,边缘欠清楚,面色少华或萎黄,胸脘痞闷,神疲嗜睡、乏力、纳呆,月经后期,经血色淡,舌淡苔白,脉细。治宜健脾利湿,益气养血。基本方加黄芪30g、白术10g、茯苓15g、党参10g、白芍10g、木香10g。

2.2.3 肝肾不足气滞血瘀型:皮损呈深褐色或灰暗斑片,伴腰膝酸痛,畏寒肢冷,经血量少,舌淡苔白脉沉迟;或月经先期量少,口干不欲饮,虚烦不得眠,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宜滋补肝肾,补血活血。熟地黄20g、仙灵脾10g、枸杞子10g。

上述各证型辨证施药,每天一剂,早晚分服。经期停用。另外,睡前服用三七2g ,活血消斑。

3 疗效判定标准[1]1)痊愈:色素斑片完全消失或面积消退>90%;2)显效:色素斑片面积消退>60%,或色素斑片中有正常肤色皮岛;3)有效:色素斑片面积消退>30%,或色素斑片变浅;4)无效:色斑颜色不消退。

4 结果 本组57例患者经过1月治疗,痊愈12例,显效30例,有效1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73.6%,有效及无效患者继续2月治疗后基本痊愈。

5 典型病例 陈某,女,42岁,因面部黄褐斑2月就诊,症状见:面部颧骨部位间黄褐素沉着,伴月经提前,量少,色黯,白带偏多,舌质红,苔黄腻,舌底脉络瘀曲青紫,诊断为肝郁血虚,湿热瘀滞型。治以上方加味:丹皮10g、栀子10g、生地10g、 茯苓15g、苍术10g、蒲黄10g、白芷6g、降香1og,两日一剂共服用15剂,面部色斑明显变浅,后又服用2月。月经明显改善,白带正常,色斑消失。

6 讨论 黄褐斑俗称“蝴蝶斑”,是一种多发生于中青年女性的的色素沉着性皮肤病,该病除常见于孕妇外,各年龄的男女亦可罹患。色斑多分布在人的额、眉、鼻和唇上等部位,呈淡褐色,有对称性,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多边界清楚,患者局部无不适感,但常年不退,日晒后加重。黄褐斑的发生可由紫外线照射、化妆品、妊娠、内分泌紊乱、药物避孕药、氯丙嗪,苯妥英钠和微量元素失衡等因素引起。其中,妊娠引起又叫妊娠斑,分娩后一般可以消失,本案未纳入。某些疾病如慢性肝炎、酒精中毒、甲亢、结核、内脏肿瘤也可发生。本病还可以受遗传因素的影响。

黄褐斑在祖国医学中又称“黧黑斑”,业界多认为本病的病机与肝脾肾三脏密切相关,脏腑功能失调气滞血瘀是主要病机,贯穿于疾病演变的整个过程。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首倡“女子以肝为先天”,肝为刚脏,主藏血,主疏泄,司血海,是女性生理活动的枢纽,肝以气为用,以血为本,体阴而用阳,“气血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医宗金鉴・卷六十三》云:“黧黑斑……由忧思抑郁,血弱不华,火燥结滞而生于面上,妇女多有之。”阐明了肝气郁结与黄褐斑发病的关系; 《外科正宗・卷十一》有云:“黧黑斑者,水亏不能制火,血弱不能华肉,以至火燥结成黑斑,色枯不泽。”表明肾中精气不足也是黄褐斑发病病机之一;中医有“无瘀不成斑”之说,近代研究发现黄褐斑患者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电泳、血沉、纤维蛋白原测定均明显高于常人,符合血瘀病理表现[2]。针对疾病的病机治疗多以疏肝理气,活血化瘀,补益肝肾为主。本方以柴胡、赤芍疏肝,菟丝子、山茱萸补益肝肾,丹参、当归、川芎活血化瘀,三七、降香、白芷活血淡斑,甘草健脾益气调和诸药,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随证加减,诸药共奏疏肝补肾活血祛瘀,调和气血之效。现代医学研究显示:酪氨酸酶是色素产生过程中重要的催化剂,抑制其活性则可以控制色素的产生,白芷、丹参、川芎可抑制酪氨酸酶的作用及其参加的酶促反应[3];山茱萸有抗氧化作用,并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白芷对皮肤致病菌有一定抑制作用,可使皮肤光洁[4],当归有抗促性腺激素作用,其主要成分阿魏酸可抑制垂体分泌黄体生成素和催乳素,拮抗促性腺激素释放,抑制酪氨酸酶活性,防止其氧化形成色素[5]。以上药物的药理学研究,符合西医认为的黄褐斑发病机理,可以取得很好疗效。

参考文献

[1]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色素病学组.黄褐斑临床诊断和疗效标准[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4,18(5):278.

[2] 盛波,张友堂.中医药治疗黄褐斑研究进展[J].中医药信息,2003,20(1):81-82.

[3] 曾倩,刘艺,邓琳雯.试论肝肾通为女子之先天[J].浙江中医杂志, 2006-11.

[4] 陈达灿,国维.皮肤性病科专病中医临床诊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647-648.

[5] 过伟峰,汪红,顾勤,等.克斑胶囊治疗黄褐斑88例临床总结[J].中医杂志,2000,41(11):677-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