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如何吃好节能这块大蛋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如何吃好节能这块大蛋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说法上晓之以理很简单,问题是做法上动之以利

把目光瞄准了节能产业是近几年金融机构的一个潮流。

2007年9月9日,国家开发银行与中国节能投资公司签署开发性金融合作协议,根据协议,未来5年,国家开发银行将向中国节能投资公司提供额度为100亿元的政策性贷款,用于节能产业发展。

北京银行、华夏银行、兴业银行等也纷纷对节能产业进行投资,截至目前,兴业银行和北京银行已经为30多家客户或能源服务公司的节能项目发放38批贷款,总金额累计6.5亿元。

这一切绝非偶然。

小心翼翼

近年来“电荒”、“煤荒”、“油荒”、“水荒”相继拉响警钟,这直接导致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场持续的节能环保风潮。当前,国家间经济实力的竞争也越来越集中表现为能源的竞争,而这种竞争更多地体现在能源利用效率的比拼上。

中国的形势非常严峻。目前,中国能源利用效率仅为30%左右,比发达国家低约10个百分点;人均能源消费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但产值能耗比世界平均水平高2倍多。

为此,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到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末期降低20%,并被列为约束性指标。

专家预计,“十一五”期间要实现20%的节能目标,其潜在的投资市场高达1万亿元以上,每年将存在约2000亿元的投融资市场。

“从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看,节能产业都能够创造巨大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节能投资前景十分看好。这是一块大蛋糕。”世界银行中国节能促进项目办公室执行主任王树茂告诉《经济》。

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戴彦德说:“这意味着一个全新的服务领域和商机已经展现在金融机构面前,就金融机构而言,积极参与并努力促进节能减排事业发展,将是一种潮流与趋势。”

尽管节能产业市场潜力十分巨大,但融资问题却成了节能产业发展的“瓶颈”。西安瑞驰冶金设备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白玉龙表示,铁合金等领域的矿热炉余热回收发电一直不为大家重视,实际上存在很大的市场商机。现在,他们公司余热回收发电项目签约总额为4亿元左右;2008年5月,预计签约总额将达到20多亿元。“但是,目前公司资金只有几千万元,亟需金融机构的帮助。”白玉龙面露难色。

据国际金融公司中国公用事业能效融资部项目发展官员代存峰介绍,尽管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认识到这个产业风险小、回报率高,但还是不敢贸然进入这一市场。

金融机构的顾虑首先在于,前几年大多数企业的发展更偏重于追求短期经济效益,把主要注意力放在扩大生产和增加产品的市场份额上,对节能工作不够重视,大多数节能项目的规模和经济效益在企业经营中并不占有重要地位。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节能项目是一种节省的现金流的项目,在以往使用能源的基础上去减少能源的使用,这是一个省钱环节而非一个造钱的环节,这样,现金流不是特别明显,这对于银行来说是一个障碍;另外,节能项目基本上几百万到几千万的小项目比较多,而银行更倾向于投资大项目。

再者,由于金融业对节能项目和产品的经济性不甚了解,对能效市场认知度不够,即使开始认知这一市场的一些金融机构,也由于缺乏专业的融资产品和人才,不敢贸然进入这一市场。

据代存峰介绍,中国国际金融公司通过一定比例的担保来降低他们的担忧,帮助银行认清市场风险,让他迈开一点步子。“但是仅靠提供担保并不是可持续的发展方式,更多是要培养银行的内部能力。”他说,要在银行内部培养出一批能耗方面的专家,一开始降低门槛让他们把步子迈出去,改变小心翼翼的状态,另一方面从能力建设上给予他们一定支持,从人员体系、产品设计、市场开发的方面去建立这套体系。

另外,信誉问题也是导致银行顾虑重重的重要原因之一,缺乏良好的信誉导致中小企业在向银行贷款的时候,银行总是在问:你拿什么来担保?你拿什么来抵押?

