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古诗拾疑 第1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古诗拾疑 第1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朱门酒肉臭”的“臭”作何解释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一诗中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诗句中的“臭”字历来被人们读作“chòu”第四声,理解为腐烂发臭的意思。结合这首诗的前后具体内容,我认为,这儿的“臭”应该读作“xiù”,作“香味、香气”理解。其理由如下。

第一、从词义上看,古代的“臭”具有嗅气味的意思,又有香气的意思,《辞海》解释“臭”为“气通于鼻皆曰臭,无香秽之别”。如《送东阳马生序》中的“作佩刀,右备容臭”,这里的“臭”作香解。可见,古代“臭”的意思是比较广泛的。而演变到今天,缩小到只有“臭气味”一种意思了,因而对“酒肉臭”中的“臭”只用腐烂发臭的意思去解释,这就造成了对诗意的误解。

第二、从诗的前后内容结构看,在“朱门”句的前面,诗人运用铺排的写法,把所见所闻与想象结合,描写了“君臣留欢娱,乐动殷胶葛”,“中堂舞神袖,烟雾蒙玉质,暖客貂鼠裘,悲管逐清瑟,劝客驼蹄羹,霜橙压香橘”的奢华欢宴赏乐的情景。从这些描写中,我们似乎闻到了宫廷里宫娥彩女身上飞扬出的胭脂芳香,“劝客驼蹄羹”时飘散出来的酒肉芳香,剔剥霜橙时溢发出的果品芳香,无论是这几句描写,或从全篇内容上看,都丝毫闻不到“臭”的气味。“朱门酒肉臭”是对诗内容的概括,因而,诗人就不可能也不会归结出与前面“香满朱门”相反的结论。如果作“臭”解,就与前面内容大相径庭,只有作“香”解释,才能与前面所描写的场合,所刻画的意境紧密相连。

有人说,只有作“臭”解,对比才强烈,我认为,只有作“香”解,对比才更强烈。一边是“酒肉香”一边是“冻死骨”,孰是孰非,孰乐孰苦,孰富孰穷,孰贵孰贱,岂不昭然若揭么?

基于上述理由,我以为应该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作这样的译解才合乎情理:富贵人家里酒肉飘香、穷人受冻挨饿死路旁。

二.“白日依山尽”辨析

王之涣《登鹳雀楼》一诗中的“白日依山尽”一句,语文教参书注释为“白日即夕阳,日子前面加个白字就只夕阳”,并据此得出结论,谓“这句诗是写太阳落下山去的情景”。

这种解释,似嫌不妥。

“白日”并非夕阳。《〈神女赋〉序》中的“其始来也,耀乎着白日初出照屋梁”。显然,这儿不能说是“夕阳初出照屋梁”。“白日”其实就是太阳。从诗歌本身提供的情景看:作者登上鹳雀楼,极目千里外,看见“黄河入海流”,极力写出一种气势峻拔,辽阔高远的情景:“白日依山”——太阳停靠在高高的山巅上,“黄河入海流”—雄浑的黄河奔流入海。这是多么令人激动的一幅画面!这种情景与“夕阳西下”的那种晦暗格调相提并论似嫌不妥。

所以,我认为这一句诗应释为:太阳靠在山巅一切不动,似乎停止住了。(“尽”有“止”意)正是这样一幅“日立山巅不动,黄河入海奔腾”,动静相间的优美图画,才使得诗人动心动情,受到激发,从而才写出这首脍炙人口的好诗。

三.是“不住啼”还是“啼不住”

李白《早发白帝城》这首诗的第二句“两岸猿声啼不住”的“啼不住”,很多注家都释之为“叫声不停”。朱东润先生选编的《中国历史文学作品选》也如此注释:“啼不住,谓猿鸣此落彼起,连绵不断。”

我认为这种解释似可商榷。如果按朱先生注释解,那么,这“啼不住”的“啼”当指“啼声”(就是猿鸣声),是名词。但如是,则与此句诗的前半部分“两岸猿声”相重复,且前后不能连通成句,“两岸猿声啼声不住”,这话怎么说呢?所以,我认为,这儿的“啼”是动词而不是名词,这句诗也不应当被释为“猿声啼叫不已”。这哀婉凄绝的“猿声”与下句江中飞速前进的“轻舟”相对而言,两句诗合起来极力写出一种解脱羁绊,一往无前的欣喜心境。“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谓两岸高猿长鸣属引凄异,虽哀婉不绝,牵动愁绪,然而“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无论如何也“啼不住”那乘风破浪顺流而下的轻舟。猿声“啼(拉)不住”轻舟,作者在这里使用了移植感情的“拟人化”手法,将猿的凄厉叫声想象成为想拉住轻舟,借此衬托“轻舟”的快速直前,无所阻挡。这从下句“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已过”一词即见照应。作者不用“拉不住”而用“啼不住”,既是彼情彼景,彼物彼事,造境自然,又更显出作者设计的空灵,用语的奇异之特点。

因此,这“啼不住”不是“猿鸣不住地啼”,而是“猿鸣啼不住轻舟”。当否,也请同仁雅正。

黄家恒,教师,现居贵州望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