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少教多学”背景下的经典名著教学课堂学习活动初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少教多学”背景下的经典名著教学课堂学习活动初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九年级语文教学主要应是一种提高型教学而非简单的习得型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应在更高的知识层次上思考语文教学效率问题。基于这样的问题,在面对九年级上册《智取生辰纲》这样的经典名著讲读课文的时候,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创新性的教学指导模式让学生在主动的自主合作探究中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成为走进课堂之前执教者应该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少教多学 课堂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

名著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这类书籍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和较高的艺术水准,这些对于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起着重要的作用。欣赏这些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但是名著的历史厚重感又容易让学生产生敬而远之的情绪,因此,如何拉近文本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执教者在备课过程中巧用课堂活动,达到既能让学生主动深入文本,合作挖掘名著内涵,同时又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获取经典之于现实的启示。

一、巧入文本显大“智”

利用长文短教,集中精力解决学生最困惑的那些少数问题,突出重点成为提高课堂效益的一个重要途径。《智取生辰纲》作为一篇古白话小说,5000多字数,作为初中学生接受起来有一定的距离感,因此,研究如何巧读课文,精选、组合教学内容,做到精炼、高效、有用,显得尤其重要。《智取生辰纲》是写“青面兽”杨志受北京大名府留守梁世杰的派遣,押送生辰纲往东京,在途中被吴用、晁盖等好汉夺取的经过。执教者在备课的过程中反复阅读文本,深入解读文本,依据文本的内容和特点,贴近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需要,提出教学重点,抓住杨志改时押送生辰纲、吴用智取等明暗两条线索,从文章的主要情节中提炼出一个“智”字——智押、智取。将小说的情节、人物、环境三大要素有机纳入到这一个字中。通过分析杨志押送过程中的智慧以及众好汉如何骗取信任并不费吹灰之力劫取金银担,让学生在如此长的课文中筛选出关键信息,理清课文主要线索性情节,把握主要人物的形象并利用典型环境分析其对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执教者在此过程中应大胆取舍课文内容,并巧妙地将提取信息的权利交还给学生。执教者只需扮演好合适的角色,以一个精准的主问题引领学生的积极性,就不难达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小组学习齐参与

在既要保证一课时能抓住经典名著的精髓,又要锻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求知欲的情况下,如何设计一个教学环节,能够让学生有主动的话语权来面对这样一盘“大菜”就显得相当有难度。执教者在设计的过程中切实贯彻“少教多学”的教学理念,通过精心设计课堂学习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这一课堂活动为“初三(12)班焦点访谈节目着重报道和挖掘重大事件背后的故事。请栏目的记者和编辑马上行动,带领全组就此次生辰纲被劫一案探寻双方的智慧所在”。这样形式的课堂学习活动,在平时锻炼的基础上,学生对八人小组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非常熟悉。面对这样一篇内容丰富、情节生动的文章,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有话可说,且有专门的组员记录大家讨论的结果并进行梳理总结写在题板上,最后交由“记者”上台向大家展示本组的探究结果。组员之间的合作讨论,形成了良好的交流氛围,让学生在主动的探究中掌握对知识点的习得。

这样的学习活动的顺利展开,得益于“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汇报交流”的课堂学习模式,即在前一天的预习过程中让学生根据设计好的学案进行自主探究,独立思考,这样在第二堂课的小组合作中才能让每一位学员都积极参与、有话可说。正如孔子所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其实就是希望学生能在自主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得到老师的启发会更有效果。在学生充分思考的基础上,教师为学生创设更具弹性的学习空间和发展空间;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具有科学的学习方式、思维品质和较高的自学能力,就能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课堂策略显成效

在上台交流过程中,每个组都对自己的成果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介绍,但在这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作为初三的学生,他们在交流的过程中很难对时间和内容有准确的把握,毕竟课堂的时间有限,学生针对杨志和好汉这两组人物的探寻大多数也都是停留在“情节”这一层面,而缺少对文本细节、一些关联性描写、伏笔的发现和探究。这样,他们在发言过程中难免有较多的内容是雷同或相似的。其次,面对展示的题板,部分学生能自如地“说”,而有些同学因为经验、临场等原因只能依靠自己的书本,大量读原文。这样一来,下面的学生就难以集中精力进入状态,导致课堂的效率被打折扣。第三,关于人物形象,学生分析得已经很到位了,那么执教者是不是还可以给学生展示人物最立体、最鲜明的支撑呢?如文章四处写到“藤条”,都是杨志拿着藤条打,我们对这些细节进行梳理,进行关联,会发现这四处是杨志情绪由缓到急的投射,是他急功近利性格最直接的表现。教师如果能在学生活动的基础上进行适当延伸与引导,人物可能会更加立体。

面对这样类似的问题,教师在“少教”的过程中就应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定位。少教不是不教,而是要启发性地教、针对性地教、创造性地教和发展性地教,教师应该在预设过程中充分重视这一情况并提前做好准备,在学生只关注到小说的大情节时,应在每组陈述完后进行适时的点拨。如在分析杨志的形象时,学生都能说到杨志改变时间押送生辰纲,拒绝军健买白酒等情节,但是学生对于文中四处藤条的描写却往往不会关注。因此,教师可在此时的点拨中启发性地试探学生,这一细节在文中多次出现的目的及其作用。问题答案的组织并不难,但经过这样生成性的点拨,学生对于文中的人物形象就会有一个更全面的感知。同时,这样看似不经意的细节也更突显出作者写作技巧的高明之处,名著之所以成为历代相传、有口皆碑的佳作其原因就在这方方面面的细节之中。这样简短的点评,既是执教者对于小组探究的评价,同时也让学生在主动求知和教师点拨相结合中学得更有味儿。

在本课的设计与教学中,执教者尽量将传统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退隐,努力把自己定位成一个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使学生跃升为课堂的主人,让他们最大程度地实现同语言的亲密接触;更为重要的是,学生与文本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在三个纬度上全面而深入地展开了对话,观点和意见彼此渗透,思想和智慧相互碰撞,学生大量地感知着语言、实践着语言。在学生积极自主的讨论交流中,不断拉近自身与名著的距离,在潜移默化中由学习活动代入文本角色,自觉地完成了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应该说,这种对话型教学的效益是明显的,能在利用好课堂时间的同时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合作探究中提升自我学习力。

参考文献:

[1]朱芒芒.“少教多学”:实现从传统走向现代的新转变[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2,(12).

[2]陈松梅.“少教多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几个原则[J].福建教育:D版, 2012,(3).

[3]高德品.少教多学:课堂教学的活力与增值[J].新课程(综合版),2012,(11).

(施云锋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蛟川书院 315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