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黑莓败落警示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黑莓败落警示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它会是怎样的命运?是破产,还是被收购?

诺基亚、摩托罗拉……几个昔日手机巨头,被逼退到二线,让RIM(Research in Motion Ltd:黑莓手机生产商)的迅速败落,看起来理所应当。截止2012年6月2日,RIM2013财年第一季度报告显示:该季度营收28亿美元,同比下降43%;净亏损5.18亿美元,去年同期净盈利6.95亿美元。实际上,最有能力守住自己阵地的,应该就是RIM,但它却一再错失机会。

黑莓(Blackberry)称霸智能手机领域多年,地位牢固,其形象往往是高端、商务、酷、科技,但iPhone上市后,一切美好形象很快消失,市场份额直线下滑,当大本营—加拿大和北美市场在苹果疯狂攻势下步步陷落时,加拿大滑铁卢市的RIM总部里,两位联席CEO再也坐不稳了。

对多数手机厂商来说,智能终端崛起就像一场“海啸”,来得太快。苹果这个始作俑者,玩得又太极致,除了三星、HTC,能勉强跟住苹果,其它手机品牌,集体走下坡路,另一个临界点,出现在谷歌安卓系统成功后,智能手机价格被快速拉低,快速普及,诺基亚、黑莓、摩托、索爱,一个个被打得措不及防。

论实力,几大巨头谁都不弱,不该被打得这么惨。黑莓曾经是智能手机老大,现在被苹果逼向死角,如今困境,更多是自身原因造成的,战略定位、产品开发、营销渠道和内部管理,几乎所有层面,都犯了很致命的错误。当然,谁都有误判、错过机会的时候,但一错再错,就值得当局者反思,局外人警醒了。

中国市场被边缘化

很多人都能感受到一点,黑莓在中国,基本没什么声音,产品很少。刚进入中国时还算正常,那时的智能手机还是高档、新鲜的东西,而且黑莓在全球有一套基本打法:与运营商合作,卖服务套餐,和运营商分成,不同国家略有区别而已。所以,不用做太多市场推广,只通过与中国移动的合作,黑莓就能抓住一批高端个人用户和企业级用户。

但进入3G时代,特别iPhone上市后,黑莓市场地位慢慢被苹果取代,不得不在零售市场下功夫,一是像苹果一样建品牌体验店,二是通过神州数码做零售分销,实际结果却收效甚微。笔者两年前在上海转过黑莓零售店,当时只有一个印象:黑莓特色还在,但产品少,价格高,少有人光顾。与神州数码合作也以失败收场,让神州数码压了不少库存。

中国已是第二大智能手机市场,仅次于美国,却得不到黑莓重视,这点让人不解。四年前,黑莓如日中天的时候,能在中国买到的黑莓手机,又大又难看,做工粗糙,但香港和国外的机型,小巧精致。“黑莓好产品不少,但总部对中国不太重视,我们也想要好产品,总部如果不支持,我们也拿不过来。”RIM中国前员工如是说。

2011年4月,PlayBook在美国和加拿大正式发售,RIM中国团队计划得很理想,希望当年5月17日(电信日)在中国上市,借平板电脑壮壮声势,兴许能打个小翻身仗,但这个引进过程,意想不到的漫长,一开始说有中文支持,实际却没有。“还是不重视中国市场,总部资源也许有限,但加个中文很容易实现吧,但总部不会给你很明确的时间点,不会告诉你他们什么时候能做好,所以我们推了很久,却一直拖着,直到2012年5月17日也没上市。”

诺基亚、摩托罗拉在中国都有规模不小的研发团队,但RIM没有。曾经有一个小型团队,专门针对中国市场研发TD版手机,但这款手机总体设计比较落后,上市后销量一般。这是唯一一次黑莓针对中国做的事情。之后试图调整中国管理团队,从诺基亚和三星挖来高管,想改变策略,但后来也无任何起色。

RIM中国目前的规模,远比不上印尼、印度、南非这些新兴国家。从产品上市排期,就能看出各市场的重要程度,一般是先北美,然后欧洲、东南亚、香港等,再后来是中日韩。目前看,PlayBook在中国上市的可能性几乎为零,淘宝上可以买到代购的PlayBook,1000多元人民币,据说是在清理库存。如今的RIM中国,走的走,裁的裁,仅剩几十个人。事实上,PlayBook就算在国内上市,销量也不会太乐观,这是我们要说的另外一个问题:产品开发的策略和定位。

为差异化不顾生存

就像诺基亚宁死不肯与安卓合作,其很重要的一个考虑就是保持自己的差异化—如果也用安卓操作系统,诺基亚和其它小品牌,还有多大区别?这么考虑有道理,但前提是诺基亚的塞班操作系统,或者微软Windows Phone能再给力一点,不然,残酷的生存现实,就是诺基亚今天必然要面对的。

