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数”山有路“问”为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数”山有路“问”为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1世纪教育的特征是创新教育. 创新源于问题,问题推动发展.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重视问题意识的培养. 问题意识在人的思维活动和认识活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数学的灵魂. 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有了问题,才会有主动探究学习的愿望;有了问题,才会有创新. 人的思维开始于问题,学生的思维也是伴随着层出不穷的问题而展开的. 因此,将问题贯穿数学教育过程,让问题成为知识的纽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问题能力,是我们数学教学成功的关键,如何培养好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乐于提问呢?

一、营造宽松氛围,使学生“敢问”

专家分析认为,学生在课堂上不愿意提出问题,主要是学生的提问、表达受到各种限制,可能还会招致教师的指责甚至挖苦、批评,于是,因怕给自己惹麻烦而不提问题的学生越来越多. 因此,要学生敢问,必须营造民主平等的宽松氛围. 首先,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陶行知先生说:“只有民主才能解放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之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应创设教学中良好的师生关系. ”为此,教师要努力与学生沟通,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的选择,学生的个性,关心每一名学生,而不在学生中人为的划分等级. 在彼此的交往中,不仅要给予学生更多的言语表扬,而且要用微笑、点头、注视、肯定的手势以及关怀性的接触方式进行鼓励. 比如,摸摸头、拉拉手等一系列动作都能把你和学生的距离拉近,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思维更加活跃,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捕捉“问”的契机,放大胆地去问.

其次,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青少年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这正是问题意识的表现,教师要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 作为教师,他们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应积极地看,认真地听,设身处地地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积极鼓励学生质疑问题,允许出错,允许改正,允许保留意见,对学生提出的一些意想不到的“高见”,要及时采纳并给予充分肯定. 有了这样适宜的环境,学生的问题意识就可以获得充分发挥和显示,各种奇思异想,独立见解就会层出不穷.

二、精心设计问题情境,使学生“爱问”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索,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问是学生学习的动力;问是学生学习的起点;问是点燃智慧的火花. 巧妙设障布疑,把学生置身于研究数学问题的氛围中,能诱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 比如我在教学“分数的认识”时,一开始先跟学生做个“拍手游戏”,我要求:学生拍手的次数是我的一半. 我拍四下,学生拍两下,我拍两下,学生拍一下,当我拍一下时,有的学生就不拍了,有的就轻轻地拍了一下,这时让学生思考提问,此时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教室里闹哄哄的……学生的问题就来了:能拍吗?用什么数来表示?这种数怎么写……这样的教学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了学生思维,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潜移默化熏陶培养,使学生“善问”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善于引导学生思考,是教师工作细心的一种素养. 当学生还未养成提问的习惯时,教师要从各方面入手,用多种方法,潜移默化,让学生慢慢地养成问问题的习惯.

首先,我平时经常给学生讲一些有关提问题的名言故事. 比如,我跟学生一起学习陆九渊的诗句: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还给他们讲故事:哲学家罗素在剑桥大学学习时,曾问他的教师哲学家穆尔:“你认为谁是您最好的学生?” 穆尔不假思索地回答:“维特思坦!”“为什么?”“因为在我所有的学生中,只有他一个人在听我的课时,老是有一大堆的问题. ” 罗素是伟大的哲学家,可后来,维特思坦很快超过了他,有人问:“罗素为什么落后了?” 维特思坦说:“因为他没有问题了. ”可见,一个个问题就像一级级台阶,引领着人们攀上成功的顶峰. 学生们都有很强的向善性,听了这些名言故事,自然会产生效仿的愿望,并会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加以实践. 他们会明白,善思好问是思维的开始,是求解的前提.

其次,尽可能的提供条件,创设机会让学生提问. 有些问题,我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在小组内提问题,有时我会事先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模仿提问,提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 比如学完了“分数应用题”后,我给学生出了“甲数是20,乙数是30”这两个已知条件,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再解答,因为比较简单,学生就可以提很多问题:“甲数是乙数的几分之几?”“甲数比乙数多几分之几?”……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提问兴趣,还拓展了学生思维. 这样经常鼓励和引导学生对老师提问,对同学提问,通过长期的训练,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敢于质疑问难,敢于标新立异,追根问底,从愿学、乐学到会学,真正成为学习的小主人,使学生由被动提问逐渐转向主动提问,并养成习惯.

最后,指导学生写数学日记,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数学是抽象性很强的学科,但抽象的问题往往起源于现实,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是学生的生活经验. 学生通过写数学日记,发现数学中的数学问题,结合生活实际学习数学,比如在教学“圆的认识”前,我就布置了一篇日记,让学生利用双休日去找“圆”. 很多同学都写得很好,找到了各个地方的圆,如圆桌、圆球、轮胎等,并提出了许多的问题. 在教学“利息”之前,我又布置他们通过多种渠道去了解“利息”,很多学生跑去银行去了解,也有的学生向家长了解,还有的在网上查询,并在日记中提出了很多数学问题. 这样不仅加强了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还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问题,使他们慢慢养成提问题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