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山中访友》解读与设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080-01
《山中访友》是我国著名的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的一篇赋予想象力的一部作品。李汉荣作品的艺术特色十分鲜明,加上,生动活泼的文笔能够更好的打动读者的精神源泉。
【文章解读】
《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像力、充满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众朋友”,与“朋友们”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鉴赏本文中包含的想象美,使学生在欣赏优美语句中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文本分析
本文作者用优美的语言表述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向学生展示了一副大自然的美景图。本文按照作者进山看景的顺序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由第一和第二自然段构成,主要描述的是作者走进山林去访友;第二部分是由第三至第七自然段构成,主要写的是作者访问的一些朋友;第三部分也就是最后一段,是作者对朋友的告别描述。文章中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来描写山中“朋友”,以让学生更好的体会文本中蕴含的“美”,也让学生在作者的引导下感受大自然留下的无尽的回味。
【创意设计】
这是一篇富有想象力的写景抒情散文,作者采用多种修辞手法描写了一篇词美、句美、景美、情美的优秀作品。所以,为了充分发挥本文的价值,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的体会到作者在文本中所赋予的对大自然的热爱,在授课的时候,可以采取问题讨论法和自主鉴赏法,这不仅可以给学生搭建自我展示的平台,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最终,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也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的提高。
【教学设计及点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抓住重点词语,理清思路,体会写作技巧。
把握作者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所传达的思想感情,学会鉴赏文本中的精彩语段。
能够准确找出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句子,并加以欣赏。
能力目标:
让学生在文本的鉴赏过程中提高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体会作者对山里朋友的那份情感。
情感目标:
体味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使学生获得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难点:
欣赏品味文章中的优美语言,掌握文章写景状物的技巧,使学生在鉴赏的过程中获得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
精心导入:
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些大自然的景象,如:清澈的小溪、飞流的瀑布、陡峭的山崖、郁郁葱葱的山林等,让学生在一幅幅优美的图片展示中找到探究语文的乐趣,促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这些景色美吗?想不想知道李汉荣先生是怎样描写他山中的“朋友”的。”接着顺势将学生引入正文的学习当中。
2.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欣赏文本
引导学生阅读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①作者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
②作者都访问了哪些“朋友”?
③作者将他拜访的景物称之为“老朋友”、“知己”、“朋友”,展示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④请分别找出文章中运用拟人、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句子?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文本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目的性,而且,上面的几个问题基本上涵盖了本文中需要学生掌握全部知识点,让学生自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提高本节课的学习效率。)
3.阅读赏析
在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之后,学生会对文本有个整体的了解,所以,本部分的阅读欣赏就是为了进一步的让学生理解文章,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鉴赏能力。
(1)分析第4自然段
①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②假如你是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等,你会怎样回答作者?
(2)分析第7和第8自然段
①文中“恩泽”一词表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②为什么说我和蚂蚁也很有缘分,做了一回难兄难弟?
(3)好句欣赏
①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
②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③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④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
(引导学生从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的思想感情等方面进行欣赏,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的写作手法,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且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4.归纳中心思想
5.总结与作业
6.板书
【分析反思】
本节课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让学生通过阅读体味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唤起学生的美感情趣,所以,我创设了问题情境及自主欣赏的环节,目的是让学生都能随着作者的笔调感受大自然的美。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些学生根本不能真正地投入到课堂当中。还有部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差,导致他们不能准确的对文章中的一些句子做出理解,再加上学生的语言比较匮乏,对于上述“好句欣赏”环节,一些学生的欣赏词只有,“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或者是“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等等,这样的欣赏只会让学生应对考试,根本不能真正体会文本中所要阐述的思想感情,这将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因此,教师要对上述的问题进行重复认识,并找出改进措施,以不断提高教学效率,最终,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健康全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