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广东省高等职业院校体育课程项目开设现状及其发展对策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广东省高等职业院校体育课程项目开设现状及其发展对策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笔者采用问卷调查法, 对广东省高等职业院校体育课程项目开设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研究显示:目前广东省高等职业院校开设的体育课程项目十分丰富, 传统体育项目开设情况依然高居榜首, 但大部分项目普及程度不高; 新兴体育项目正赶上或超过部分传统体育项目; 体育保健与康复理论知识越来越受到重视; 各校对学生的早操和课外体育锻炼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各校采取的修学类型多为“必修项目加选修”, 是一种值得推广的修学类型, 其中田径项目为体育必修课的首选。为此, 笔者提出了体育课程项目在广东省高等职业院校发展的相关发展对策。

【关键词】广东省高等职业院校体育课程项目现状发展对策

2011年广东省大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 学生身体素质逐年下降,近视人数不断增加,学生整体缺乏运动,体质逐年下降。大学生能否培养体育兴趣和特长, 掌握一定的体育技能和知识, 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以达强身健体、愉悦身心的目的,学校体育课程项目设置就显得非常重要。当前学校体育教学中大多实行“自主”的选课模式, 随之而来的学校体育项目设置也向多样化方向发展, 各类新兴体育、民族体育、休闲体育纷纷挤进大学课堂。本研究以广东省高等职业院校公共体育课近年来项目设置不断增多, 而学生体质持续下降为出发点和选题依据, 通过对体育课程项目开设现状进行调查, 从体育课程项目设置、修学类型以及课外体育锻炼的要求上分析查找原因, 对于解决体育教学困境, 促进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丰富体育教学内容, 同时促进学生体质健康, 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广东省高等职业院校各体育教研室教师为调查对象, 对广东省高等职业院校体育课程项目开设现状进行调查。

1.2研究方法

1.2.1专家调查法 自制问卷并经过效度检验。共调查专家17人, 分别来自全省各高等职业院校, 其中教授6人, 副教授9人, 讲师2人。针对问卷的设计与所要研究的问题, 93%的专家认为“非常适合”和“比较适合”, 1人认为“一般”, 没有选择“不太适合”和“不适合”的。

1.2.2问卷调查法 共发放问卷68份, 回收64份,回收率94%。, 有效问卷62份, 有效率91%。

2.结果与分析

2.1广东省高等职业院校各体育项目开设现状与满意度调查

2.1.1广东省高等职业院校体育项目开设的现状

通过对广东省高等职业院校体育课程项目开设现状进行调查发现(表1) : 普通广东省高等职业院校对各体育项目的开设情况展现出不同层次的阵容。第一层次的项目有: 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健美操、乒乓球,普及程度在80%以上;第二个层次的项目为: 体育舞蹈、武术、太极拳、体育保健与康复, 普及程度在60%-79%;第三层次的项目是: 田径、网球、跆拳道, 普及程度为40%-59%; 其余项目开设情况均在40%以下。

结果表明: 目前广东省高等职业院校开设的体育课程项目十分丰富, 但大部分项目普及程度不高。在已经开设的体育项目中, 普及程度在40%以下的就有20项。进而发现, 新兴体育项目体育舞蹈、网球、跆拳道、散打及定向运动等发展势头良好; 休闲体育项目跻身高等职业院校体育课堂, 但普及程度均在20%以下; 与医学相关的“体育保健与康复”理论知识越来越受到重视; 传统体育项目田径、体操、游泳等受到冲击。

2.1.2学校已开设项目能否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

学校教育强调“以人为本”, 重视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教师在回答“你们学校目前已经开设的体育项目能否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的问题时(表2) , 1%的教师回答“能满足”和45%的“基本能满足”, 但仍然有的教师回答“不太能满足”和“不能满足”。

从以上调查结果来看,一方面体现出目前广东省高等职业院校开设的体育课程项目十分丰富, 总体而言较之十年前翻了几番; 另一方面却反应出有相当一部分学校所开设的体育课程项目依然不能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原因之一:经济实力和师资雄厚的学校开设项目较多, 基本能满足需要; 而经济实力相对较薄弱的以及新升格的学校开设项目较少, 不能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无论经济实力较强和师资雄厚的学校还是新升格的学校, 其开设项目较十年前都有所增加。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仍得不到满足的另一个原因是学生对体育课程项目的需要属于较高层次的需要,是较难满足的。同时, 完全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 容易导致一些锻炼价值极高的项目, 因为其枯燥、乏味、辛苦、难度大等种种原因而没人选课,为了迎合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而丢掉传统项目, 不但需要没有满足、体质也仍在持续下降, 实在是得不偿失。

2.2广东省高等职业院校体育课修学类型及必修课项目的调查

2.2.1广东省高等职业院校体育课修学类型调查

调查了解,广东省高等职业院校体育课的修学类型主要有三种。分别是,必修、必修加选修、全部为选修,(表3)选择“指定必修加选修”的有36人, 占58%; 选择“全部为选修”的有15 人, 占24%; 而选择“全部为指定必修”的只有10人, 占16%。2 人选择“其它”。学校提出了“自主”选课模式, 无疑有它积极的一面, 即学生能按照自己的意愿、爱好来上课, 能更好地调动其积极性。但也有不利影响。学生往往在选课方面是盲目的, 缺乏正确的引导。如有的追求新奇和趣味; 有的选择怎么容易通过考试, 拿到学分; 有的怕晒太阳等等。过分的“自主”弊大于利,而有限制性的自主选课才能够达到学校教育的预期效果, 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和终身体育锻炼意识, 全面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指定必修加选修”是一种值得推广的修学类型, 能克服片面强调学生兴趣, 以致避免出现当前体育课“玩的多、学得少; 追求乐趣多, 实际效果少”的局面。