RIM也是这样考虑的,想走苹果软硬件一体化的路子,这种体验最好,但PlayBook不得不采用全新的操作系统。和手机系统不同,黑莓最独特的是小键盘,手机系统符合小键盘操作,却不适应触摸屏,只能重新开发。虽然保持了个性和差异化,但它对黑莓老用户也有陌生感,不像iPhone和iPad无缝切换,更重要的是,无法解决生态系统问题。

苹果强大之处,在于它构建了一个生态链,几十万个应用,聚集了成千上万的开发团队,不断更新应用。而智能终端没有生态系统支持,完全不具备存活能力。诺基亚的硬件不强吗?微软的Windows Phone不好用吗?都不是,它们无法快速建立一个有规模、可持续的生态系统,这是诺基亚、乐phone们最困惑的地方,MP4、上网本、电纸书短命也是这个原因。所以,三星、HTC都选择安卓操作系统,既是妥协,更是智慧。

黑莓靠邮件推送技术和安全性起家,早期非常受华尔街的金融家和律师们推崇,但这些功能时下已被弱化。客观说,黑莓邮件推送技术仍是全球最好的,能把邮件压缩很小,在3G之前,节省流量的优势很明显。3G之后,任何一部智能手机都能接发邮件,黑莓因此速度优势减弱,安全性也不敏感了,再加上iPhone疯狂攻势,黑莓产品和服务未能及时调整,导致节节败退,像中国等一些市场,运营商自己也在做邮件服务,更不会全力推黑莓的服务了。

RIM已深切体会到现实的残酷—生存都保证不了,何来的差异化。RIM尝试找开发者,到RIM平台做开发,可惜难度太大,多数开发团队,首先是针对苹果iOS做开发,稳定后再做谷歌,把这两个平台做好就差不多了,没精力或者没兴趣再做其它的,更别说是一个陌生的新平台。RIM在北美还尝试用TOP100推荐的方式,解决这个软肋,把最流行的100个应用推荐给用户,但能不能有起色,还有待观察。

战略定位摇摆不定

从中国市场看,RIM的战略定位,一直在企业和个人之间摇摆不定,在全球市场,它基本是两者兼顾,这可能是它一直无法突破的主要原因。企业客户和个人客户,在需求、功能、渠道、营销模式和商业模式上完全不同,比如,企业客户很在意安全性,个人用户不那么敏感。用一套产品和模式,同时兼顾两个市场,很难成功,尤其在眼下这个环境中。

黑莓的核心市场是企业级用户,北美市场渗透率最高,零售是次级市场,如果没有iPhone,黑莓日子将非常舒服,iPhone的出现,让黑莓在中国和类似中国的市场,急于做零售市场迎战,请来诺基亚和三星的前任高管,准备发力,市场策略、方法都很成熟,可惜没有资源支持。没产品,没资源,再好的市场也做不起来。

黑莓中国到今年年初时,大约拥有十万个个人用户、一万多家企业用户,以中国市场规模来说,深挖空间非常大。但企业市场的底子没打好,就想在个人市场与苹果血拼,至少在中国市场很难成功。

管理构架内耗严重

今年年初,RIM撤掉了两位联席CEO吉姆·巴尔斯利和麦克·拉扎里迪斯,由原COO托斯滕·海因斯接任CEO。两位创始人被撤换,这个决定来得晚些,但很英明。在RIM员工眼中,RIM要比多数跨国公司反应更迟钝,一个事情很费劲地反馈到总部,过了很久回复:不行。再就是加拿大人特有的保守,RIM总部在滑铁卢市,一个只有十几万人的小镇,内部人笑称:两位CEO都像农民企业家。

双CEO构架,让RIM应对危机时,内耗严重,效率低下。麦克负责市场销售,吉姆主管产品技术,遇到问题的时候,两条线会有斗争,在任何公司,永远都是产品说销售不好,销售说产品不行。两人都是CEO,势均力敌,很容易没完没了扯皮,像增加中文支持这种事情,如果是中国公司,绝对当天就能拍板,第二天就开始干,不可能像RIM等了一两年没结果。坊间也有八卦说法,说两位CEO私下里很少交往,工作就是工作,这点也很不正常。

RIM会是怎样的命运?破产,被收购?都有可能,后者的可能性更大。实际上,黑莓手机的用户基础还不错,购买服务的用户有8000多万,还有小幅增加,特别在英文国家,黑莓的小键盘更受欢迎。RIM未来的生存方式,也许会退出硬件,专门做服务,也有可能被IBM和微软收购。在企业级应用上,IBM需要RIM,微软和黑莓在邮件服务上有竞争,它也很可能找准机会灭掉最强的竞争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