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多疑的母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多疑的母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多打一个吊瓶?

有一个夜班,我在产房工作,接到电话,让我回病房,说有家属缠住主班护士不让她下班。

我赶回病房,看见护士服务台前,一对母子――今天手术的产妇的婆婆和老公,正在质问,三个护士在解释,看见我来了,护士说:“大夫来了,你跟大夫说吧。”

那个婆婆说:“今天早上,俺们就要求换床,换被罩,这个护士就嫌俺们麻烦她了,就要报复俺,她多给俺儿媳妇打了一个吊瓶。”(本地说“我”都是“俺”,为保持真实,故未改动――作者注。)

这事听着有点匪夷所思。主班的护士是晚8点跟夜班交接的,这时候正要下班,她无奈地说:“这怎么可能呢?吊瓶都是按人数从药局领来的,我怎么可能多给她打一个?早上有好几个都要换床和寝具,我根本就不记得是哪几家要求过。”

我问家属:“你们怎么知道到多打一个吊瓶?”

那个男的说:“我们跟同屋的产妇都是一样的药单,她一小时前就输完了,我们现在才输完,肯定是多打了一个。”

我说:“其实输液速度不同,不一起输完很正常。这样吧,我们把你家输过的吊瓶都检查一下。”一面让主班护士回家,一面领他们到处理废输液袋的一个大桶跟前,里面是一天换下来的空输液袋――软包装吊瓶,一个个过筛子似地检查。他家产妇四个袋子铺在地上,分别是红色、桔黄色、蓝色和黑色。

我说:“你们看,每个袋子上都有两个护士的签名,还有你们的签字,不会错的。”

他们将信将疑地说:“怎么还记得有一个绿色的?”一边嘟囔一边回病房了,围观的几个其他的家属也散了。

这下我知道他们确实是怀疑错了,我们单位没有绿色的输液袋,我们科更没有,只有这四种颜色,何况谁会无聊到多输一瓶液体来报复呢?主班护士是我们科的高年资护士,一向认真负责,对患者非常有爱心,她怎么可能为了换床,换寝具这点小事去报复人呢?多输一瓶空液体又算是什么报复?她只是个护士,又没有权利开出什么“害人”的药。

我也回了产房,心里很不舒服,我们科室的人都非常珍视科室的信誉,因为我们要在这里干一辈子,要领退休金。信誉没了,产妇都不来我们这里生孩子,我们将来也过不好。所以不愿意看到患者或家属不满,如果是因为我们的过失引起不满,还可以大家讨论改正,这样无缘无故地被怀疑,真是一场飞灾。

少打了一个预防针?

第二天早上,服务台又吵嚷起来,一看,又是那对母子。这次他们更激动了:“就是因为昨天说了多输一个吊瓶的事,今天就少给俺孩子扎了一个预防针。”

护士长已经在耐心解释了,我就不便插嘴。他们拿着每日药品清单说:“今天应该给孩子扎两针,这上写着的,可是孩子胳膊上就有一个针眼。”

护士长说:“两种药抽到一起给孩子扎的,这样不是少挨一针嘛。”

那个婆婆说:“不对,就是昨天俺们要换床,那个护士就要报复俺,今天又责怪俺们昨天说她多打吊瓶了,来报复俺孩子。”

护士长说:“昨天的护士今天白天休息,扎针的是别人。”

那个婆婆说:“她们肯定都商量好了。”

护士长把处理玻璃瓶的盒子拿来,说:“您自己看看,和你们孩子一天出生的一共有12个孩子,这里是两种疫苗,各12个瓶,都写着名字,怎么会错呢?”

他们仔细查点了一番,那个丈夫说:“她打开药,也有可能没给孩子扎。”

那个婆婆带着哭腔说:“有啥毛病别冲着孩子来,要是没扎,现在给俺孩子扎上,别耽误孩子。”

今天负责扎针的是新毕业的大学本科护士,没见过这个阵势,此刻都不知道怎么说了。她根本就不知道换床和怀疑多输液的事。她只能跟护士长说:“每个孩子我都核对了,都是洗澡后两种疫苗一起注射的,我保证。”

他们要求护士长写证明,他家大人孩子有任何问题都要医院负责。护士长说:“我只可以给你们写一个证明,今天孩子接受了两种疫苗的足量注射。”两人商量了一下,有点不甘心地答应了。护士长无奈地写了这样的证明,签了字。

查房的时候,看见这家的母子仍带着多疑的表情打量着所有人,那个产妇都快哭了,着急地说:“你们别去办公室找事了,几个护士都对我挺好的。”

多一些理解与宽容

这世界上并不是除了精神病患者以外就是正常人,还有一类人属于精神亚健康状态:多疑、被害妄想、躁狂、易激惹、抑郁、自残等等。这类人在人群里是有固定比例的,家族性高发,跟基因和共同生活环境和处世习惯有关。而在家属或本人遭遇医疗或生育这样重大事件的时候,他们的精神压力增加,症状往往加重。

其他研究人员每天面对没有生命的仪器和试剂,要不然就是同行单位的学术或业务往来,都是小范围的正常人,没什么危险。医院作为开放的社会服务性单位,要面对这个社会里所有形形的人。极端点说,即使他是个杀人放火的罪犯,无恶不作的歹徒,到了医院也是被服务的患者,也被称作弱者。精神方面,绝大多数患者和家属都是正常的,但是不可否认,精神亚健康的也不少,与这类人沟通太难,要专业的精神或心理医生才有办法,而他们要是不满了,后果很严重。

在人们心中跟医院有关的事情都是神秘刺激的,往往更能激发人们丰富的想象力,像侦探小说一样引人遐想。如果一个文章的标题上有“人体实验”、“医疗事故”、“恐怖医院”、“故意致死”,往往点击率和参与率奇高。而事实上,这些不专业的东西,太多经不起推敲,有意无意地添加了太多胡思乱想,有的是为了多讹诈点钱,有的是迁怒于人,有的,就像这对母子,是他们的幻想――被迫害的幻想,自己想出来,自己又放大,自己又害怕。

大众在看到了这些奇谈怪论后,又加上现在老百姓对看不起病的现状不满,网络上只要涉及医患纠纷,就认为医院可以随便骂,不需要经得起推敲的证据。好像有一种社会心理就是“杀富济贫”,认为医疗是高科技的,医院是赢利的,就可以尽情打击。这样又加重了某类患者和家属的怀疑――“网上都这样说的”,增加了不必要的医疗成本,也浪费了医生和护士有限的精力和热情。

直接面对身体不适和心理不爽的人群,本来就已经很难,但现实还要难上加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