2.2.2广东省高等职业院校体育课必修课项目调查

进一步调查发现(表4): 在已经开设指定必修项目的学校中, 把田径作为指定必修项目的学校有26所, 居于各项目最高位; 排在第二的是太极拳, 有16 所学校; 第三、第四的是球类和游泳, 分别有10、9 所学校; 武术和体操紧随其后; 将健美操作为必修课的学校仅2所, 且都仅限于女生。表明部分学校已经意识到开设体育必修课的必要性, 特别是田径项目已经被部分广东省高等职业院校所重视,但是反过来, 在所有被调查的学校中, 田径、体操、游泳等基础项目依然被大部分学校所忽视。

田径是较量速度、高度、远度和耐力的体能项目, 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等素质是身体运动能力的根源。我国号称是“体育强国”, 面对大多是温室里长大的学生, 却又是如此溺爱, 他们连这些基本活动能力都在渐渐地丧失, 体质能上去吗?

2.3广东省高等职业院校对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要求

大家普遍认为:体育课是体育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课外体育活动是体育课的继续、延伸和补充。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包括早操、课间操、课外体育锻炼以及校内外各种体育组织形式。由于早操与课外体育锻炼学生参与面最广、人数最多, 本研究就广东省高等职业院校对早操和课外体育锻炼方面是否有要求作了相关调查。调查显示:表明广东省高等职业院校对早操和课外活动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即使能坚持参加早操和课外活动的学生, 也由于缺乏必要的管理和科学的指导, 其活动也始终处于一种低效状态。

通过以上调查, 反映出广东省高等职业院校目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重新兴体育项目的发展而轻传统体育项目; 二是盲目迎合学生的兴趣爱好, 在选修项目和修学类型方面缺少正确的导向和必要的措施。三是对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监管不力。为此, 提出相关发展对策。

3.广东省高等职业院校公共体育课项目设置发展对策

3.1设置体育必修项目 保护传统体育项目

3.1.1广东省高等职业院校体育的修学类型可设定必修课、选修课、俱乐部或协会等多种形式。体育必修项目可以田径、太极拳、游泳等项目。广东省高等职业院校也可根据本校的特色确定一至两个必修项目, 花一年左右的时间完成。田径项目是一个比较大的项目, 其具体内容要根据需要有针对性地精心的选择和改良。男生和女生可以指定不同的项目。

3.1.2顺应时展要求, 大力支持新兴体育项目 新兴体育项目的引进, 能为学校带来生机与活力,更是一种时尚, 符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需求。本次调查也体现了新兴体育项目开展的不均衡性, 还有几所学校还未开展,总体势头良好, 有些项目赶上甚至超过传统体育项目, 如体育舞蹈、网球等。由此可见, 一些新兴项目正在悄然兴起。各校应根据本校特点和教师特长, 顺应时展的要求, 加大资金投入, 努力创造条件, 包括场地器材建设以及师资培训等, 开设具有一定锻炼价值的新兴体育项目课程。

3.1.3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积极挖掘地域特色体育项目

近年来, 国家及各省区召开的民族体育运动会, 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得到了传承与发展。每四年举办一届的全国民族运动会, 规模一届比一届盛大, 项目一届比一届丰富。流传至今的少数民族体育项目种类繁多。各校可结合地域特点, 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积极挖掘广东体育项目进行传承和改编, 纳入到体育课堂。

3.2努力实施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 拓展体育锻炼的时间和空间

3.2.1课堂练习无法满足科学健身的要求 绝大多数学校每周只有一次体育课。科学健康运动指出:“所有18至65岁的健康成年人至少需要每天30分钟的的锻炼时间”,这就是说, 只靠每周一次的体育课是无论如何也达不到增强学生体质的锻炼要求的。

3.2.2广东省高等职业院校体育只有课内外、校内外相结合, 才有可能促进学生体质的增强。学校课外体育活动能否正常有序地进行, 与规范有效的管理是分不开的。单凭体育教学部门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需要学校高层及其他各部门及各院系共同参与完成。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管理, 应建立一套能促进学生参与多、高效率、多样化运作机制, 形成全校性网络化管理。具体措施如可把参加早操、课外体育锻炼的次数以及每学期的体能达标与体质健康测试同本学期所修体育科目的学分挂钩, 使学生从监督式的锻炼逐渐转化为自觉锻炼, 从而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

4.结 论

4.1目前广东省高等职业院校开设的体育课程项目十分丰富,但大部分项目普及程度不高。在已经开设的体育项目中, 普及程度在40%以下的就有20。

4.2传统体育项目篮球、排球、健美操、乒乓球、足球、羽毛球的开设情况依然高居榜首; 新兴体育项目体育舞蹈、网球、跆拳道、散打赶上或超过部分传统体育项目武术、太极拳、田径; 休闲体育项目的开设情况均在20%及以下; 与医学相关的“体育保健与康复”理论知识越来越受到重视。

4.3学校对学生的早操和课外体育锻炼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4.4各院校采取的修学类型多为“指定必修加选修”, 是一种值得推广的修学类型, 其中田径项目为体育必修课的首选。

参考文献

[1]邓淑君.广东省高等职业院校体育课程内容创新体系的构建与运用[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8,29(4):148.

[2]王正珍主译.ACSM运动测试与运动处方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 9:10.

[3]赵雅琴, 吕旭涛.我国体育本质研究综述[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 , 2006, 5(2).

[4]陈明达.实用体质学[M].北京: 北京医科大学,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1993, 12:326.

[5]张洪潭.体育教学内容增删择取[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1996, 20(1): 2.

[6]曾小玲.高职院校体育课“三自主”选课模式的利弊浅析[J].科技信息, 2008(13):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