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几何问题新题赏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几何问题新题赏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高中数学几何问题主要包括立体几何和解析几何两大部分,它们构成了高考的两大主体考点,随着近年来对高考研究的不断深入,一大批格调清新、设计独特的几何问题在高考和平时的模考中闪亮登场。这些问题推陈出新,题型新颖,值得我们去认真探究。本文推出以下相关的几何问题供读者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和帮助。

【例1】(原创题)过直线l:y=2x上一点P作圆M:(x-3)2+(y-2)2=45的两条切线l1,l2,A,B为切点,当直线l1,l2关于直线l对称时,求∠APB.

分析由于过直线l上的点P作圆M的两条切线l1,l2,可知切线长PA,PB相等,又当直线l1,l2关于直线l对称,因此只要过圆心M作直线l的垂线,垂足即为P在直线l上的位置,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即可。

解过圆心M作直线l的垂线,垂足为P,则切线l1,l2关于直线l对称.此时M到直线l:2x-y=0的距离MP=|2×3-2|5=45,又圆M的半径r=25,在直角MPA中,∠MPA=30°,∠APB=60°.

点拨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研究中,如果涉及切线问题,通常可以利用平面几何中的对称知识进行求解。

【例2】(2012·苏大考前预测题(原创))已知椭圆C1:x22+y2=1 和圆C2:x2+y2=1,左顶点和下顶点分别为A,B,F是椭圆C1的右焦点.

(1)点P是曲线C1上位于第二象限的一点,若APF的面积为12+24,求证:APOP;

(2)点M和N分别是椭圆C1和圆C2上位于y轴右侧的动点,且直线BN的斜率是直线BM斜率的2倍,证明直线MN恒过定点.

分析第(1)问,关键是求P点的坐标,证明APOP可以用斜率或向量计算得到;第(2)问,设直线BM的斜率为k,则由题意可得到直线BN的斜率为2k,通过解方程组,用k表示点M和N的坐标,写出直线MN的方程以确定其恒过定点。

解(1)设曲线C1上的点P(x0,y0),且x00,由题意A(-2,0),F(1,0),APF的面积为12+24,SAPF=12·AF·y=12(1+2)y0=12+24,解得y0=22,x0=-22,即P-22,22

AP·OP=22,22·-22,22=0,

APOP.

(2)设直线BM的斜率为k,则直线BN的斜率为2k,又两直线都过点B(0,-1),

直线BM的方程为y=kx-1,直线BN的方程为y=2kx-1.

由y=kx-1

x2+2y2=2,得(1+2k2)x2-4kx=0,

解得xM=4k2k2+1,yM=k·4k2k2+1-1=2k2-12k2+1,即M4k2k2+1,2k2-12k2+1.

y=2kx-1,

x2+2y2=2,得(1+4k2)x2-4kx=0,

解得xN=4k4k2+1,yN=2k·4k4k2+1-1=4k2-14k2+1,即N4k4k2+1,4k2-14k2+1.

直线MN的斜率kMN=4k2-14k2+1-2k2-12k2+14k4k2+1-4k2k2+1=(4k2-1)(2k2+1)-(4k2+1)(2k2-1)4k(2k2+1)-4k(4k2+1)=-12k,

直线MN的方程为y-2k2-12k2+1=-12kx-4k2k2+1,

整理得,y=-12kx+1,直线MN恒过定点(0,1).

点拨在求解第(2)问时,我们可以猜想直线MN可能恒过椭圆的上顶点。事实上,如果MN过椭圆的上顶点B1,由椭圆和性质得kMB·kMB1=-b2a2=-12,由圆的性质得kNB·kNB1=-1,而M,N,B1共线,则kMB1=kNB1=kMN,所以直线MN的斜率为-12k。由此可知,若椭圆的离心率为22,不改变题意,都可以证明直线MN恒过上顶点;若椭圆的离心率为32时,只要改变题目中的条件“直线BN的斜率是直线BM斜率的4倍”,仍然可以证明直线MN恒过上顶点;读者不妨一试。

【例3】 (2012·南京金陵中学考前预测卷)如图,已知BC是半径为1的半圆O的直径,A是半圆周上不同于B,C的点,F为AC的中点.梯形ACDE中,DE∥AC,且AC=2DE,平面ACDE平面ABC.

求证:(1)平面ABE平面ACDE;

(2)平面OFD∥平面BAE.

