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水能覆舟亦能载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水能覆舟亦能载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现代教育提倡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但是抛开一些知识的记忆,一味提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将理解凌驾于对知识的识记之上,反倒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在数学课堂上,加入一些适度的记忆是由儿童的学习规律决定的。

一、记忆定义、定理公式,铺好奠基之石

例如教学三角形内角和之后,往往会遇到这种题型: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底是80°,它的另两个角分别是多少度?这道题是建立在学生熟悉等腰三角形相关特点和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基础上,若学生没有把上述知识熟记于心,教师再如何引导,也只是纸上谈兵。学生没有了学习支点(案例中的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定理等相关知识)或者支点不牢固,教师再如何地引导、启发也是枉然。所以数学学习中极有必要对定义、定理、公式进行适当记忆,这是数学学习过程中迁移知识、解决其他数学问题的奠基之石。

二、记忆解题方法,提高解题速度

例如四年级数学下册《三位数乘两位数》单元有这样一题:用1、2、3、4和5这五个数字组成一个三位数和一个两位数,要使乘积最大,应该是哪两个数?要使乘积最小呢?用1、2、3、4、5这五个数字组成三位数和两位数的情况上百种,一组一组计算结果后再比较的方法计算量太大,且容易发生遗漏。换种方式:从中选出最大的两个数字,分别放在两位数和三位数的首位(4×5或5×4),这时从积最大结果考虑需要计算41×532、42×531、43×521、51×432、52×431和53×421这六道乘法算式,得出52×431的积最大;寻找积最小时的三位数和两位数的方法类似,得到13×245的积最小。

若下次再遇到类似问题,学生如果记住了本题的解题结果(52×431和13×245),同时再用一组五个数(例如1、9、6、2、3)让学生用类似方法找到92×631的积最大,13×269的积最小,引导学生观察92×631就是把1、9、6、2、3这五个数按从小到大排列编序(1(①)、2(②)、3(③)、6(④)、9(⑤))后的⑤②×④③①,13×269就是①③×②④⑤。以后再需要解决这类问题,只需将五个数从小到大排列后依次取出⑤号和②号数组成两位数,再依次取④号、③号、①号数组成三位数,这时的两位数乘三位数的积就是最大的,而积最小就是依次取①号、③号组成的两位数和依次取②号、④号、⑤号数组成的三位数。

学生牢记解题技巧,再遇到类似问题就能轻松解决,可以大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讲,数学课堂也需要依靠记忆一些解题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数学记忆是有效提高学生解题效率的一剂良方。

三、记忆知识网,构建知识结构

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建立自主认知、产生认知冲突、完善知识结构的过程。对基础知识一知半解,冲突则难以形成,重构知识结构亦是水中捞月。

教学《图形的对称》时,绝大多数学生通过感知,认识了图形的对称,也能通过寻找对称轴,比较“对称轴”两边是否完全重合来判断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但每次练习中对一些常见图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梯形……)还用上述方法去验证,操作难度较大且耗时较久,做许多重复的无用功。教师若能将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整理分类,形成如下的知识图:

学生牢记该图,教师与学生共同验证这些图形并得出结论:第一层图形不一定是轴对称图形,但二、三层那些特殊的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学生对于某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的界定将更加快捷、准确。

当然,学生通过反复练习也有可能将轴对称图形自动纳入平面图形体系中,但这也得有一个前提:学生将平面图形的相关知识铭记于心。只有当他们对平面图的知识非常地熟悉才有可能产生联想,才有可能将原有知识结构主动扩大化,而不是将一个个不相关的知识块储存在脑海中。可见,记住一些知识树、知识网,有助于学生知识结构的重新构建。

在教育行业往往提到记忆,即认为是“死记硬背”、“机械识记”,其实这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事实上,数学记忆是我们数学教学的重要前提。巧妇尚且难为无米之炊,何况我们的学生呢?水,无错!键在于,目的为何?误用,覆舟;善用,载舟

(责编 金 铃)