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忘不了这片土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忘不了这片土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二月底,我们随团中央“下基层抓落实”工作团甘肃分团,踏上了西行的旅途,开始了两个月的“西部生活”。工作之余,我们记下了一些感受。

一片需要“甘露”的土地

我们这个小组是到古浪县。古浪,古称苍松。“古浪”是藏语,意为“黄羊沟”。到古浪前,松树和黄羊就已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里。当汽车载着我们翻过风雪迷漫的乌鞘岭,进入古浪地界后,哪里见得到苍松的影子!看到的是光秃秃的黄土山,寸草不生,只是在沟底、路旁、田边有些近几年种植的白杨树,在寒风中摇曳。我们很纳闷,“种草种树”已经三年了,这里为什么还是一片荒凉?后来才知道,甘肃省提出“三年停止破坏”,而古浪人民做到了“一年停止植被破坏”,他们种草种树、改造环境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那荒山秃岭没有树和草,主要是老天不帮忙。

这里是甘肃18个干旱县之一,年降雨量才100—300毫米,年蒸发量却为1,800~3,000毫米。“有水就收,无水就丢”,全县109万亩耕地,水地只有29万亩,而保灌面积才16万亩,人均只有半亩。不仅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就是人的生存也受到缺水的威胁。在山区,百姓视水如金,喝的是涝巴水,挖个土窖,积下雨和雪,供全年享用,那水中微生物含量之丰富,可以想象。我们外地人,吃上两天,肚子就发胀。就是这种水,也是限量高效使用。一个乡干部,半盆水,先漱口,再洗脸,后洗脚,沉淀到第二天还派别的用场。山里人洗脸就更是一种很神圣的礼仪了。

我们是来帮助做青年工作的,经过一段时间调查,感到这里的团组织同样犯有缺水症,就象一架水车没有水作动力不能运转一样,全县20个农村乡镇团委,419个农村团支部,虽然班子健全,但大部分处于有组织无活动的状态。不少乡镇自1983年以来,农村支部没有发展过团员,没有收缴过团费,有的支部团员不到青年总数的2%。许多团员讲,“你们不来找我,我还真想不起自己是个团员。”恐怕这也是一种“水土流失”现象吧。所以我们去了以后,有些青年形象地说我们是帮助团组织引水来了。实际上,我们无能“引水”,只是同他们一起来建造团的“水利工程”,让每个团支部增强造水和储水的机能,这样才能培育起一片片茂盛的“青年林”。

一片正在苏醒的土地

古浪给我们的最初印象过多的是贫寒。但不到一个星期,我们就深深地爱上了这片土地。不是因为那广博、深沉的腾格里大漠,也不是因为那能唤起怀古之情的丝绸古道,而是那黄尘满身,既有粗犷、豪爽、淳朴性格,又有革新和进取精神的古浪青年。

虽然,贫困还是笼罩在他们头上的一片阴云,但我们却从古浪青年思想深处所发生的变化中,发现了这里未来富裕的绿洲。他们思想中固有的原始古朴、落后保守的小农意识在商品经济浪涛的冲击下,产生了激烈的震荡,这震荡产生的巨大力量唤醒了这片沉睡中的土地。海子滩乡的新西滩村,是个从山区迁来的贫困村。全村55户人家,人均收入只有88元。而那里有一伙小青年,他们用微薄的收入,尽力多订报纸、杂志,从中寻找致富的信息。村团支书小张为了能找出一条致富门路,硬着头皮往外闯,笨嘴拙舌念起“生意经”,慢慢胆子大了,兰州、白银,宁夏中卫都跑遍了,去年光搞副业就挣了1,200元。虽然多有失败,但也尝到了成功的甜头。有一次他自作主张,买了三只西德长毛兔回来,加上路费用了500元钱,老父亲气得直瞪眼,骂他:“一头骡子的钱给我买回这几个毛兔子,有啥用?”一连几天不跟他搭话。一年后,三只兔子变成了32只,还卖了几斤兔毛。老本赚回来后,老人才消了气。小张感概地说:“现在办一件事真难,外面形势我们难适应,家里老人又不理解,真是两头受气。”

青年们虽然起步了,但步履维艰,舆论的压力太大。裴家营乡有个青年外出贩卖蒜苗,由于信息不灵,一次亏本3,000元,回村后,遭到全村人的白眼,人们骂他是败家子,是不肖子孙,吓得他不敢出家门。也难怪,他们过惯了“一分钱掰八瓣儿花”的生活,还摸不透商品经济变化莫测的脾气。

尽管如此,商品经济还是为这片干枯的土地注入了“甘露”,虽然它的流量还很小很小,但它开化了人的头脑。我们问当地青年最关心什么,回答普遍是要致富,要技术,要信息。我们每开一次座谈会,青年们最爱听的就是“致富经”和“生意经”,如果单纯说团的支部工作要如何如何加强,青年们的眼睛就暗淡了。在裴家营村召开团员会的那个晚上,我们试探着谈团组织应如何帮助青年脱贫致富,气氛热烈非凡,10点半宣布散会,团员们不肯走,一直拖到11点半,他们才依依不舍地离去。他们说:“这么多年,我们团支部没开过这样解渴的会。团中央以后多帮我们出些致富的点子吧。”