分析在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时,考虑到圆的性质,第(1)问要注意到隐含条件∠BAC=90°;第(2)问要注意隐含条件OFAC。

解(1) 因为平面ACDE平面ABC,平面ACDE∩平面ABC=AC,AB平面ABC,又在半圆O中,ABAC.所以AB平面ACDE.因为AB平面ABE,所以平面ABE平面ACDE.

(2)设线段AC与OF交于点M,连接MD.因为F为AC的中点,所以OFAC,M为AC的中点.因为ABAC,OFAC,所以OF∥AB.又OF平面BAE,AB平面ABE,

所以OF∥平面BAE.因为M为AC的中点,且DE∥AC,AC=2DE,所以DE∥AM,且DE=AM.

所以四边形AMDE为平行四边形,所以DM∥AE.又DM平面BAE,AE平面ABE,所以DM∥平面BAE.又OF∥平面BAE,MD∩OF=M,MD平面OFD,OF平面OFD,所以平面OFD∥平面BAE.

点拨处理立体几何中的线面或面面位置关系时,一方面要正确运用定理,另一方面要特别注意所给几何模型的特点,挖掘特殊几何体中所隐含的几何关系(如垂直和平行的条件)。

【例4】 (2012·天津卷)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PA平面ABCD,ACAD,ABBC,∠BAC=45°,PA=AD=2,AC=1.

(1)证明:PCAD;

(2)求二面角APCD的正弦值;

(3)设E为棱PA上的点,满足异面直线BE与CD所成的角为30°,求AE的长.

分析对于底面是一个不规则图形,而条件中又有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条件,结合底面四边形的垂直关系,我们可以选取以AD,AC,AP分别为x,y,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运用空间向量的方法解决比较方便。

解(1)以为AD,AC,AP为x,y,z正半轴方向,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Axyz,

则D(2,0,0),C(0,1,0),B-12,12,0,P(0,0,2)

PC=(0,1,-2),AD=(2,0,0),PC·AD=0,PCAD.

(2)PC=(0,1,-2),CD=(2,-1,0),设平面PCD的法向量n=(x,y,z),则n·PC=0,

n·CD=0,即y-2z=0

2x-y=0,取z=1,则x=1,y=2,n=(1,2,1).又AD=(2,0,0)是平面PAC的法向量,

cos〈AD,n〉=AD·n|AD|·|n|=66,设二面角APCD=θ,

二面角APCD的正弦值sinθ=306.

(3)设AE=h∈[0,2],则,AE=(0,0,2),BE=12,-12,h,CD=(2,-1,0),

cos〈BE,CD〉=BE·CD|BE|·|CD|,

310+20h2=32,解得h=1010,即AE=1010.

点拨试题从命题的角度来看,整体上题目与我们平时练习的试题相似,但底面是非特殊的四边形,一直线垂直于底面的四棱锥问题,那么创新的地方就是第三问中点E的位置是不确定的,需要学生根据已知条件进行确定,如此说来就有难度,因此最好使用空间直角坐标系解决该问题为好。

牛刀小试

1. (2012·江苏卷)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圆C的方程为x2+y2-8x+15=0,若直线y=kx-2上至少存在一点,使得以该点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与圆有公共点,则k的最大值是.

1. 过点M(12,1)的直线l与圆C:(x-1)2+y2=4交于A,B两点,当 ∠ACB最小时,直线l的方程为.

2. 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为矩形,AB=2,BC=2,E是CD的中点,BE交AC于M,将CBE沿BE折起,使平面C′BE平面ABED.

(1)求证:BE平面C′AM;

(2)若F是AC′的中点,求证:DF∥平面C′BE;

(3)求三棱锥EABC′的体积.

3. 如图,已知椭圆x2a2+y2b2=1(a>b>0)的左、右焦点为F1、F2,点P为椭圆上动点,弦PA,PB分别过点F1,F2.

(1)若F1(-3,0),当PF1F1F2时,点O到PF2的距离为2417,求椭圆的方程;

(2)设PF1=λ1F1A,PF2=λ2F2B,求证:λ1+λ2为定值.

5. 如图,正四棱柱ABCDA1B1C1D1中,AD=1,D1D=2,点P在棱CC1上,且∠A1PB=π2.

(1)求PC的长;

(2)求钝二面角AA1B-P的大小.

(作者:吴锷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