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建筑施工的常见问题与防治措施探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建筑施工的常见问题与防治措施探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对建筑工程中常见问题进行分析,采取防治措施,提高施工工艺和建筑水平, 保证工程质量至关重要。文章对模板工程、钢筋工程及柱砼烂根和夹渣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建筑施工;模板工程;钢筋工程;柱砼烂根

近年来,建筑施工水平提高很快,但也暴露出许多工程质量问题。这些质量问题,不仅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甚至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本着认为,对建筑工程中常见问题进行分析,采取防治措施,提高施工工艺和建筑水平, 保证工程质量至关重要。

1.模板工程

模板工程虽然只属于技术措施,但模板工程制作、安装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及观感。其中漏浆、涨模、支撑系统失稳现象时有发生。现在大中型施工企业多采用钢模板、胶合板配合钢顶子、门型脚手架作支撑系统施工,施工质量控制较好。但还有相当多小施工工队,特别在城乡结合部、农村的地区还采用小木拼板、托板配合竹木支撑施工,存在安全隐患问题较多。木托板受气候环境影响较大,变形大板缝多而大,浇注砼时极易漏浆及涨模,特别是采用竹木支撑,其尾径也较小,支撑的刚度及稳定性都很低。在施工振动加载过程中支撑产生弹性弯曲变形,甚至发生失稳坍塌事故。

(1)2003年10月7日“江门市新会棚架坍塌事故”造成16人死亡,5人受伤的重大安全事故。

(2)2005年4月9日番禺区灵山镇一家泡沫厂在建厂房倒塌,造成5人死亡,22人受伤安全事故。

(3)2005年5月13日番禺区石楼镇厂房坍塌事故,造成一死六伤安全事故。

(4)2005年5月21日化州某在建大酒店发生支撑失稳,在浇注砼时发生坍塌,造成一死八伤安全事故。

以上这此安全事故说明,坍塌作为建筑施工出现最多事故之一伤害事故大有上升趋势。造成这些事故的原因,主要有:支撑系统用竹木支撑,屋顶压力达大或地面过于松软,以致支撑系统受力不均而造成坍塌事故;施工方面无模板支撑等专项技术设计方案,无进行力学验算、无专业人员组织施工,严重违反施工强制性技术标准,偷工减料,为赶工期野蛮施工以致竖向支撑失稳造成整体垮塌。

2.钢筋工程

钢筋的品种质量、钢筋的制作及安装是影响建筑工程结构质量的重要因素,在钢筋隐蔽验收中常见下列问题。

2.1 板面负筋弯曲变形

板面负筋在浇筑砼施工中,受到人员或机械的踩踏后,弯曲变形、下坠,板面负筋保护层难以保证。这一直是施工中的一大较难处理的问题,其原因主要是板面负筋大多采用分离式布设, 板面负筋离模板的高度较大,各工种交叉作业,造成施工人员众多,行走十分频繁,无处落脚,难免被大量踩踏。如果再加上上层负筋的马凳间距设置过大,甚至不设,只依靠梁上部钢筋搁置。经过施工人员的多次踩踏,在施工中不及时把钢筋扶正复位,将严重影响结构质量。采取的防治措施为:

2.1.1 尽可能合理和科学地安排好各工种交叉作业时间,在底板钢筋绑扎完后,水电线管、消防线管的预埋和模板的封边收口工作应穿行,做到不留或少留尾巴,以有效地减少板面钢筋绑扎后作业人员的数量。

2.1.2 加强技术教育和管理,使全体操作人员重视保护板面负筋的正确位置,必须行走时,应自觉沿钢筋小马凳支撑点通行或沿着梁筋方向通行,不得随意踩踏中间架空部位钢筋;在楼梯、通道等频繁和必须通行的地方,应铺设临时简易通道,以供必要的施工人员行走。

2.1.3安排足够数量有责任力,懂技术的钢筋工(不少于3人)在砼浇筑前及浇筑过程中及时进行修整扶正,特别是支座端部受力最大处以及楼面裂缝最容易发生处(即四周阳角处,预埋线管处, 以及大跨度房间处), 应进行重点修整。

2.2 梁柱箍筋制作误差大

梁柱箍筋制作尺寸偏大或偏小现象时有发生,尺寸偏大,明显减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有时会出现露筋现象,或者钢筋保护层薄,受气候的影响,保护层出现裂缝,部分钢筋锈蚀,已构成砼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最常见是箍筋尺寸偏小,箍四角不够方整,即弯曲半径过大,造成梁柱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过厚,在正常的室内环境下的普通建筑,有时可见梁柱的纵向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大于40mm现象,由于保护层过厚,梁柱截面的有效高度减少,降低梁的抗弯矩承载力,也容易产生结构裂缝。在GB50010-2002《砼结构设计规范》第9.2.4 条规定,当梁柱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大于40mm时,应以保护层采取有效的防裂构造措施。