王树茂认为有些项目的风险是很小的,如对于石化、建材等高耗能行业来说,如果投资到位,可使行业能源消费总量降低10%~25%,而且大部分项目的投资回收期不超过5年,不可能是亏本买卖。

尽管有着这样那样的顾虑,金融机构的步子还是在逐步加大。据代存峰介绍,国际金融公司的节能项目分一期二期,一期设想12个亿的贷款规模,第一年已经完成6.5个亿,二期代款至少26个亿,预计春节后开始生效。

最近几年,华夏银行也开始为一些企业节能改造提供专项贷款或融资服务,一些节能服务公司得以通过这种方式快速推进项目的建设。招商银行目前也制定了全方位的绿色金融行动计划,支持企业节能减排项目的贷款。

动之以利

当前,政府对节能的支持力度前所未有。如,对热电联产、节能住宅等项目,在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方面实行零税率;利用本企业资源的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免征所得税5 年;关停一些小火电厂、能耗高的企业、鼓励新技术的应用等。

国家每年拿出90多个亿用来奖励企业节能减排,但是这相对于中国的节能市场来只能是杯水车薪。如何让市场资本大步地迈向节能产业才是根本的解决之道。

代存峰认为,不可能要求任何一家机构包括银行在内去做他没有兴趣、利益的事情,要让他们发现节能行业里面所存在的巨大潜力。他坦言,刚开始做第一家银行的时候,银行态度很不积极,而现在招商银行、浦发银行、工商银行都主动找他们谈合作。

“以前银行只是提供生产性贷款或者做固定资产投资,现在银行需要为此形成相应的新产品。”华夏银行总行营业部公司业务一部总经理刘渺介绍。

“需要金融机构在产品设计和技术上进行创新,通过创新把这块蛋糕吃掉。”王树茂表示,要从节能减排产业链分一杯羹,银行等金融机构应根据项目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通过贷款、基金、担保、租赁、股权投资、风险投资、信托、独立的项目公司等多种投融资途径及模式为企业提供节能减排投融资服务。

据了解,由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EMCA)承担起草的《加快建立节能服务体系,发展节能服务产业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已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有关事项正在进一步商讨当中。《指导意见》中提出了拓宽投融资渠道,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开发新型金融产品,为节能服务公司采用节能新机制实施节能项目提供灵活多样的金融服务,如“融资租赁”、“信用担保”、“保理业务”等。

新模式

“政府应把企业的节能项目信誉纳入到企业重要的信用记录里,设立信誉奖,这会为银行投资提供参考。”王树茂说。“节能机构和潜在的投资者完全可以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通过‘合同能源管理’新机制实施节能项目,并从中获得盈利和发展。”

“合同能源管理”是一种基于市场的、全新的节能项目投资机制。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中,一般不要求企业自身对节能项目进行大笔投资。节能公司通过与企业签订能源服务合同来为企业实施节能项目,为其提供能源项目融资、原材料采购、施工等一条龙服务。在合同期,服务公司拥有设备的所有权,并通过与客户分享项目实施后产生的节能效益来回收投资和获得应有的利润,在合同结束后,设备的所有权和全部节能效益归企业所有。

据了解,作为国家发改委、世界银行和全球环境基金(GEF)共同开发和实施的――“世行/GEF中国节能促进项目”的重大成果,运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已经在北京、辽宁、山东三地成立了三家示范性 “节能服务公司”(EMC)。截至到目前,三家EMC共签订节能服务合同296个,投资7.1亿元,每个项目的平均投资已从初期的95万元,提高到300多万元,所实施的节能技改项目,99%以上获得了成功。

很多企业的节能项目本身很有发展潜力,未来收益很诱人,但是在金融机构看来却是不可融资的项目。这不是因为他们的项目没有价值,而是因为他们没有专业的、可行性的报告,没有收益分析、未来风险的分析报告。

“在整理和推荐自己的项目的时候要专业、要做出可行性研究报告。这样做一方面比较专业、能很快吸引投资者,另一方面也是对企业自身负责的一种行为。”代存峰建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