是啊,贫困地区团的工作究竟应该以什么为中心,需不需要把带领、帮助青年脱贫致富作为重点工作来抓,这个问题团中央在上面已经喊了多年,现在,在这片正在苏醒的土地上,我们找到了答案。

一片耕耘播种的土地

大西北的春天怪得很,昨天还是狂风大作,今天就会大雪纷飞,明天也许就阳光灿烂了。但人们照样按时耕播。四月初的古浪,到处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地里边,娃娃赶着小毛驴,老汉吆喝着骆驼,小伙子驾着拖拉机,土洋并举,老少齐上,都在辛勤地耕耘。

如今耕耘者的队伍又在扩大。团干部培训班里聚集着的乡团委干部就是新加入的“耕耘者”。一个月前,他们还是刚刚进入团的岗位的新兵,那时问他们农村团的工作如何开展,齐刷刷的20多个小伙子面面相觑,答不上话来,胆大的回答个开展娱乐活动,再就没词了。如今呢,看他们的样子,似乎成竹在胸了。一个月来,他们全身心都扎在团支部,贪婪地汲取生活的养分,拓宽自己的工作视野。岘子乡地处山区,交通不便,这山与那山可以对面讲话,可见个面就得走半天,乡团委书记小杨硬是用一个月的时间,翻沟越坎跑遍了每个支部。青年看到他的到来,欢呼着“共青团又回来了”。待他返回时,包里揣满了攒了一个月的脏衣服,心里装满了青年们热爱团组织的深情。调查中他们了解到,“求富”是青年们追求的目标,“求知”则是青年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抓住了这个兴奋点,就找到了农村团的工作所依托的坚实土地。在这块新发现的“土地”上,他们开始了辛勤的耕耘。土门镇、泗水乡、海子滩乡团委先后办起了“春季果树栽培技术培训班”,大靖乡团委成立了“信息服务中心”,裴家营乡团委准备推荐10个青年到兰州学习建筑技术,民权乡团委则要帮助一伙子青年承包好一个砖厂 ……乡团干如数家珍一样谈论着自己一月来的工作、见闻。他们欣喜地看到自己耕耘播种后的初步收获,张张笑脸充满了收获的喜悦,也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一片充满希望的土地

青石啊崖上的冬冬草哟

尕羊羔能吃了多少

只要啊阿哥的心肠好哟

花头巾能顶过多少

这是团县委书记李元春挂在嘴边的山歌。这个中央团校毕业的大专生,象热爱“花儿”那样热爱自己的家乡,家乡在他的心中是个神圣的字眼。不是吗?这是一片多么有希望的土地啊!为了解决缺水问题,国家投资3亿元在黄河上游景泰县地段建设多级电力提灌工程,开掘200公里水渠,把水引到古浪。1988年二期工程一结束,古浪县就能扩大30万亩水浇地。有了水,加上具有开拓精神的人民,有了辛勤的耕耘者,这块土地就会出现奇迹。要把希望变成现实,作为一个团县委书记,担子也不轻啊,特别是团中央书记宋德福到古浪时谈的一席话对他的震动更大。德福同志说:“你们是30万人口,发展规划也是两个30万——30万吨水泥厂,30万亩水浇地,你们还有一个30,就是人均收入增长30元,你们县团的工作就要研究这四个30,就要研究怎样在致富上面作文章。”年轻的团县委书记坐不住了,很快团县委与甘肃农业大学团委建立了联谊团委,制定了农业、种植业,养殖业培训计划。团县委又根据县委提出的具体目标,作出了“关于带领全县青年脱贫致富振兴古浪的决定”,并向全县青年响亮地提出了“六万青年攻富关,三五年内翻一番”的口号。现在,一个个小“七五”计划制定出来,一批批青年技术协会竟相成立,一大批青年申请入团,……全县青年将在共青团这面光辉的旗帜下,奋战三五年,迎接古浪振兴的到来。

虽然大西北的春天总是姗姗来迟,但那一丝丝泛青的小草,那一串串顶出树枝的嫩芽,不是在宣告这里又一个春天的到来么?迎着这一片片新绿,我们告别生活了两个月的土地,举目远望,眷恋之意油然而生。那辽阔的戈壁沙漠,那起伏不断的峰峦,那纵横交错的田园和那淙淙奔流的渠水组成了一幅多么粗犷、浑厚、剽悍、雄奇的画面,这画面强烈地震撼着我们的心。大西北的古浪哟,你在祖国辽阔的版图上虽只是一个小黑点,但在我们心中,你永远是一片难以忘怀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