2.2.1 造成梁柱箍筋制作误差大,主要是施工企业以雇用农民工为主要劳动力。民工文化素质低,技能低,工作责任心不强,没有质量意识,更不懂新标准,新规范。钢筋制作加工须施工技术员制出钢筋大样下料表,经项目部技术负责人审查合格,向操作工作技术交底后才能进行制作安装,保证箍筋制作尺寸符合设计规范的要求。

2.2.2 箍筋的弯钩角度不够且平直长度不够。施工规程(JGJ3-91)第3.3.4.条规定:“箍筋的弯钩平直部分长度,对一般结构不宜小于箍筋直径的5d,对于有抗震要求的结构不应小于箍筋10d。”同时要求箍筋末端应弯成135o钩,而抗震设计规范也作了同样要求。施工现场对箍筋的加工有相当部分达不到5d的直径,弯钩角度也控制不严,达不到箍筋的构造作用,必须经起重视。

2.3 钢筋网的绑扎方法不对或漏绑

在钢筋隐蔽验收中,发现许多楼板,剪力钢筋网漏绑的情况及钢筋网结点绑扎用同一方向绑扎。

2.3.1现行规范规定:板和剪力的钢筋网,除靠近两行钢筋的相交点全部扎牢外,中间部分交叉点可间隔交错扎牢,但必须保证受力钢筋不产生位置偏移;双向受力钢筋必须全部扎牢,这意思表明:如果双向受力板和的钢筋网必须全部扎牢固交叉点;非双向受力时除两行钢筋全部扎牢外,中间可梅花绑扎。

2.3.2 钢筋的绑扎方法不对,许多工人用铁丝绑扎板、钢筋网时,普遍都是同一方向绑,这种作法是不允许的,应该按设计间距弹线面设钢筋,相邻绑扎结点应成“八”字交错绑扎,这样才能有效保证析筋顺直、牢固可靠。

2.4 框架柱筋的移位

框架柱钢筋骨架主筋在通过楼板层或梁时,多数会形成不垂直的位移现象。其主要原因是在穿板、梁时上部框架柱筋未用箍筋绑扎。浇注砼时,下料过多、过厚、不匀、振捣时间长,在振实过程中钢筋偏移又未及时调整造成的。防治措施:

2.4.1 为克服减少柱筋的位移,在楼板顶面用水平筋交叉定位后再用箍筋固定主筋,在高出面层500mm 处按设计的数量绑扎箍筋外,还应加设一道封闭箍筋。在浇筑本段柱最上两层(600mm厚)砼时,应仔细校对钢筋位置再振密实。

2.4.2 为控制柱主筋在浇捣时不产生移位,除加设定位箍筋外,还应在该浇筑段模板上口用带铅丝的砼块支垫,绑扎在十字交叉梁柱主筋外侧,防止振动使主筋整体倾斜。

3.柱砼烂根和夹渣

现浇框架柱容易出现“夹渣、烂根”现象, 使根部砼漏浆,严重时出现“露筋”和“孔洞”。防治措施:

3.1 柱模板支设前,应对柱根部模板支设处用1:2水泥砂浆挠平,找平层要用水平尺进行检查,确保水平平整,防止因地面不平,接口处缝隙过大而漏浆。

3.2 当柱高>5m 时,中间应留浇筑口,防止砼进料顶部直接放下,自由落差>3m,在柱内钢筋阻拦下使粗细料分离,再加上振动棒长度不到位等因素,也会造成柱根部夹渣、烂根现象。

3.3浇筑砼前必须接浆处理,即在柱根部均匀浇筑一层5~10厚的同配合比的水泥砂浆,严禁无接浆浇筑砼。

以上的几点施工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及防治措施是本人在工程施工实践方面的总结,若它能对今后的工程质量有所改进,本人将倍感荣幸,望广大工程技术人员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张武元.论建筑施工的质量控制.新疆有色金属,2010年第33卷第6期

2.李淑平.施工过程中建筑质量控制的探讨.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年第2期

3.陈录华.简析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第10期

4.袁玉旺,樊海清.浅谈建筑施工中的质量控制.四川建筑,2008年第28卷第2期

5.全裕利.房屋建筑施工质量管理.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第16卷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